公安院校开设剑道课的必要性 刘俊峰 摘要:公安院校应把剑道项目作为学员的必修科目,纳入警体教学,当做培养合格预备警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以适应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的需要。剑道不仅能让学员掌握打击犯罪的技能,还能使学员在学习剑道过程中身心健康、积极,养成良好的言行规范,形成终生体育观,对培养学员的完善人格很有帮助。 公安院校警察格斗训练大致分为两大块:一是拳、腿、摔基本徒手技术(借鉴散打、拳击技术进行训练和对抗),二是警械使用、反关节控制等警务技能。从公安人员与犯罪分子作正面斗争所需要的格斗技能方面来看,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必须增加器械对抗训练项目。而剑道项目正好能弥补这方面教学空白。本文讨论剑道项目走进公安院校警体教学的必要性。 一、剑道 剑道起源于古代中国,隋唐时期传到朝鲜半岛及日本,是古代武士们用于战场搏杀的主要技能之一。①现代剑道是由竹刀击、打、刺、避、挡等招式进行的格斗,真实地模拟了对抗双方持刀剑器械的打斗实战,对抗逼真。由于格斗双方需穿着防身护具,保护措施完善,所以与一般格斗运动相比发生的运动伤害要低。剑道练习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手能持刀即可学习,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进行。年青者喜用体能以快速、密集攻击来施展剑技,年长者则多以智能、策略穿插适时的攻、守技法来取胜。剑道实战是要时刻寻找对手暴露弱点的时机,运用自己运动的刀术来创造时机。剑道的“发声”如同武术的“运气”,通过大喝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寻找进攻的机会。①剑道蕴藏了东方哲学的智慧,讲求气、剑、体一致,动静相合、攻防兼备、以巧制胜等。 剑道是日本的传统体育项目,古时使用的是日本特有的金属长刀,素以凶猛刚烈见长,现为世界十大搏击术之一。②剑道在打斗中讲究快、准、狠,极具攻击性。剑道训练可以提高眼力、步法、应变能力,训练人如何使用刀、剑、棍。剑道的整体技法朴实严整、劲力充实流畅,把彪悍的大劈大杀同进退轻捷结合在一起,旋转跳跃,用短制长。剑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武技相互关联。在学习剑法之前最好首先应当精通拳、腿法,因为剑是手和脚的延长,与这些技艺对比、分析将有助剑道的提高。
剑道是日本警察的必修课,他们每年要进行剑道比赛,并进行段位等级的评定。现今,欧美等国也把剑道列为警察练习项目之一,而韩国将剑道推广为全民武术,在中国学习剑道的人口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可见世界各国对于剑道的肯定。 日本享有“治安天国”之誉。日本警方总结过去血的教训和实战经验,几年前毅然决定:警察执行任务时必须带上统一制作的1.45米左右的黑色木棍。⑥有了木棍,可以弥补在不能使用枪械情况下的缺憾。首先,在打击罪犯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警察的人身安全,把不必要的牺牲降到最低限度。当警察调查和抓捕犯罪嫌疑人时,有时会遇到抗警拒捕,甚至是袭警事件。警察使用木棍可以阻挡凶器的伤害,既震慑了犯罪嫌疑人,必要时还可以还击。其次,可以用来预防危险。对存留的危险物品,可先用木棍挑拨、探查,认定安全后,再用手进行实质性取证清理。第三,警察夜间巡逻、守候目标时,可以用木棍支撑身体稍事歇息。 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犯罪的武装力量,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仅列军人之后。我国对枪支实行强制禁止管理。我国目前所发生的暴力案件中,歹徒使用的多数是刀、棍等凶器,而当前民警自身所具备的技能,针对这些持凶器的歹徒,还缺乏胜算。即使民警身上带有枪,但由于用枪有严格规定也不敢用。如果民警通过剑道训练后,把竹剑换成相似的棍,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对抗持凶器的歹徒。剑道的劈、刺力度的狠、准,能很容易解除对方的凶器,在有效制服犯罪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 三、公安院校开设剑道课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公安院校目前警体教学训练模式与公安工作需要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对近几年全国有报道的暴力伤害案件情况统计表分析,笔者发现,这些暴力伤害案件中,民警利用器械与对手斗争的意识比较弱,或者说民警不具备与持凶器对手相搏杀的技能。而具有这种意识和技能必须要有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公安院校目前开展的徒手格斗项目训练有效果,但缺点是需要很好的身体基本素质。但现实情况是民警身体素质难以保持较高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运用徒手格斗技能达到较高的对抗状态则非常困难,真正遇到反抗和持凶器的歹徒很难解决问题。而剑道正好弥补了这点。由于剑道对基本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不同年龄段都可以练习,而且用器械更会增加威力,年青时通过格斗课徒手和器械训练,有了对抗经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也能保持较高的对抗能力。此外,通过剑道练习可以增强自身的礼节涵养,培养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等。因此,在公安院校警体教学中开设剑道课,其实用的优势显而易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强身、健体、修心。剑道是一项纯粹的有氧运动,对降脂肪、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极好的作用。①剑道能提高肌肉和呼吸系统的持久力。剑道对姿势的要求很严格,其要求的姿势在医学上也被证明为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