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族:一个传唱飞歌的古老民族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6-03-27

 
苗族


族源与分布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苗族的族源,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北来、东来、世居、南来等4种。苗族主要聚居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黔东南苗岭、月亮山,黔南的大、小麻山,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以及海南等都有分布。同时,苗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也有相当规模的分布。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


建筑
吊脚楼依山傍水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就地取材修筑民居,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燥木楼,叫“吊脚楼”。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极好的生态建筑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苗族吊脚楼依山傍水,层叠而上,在其主观上与自然变得更为接近,使房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服饰
五溪衣裳共云天

       苗族服饰,民族特点十分鲜明,尤其是苗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既古朴又艳丽,堪称绝妙的艺术品,各地区各支系在服饰方面至今不同程度地保持了自己某些共同的民族传统。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之间又有明显差异,各具特色。


       苗族服饰,主要以地域而定,根据妇女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身穿苗族传统服饰的女孩。
节日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时岁节日是苗族风情展现得最精彩淋漓的时刻。苗族的传统节日有100多种,如过苗年、姊妹饭节、牯藏节、爬坡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数不胜数,一些节日又往往“节中有节”,或者不同地方同过一个节,节庆活动此伏彼起,真所谓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苗族牯藏节祭祀仪式。
民间音乐舞蹈
笙鼓声清远,飞歌调悠长
        苗族民间音乐“飞歌”享有盛名。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乐器以芦笙最为驰名。舞蹈以芦笙舞最为普遍,且技巧高,深受国内外赞赏。

  苗族传统歌舞。
民间造型艺术
缕云裁月,巧夺天工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银器饰品等造型艺术,属工艺美术范畴,瑰丽多彩,久负盛名。


       织锦,是一种编织工艺,称“苗锦”或“洞锦”,明清时期已负盛名,主要流行于贵州苗族地区。织锦是用彩色丝线数纱穿梭挑织而成,要通过经纬的纹路来构成图案,不能有丝毫错乱,程式化的作业要求很高。织锦产品分锦带、锦布。


        银饰,是苗族著名的锻造工艺。明清以前,苗族男女都喜佩戴银饰,尤以青年女性为最。常见的银饰品有银冠、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银饰品的工艺, 有粗件和细件之分,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而细件包括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链、耳坠等。

苗族手工银饰。

来源:辽宁民族出版社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苗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