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王小衡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想当年,小编扎着羊角辫在家里乱跑的时候,要么喜欢臭美偷涂麻麻的口红,再踩着麻麻的高跟鞋,在家踢踢踏踏,装模作样。 要么就喜欢穿一身爸爸的衣服,幻想当个大侠,行侠仗义。但是当“爸爸”的行头置办齐了,就差一双鞋的时候,小编就会被大人拎着领子拽走…… 理由只有一个:“别穿你爸那鞋,他有脚气”…… 到后来…… 别用你爸那毛巾,他有脚气…… 别碰你爸那袜子,他有脚气…… 别用你爸那脚盆,他有脚气……
脚气,学名足癣,由真菌感染所致。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容易诱发足癣或使足癣加重。
有关调查显示,在南方炎热潮湿地区,夏季成人足癣的发病率高达50%~60%。足癣具有传染性。在35%的足癣患者家中有其他家庭成员患脚气,29%的患者是由家庭成员传染而得病。 这主要是因为,真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患者皮肤中的真菌有可能遗留在鞋袜、拖鞋、毛巾和浴池等处,与其朝夕相处的家人在接触了这些物品后,就很容易被感染。
足癣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三、四趾缝。这与这些部位皮肤密切接触、潮湿、不通气有关。足癣按皮损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1.水疱型:在趾间及足底处可见针头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邻近皮疹可融合,形成较大水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转为鳞屑。 2.趾间糜烂型:发于趾间,患处潮湿而多汗。皮疹初起为浸渍,因瘙痒或揉擦后招致表皮破损,转为糜烂、潮红、湿润,可伴有渗液,常发出难闻臭味。 3.鳞屑角化型:颇为常见,发生于足底、足侧、趾间及足跟部。皮损表现为鳞屑,角质增厚,粗糙变硬,间有皲裂,冬季尤重。 以上三型的皮损往往同时参杂互见,但以其中某种皮损为主,例如水疱型是以水疱表现为主,间也可见糜烂或鳞屑少许。 足癣患者常常自觉剧痒,以水疱型和趾间糜烂型尤甚。足癣发病与季节有关,往往冬轻夏重。在夏天可以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癣菌疹,此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外用抗真菌药 优点:起效快、安全性高、费用低。 适应症:单纯外用药物治疗适用于初发或病灶局限的足癣患者。 常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硫脲类、吗啉类、吡酮类等,其中丙烯胺类和唑类药物临床应用最广。 药物剂型:有乳膏、溶液、凝胶、喷雾剂和粉剂等,应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 常用唑类药物:有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等,用法为每日1~2次,疗程至少4周。 常用丙烯胺类药物:有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用法为每日1~2次,疗程至少2周。 口服抗真菌药 优点:疗程短、用药方便、不会遗漏病灶、复发率低。 适应症:适用于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伴有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及不愿接受局部治疗者。
口服抗真菌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由于局部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都各具局限性,所以,必要时可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加口服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1.足癣患者的毛巾、浴袍、拖鞋等要单独洗涤、单独存放,并定期消毒。 2.家庭中有两人以上患脚气的,须注意隔离,最好同时进行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1. 不要与人共用拖鞋、毛巾和脚盆。 2. 去公共浴室或游泳馆、健身馆等公共场所,最好穿自己的拖鞋。 3.如果光脚踩过地面,一定要洗干净、擦干净脚以后再穿鞋。 4. 去足疗馆接受足部按摩之前,要求服务员洗一下手;回家后,一定要把脚再清洗一遍。 以上文章是药疗君辛苦原创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雷同!小心我咬你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