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 ·马士达先生《篆刻直解》_005

 秦岭之尖 2016-03-27

古代实用印章本身具有成为篆刻艺术原型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则必须有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提供了这一必要的环境条件。


自唐代起,印章已不再以实用为其唯一的用途,而开始逐渐在艺术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尝以“贞观”年号的朱文联珠印,铃盖他所观赏过的书画佳作。又传他曾把一颗王羲之黄银印赐给虞世南赏玩。丞相李泌曾别出心裁地以其书法“端居室”的名称入印。这一些情况,已表明印章由原来的实用范畴,逐步朝着艺术的领域渗透。同样,印章的文字,也由以往单刻官衔、姓名及字号等等,扩展到镌刻具有文学含义的内容。应该说,这就是印章由实用向艺术转化的征兆。


宋元以来,金石考据、搜录之风大盛。当时文人士大夫视古代印章为学问,为雅玩;书家、画家更爱其古雅,或如赵孟頫自篆印文由印工代制,或如王冕试以石材仿制,乃至如汪关因古印而易名。


实用印章之制作工艺正逐渐衰落,而印章用于赏玩、用于书画艺术之鉴藏、用于制作斋号及文学性词句,正逐渐超出纯实用范畴,朝着艺术的领域渗透,此二者是多么不协调!


如果未见古代印章,或许这种反差还不显著,篆刻艺术之生成或许还会推后一些。但是,当时有关古代印章的认识与研究,确已初具规模。以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为例,此书堪称篆刻艺术之奠基石,据其中《三十五举》载,此时已有王俅《啸堂集古录》及“古人《印式》二册”行世。尽管吾丘衍谓“三代时却又无印”,暴露了当时学者对古代印章认识的严重局限,但他对汉印却已有较为全面的研究,诸如官印与私印、铸印与凿印之分类,汉印印文排列之秩序,汉印与唐宋印之区别,印文之间及其与边栏之间的关系等等;特别是对汉印篆法的研究,吾丘衍说:“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斯言更深刻地揭示了汉印之“艺术”待征。


与此同时,有关古文字的字书、碑帖不断出现;自制私印或制印以奉赠师长、友人业已流行。至此,私印、特别是文人墨客所用私印逐渐从实用印章体系中分化出来,不断“古”化、“雅”化,篆刻遂随缘而起。


《三十五举》有云:“汉魏印章,皆用白文……自唐用朱文”,这是当时人们的认识。故,白文以汉印为范式,朱文以唐印为原型,乃成为早期篆刻家共同的审美标准。


我以为,部分私印之从实用印章体系中分化出来,以模仿古代印章求其雅化,而与当时习俗相径庭,这是实用的印章走向艺术的篆刻之重要标志。在此过程中,对古代印章及古文字的认识与研究,当时文艺界日益形成的复古运动,为古代印章成为篆刻艺术原型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文人雅士用印、闲印的出现乃至以印章入书画,均对印章的艺术化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而古代印章之高标风韵、惊世骇俗,直令身处印风衰败之际的早期篆刻家们心摹手追,除了虔诚地模仿原型,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