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话题】人生礼仪课题启动会笔谈(下)

 文武不全 2016-03-28

“北师大民俗学”
2015年3月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萧放教授主持的《人生礼仪传统的重建与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会在文学院励耘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笔谈内容经发言人同意,刊发于《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本篇推送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张勃教授的精彩发言,那么这几位学者对于成人礼的当代重建是如何认识的呢?
1
漫谈人生仪礼研究的复杂性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就我个人研究经历来说,我想完成一个课题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个是结项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就是对社会贡献的要求。就这个课题而言,我觉得研究路径设计得很好,整体比较合理,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步骤清晰、研究目标明确,课题主持者对课题的目标显然定义于为当下的中国社会礼俗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做一些贡献。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学者应该做的,也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个课题讨论的是传统民俗,研究的是民俗的传统内容和民生结合的问题,这应该是当下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我一向主张,学术研究不要脱离社会生活,应该积极投身到当代中国发展的大潮中去,用我们的学术成果回馈社会,回应当代社会重大问题,应该把我们的学科知识参与到国家的文化基本建设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路径、建议和策略。这个课题恰好体现了这种现实关怀。

这个课题是建立在历史高点上,回应当下社会问题,因此,将历史与现实统一起来,这就导致了这个课题在研究工作中的复杂性,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这个课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就是“人生礼仪传统”这个词怎么理解。中国人生礼仪传统是发展的,中国人生礼仪传统是多元的,因此,将人生礼仪传统在当代社会重建,就会出现以什么样的人生礼仪传统作为重建的对象的问题,也就是说,你重建的依据是什么?因此,我认为,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应该对中国人生礼仪的复杂性有足够的重视,应该很好地检视中国人生礼俗传统。首先人生仪礼是传统儒家的人生仪礼,还是以儒家为核心,包含其他人生礼俗传统呢?即使是儒家的人生仪礼,也是很复杂的,比如说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地方生活联系在一起,还有在中国社会,儒释道三家从来就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在发展的道路上,它们之间彼此兼容、相互融合的现象十分严重。另外,很多民族地区的人生仪礼传统是不相同的,而且相互融合,比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大量的汉民族人生仪礼著作被翻译到藏文里面去了,那么,藏族的传统难道和儒家没有关系吗?就是以《仪礼》作为重建的根本文献,对于《仪礼》,不应该将其视为静止的,仅仅作为一部文献来对待。《仪礼》在每个时代都被重新诠释,也被民众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因此,今天人对待《仪礼》自然有自己的解释倾向和实践倾向。从这些方面来看,人生礼仪传统的重建过程中应该清晰看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以及传统人生仪礼动态性所体现的复杂性。

第二点,我想我们做人生礼仪传统重建研究,实质上是一个当代性的民俗研究,做这项研究我以为不应该泛泛而谈,不应该铺设的讨论面和点太广,因此,其研究调查点比较重要。好的调查点要使所有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和当代社会紧密结合的特点,会使我们的研究切实地落地,从而使礼仪重建的问题具有阐释力、穿透力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选定当代社会的一个点,要研究调查分析传统仪式在这个点中是如何存在的,哪些是需要引导的,哪些跟传统礼仪有背离的,哪些传统人生礼仪在选择调查点的人群那里是缺失的,我们需不需要去丰富它、补充它。所以这些均以当下民众生活需要为目的,也就是说,将人生礼仪传统与具体社区或村落民众生活结合起来分析、比较,从而建构一个符合当地人人生礼仪运行的可行性模式,这样做起来,就将课题的研究过程置于特定社区或村落民众生活之中,课题研究成果直接回馈到民众生活之中,从而实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如果田野关系较好的话,我们可以将调查研究成果在民众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渗透。比如现在的文化墙,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多,这就把好的道德观念、仪式内容和文化元素,通过一个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让人们自觉地接受。

第三点,就是重建的时候需要重建的是什么,我认为这个重建是对传统符号的一个重建,而且不是游离于我们生活之外的。我觉得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时代都在重建,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中断,只是我们重建的传统传承的可能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或者有一些变化。比如婚礼,在宾馆举行的婚礼,一定在家里有一个婚礼,这时候它是怎么操作的,体现什么观念,都需要追问。所以,重建的时候对人生传统仪式的核心符号提取是比较关键的。

最后,我还想提到我在调查和研究土家族人生仪式时的思考。土家族生活在中部地区,周边被汉族文化包围,在他们的人生仪式中道教传统非常明显,当然土家族本土人生礼仪传统也十分突出。比如在土家族诞生礼、婚礼和葬礼中都有唱歌的传统,他们在人生礼仪场合唱的歌谣包含了很多优秀的正能量的东西,比如唱人生经历中的友情、爱情,唱祖先生产生活中的艰辛,唱勤劳、守信、忠诚的为人之道,唱人生美好的愿望和期待等。所以,人生仪式中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可以很好地把它抽取出来,弘扬开来。
2
也谈人生仪礼研究的实践性
王霄冰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首先谈一下这个课题的意义。前面的各位老师对课题的社会意义给予了肯定,我来说一下对于民俗学学科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当前中国民俗学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问题,大家都在关注着,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其中就有学者指出,民俗学不只是经验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也有学者强调,民俗学在转向社会学、人类学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变成社会科学,不能忘了它还是一门应该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文科学。这样一些学科建设的理念,应如何在实践研究中得以实现呢?我认为我们这个课题如果做好了,也能为解决这些学科问题提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下面对课题计划谈几点看法。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第一部分是文献资料方面的,包括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第二部分的田野报告是关于现在礼仪传承的现状的;第三部分是礼仪手册。

就第一部分的文献研究而言,我的建议是能不能借鉴一些已有的相关研究,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把精力放到主要问题上。另外能否考虑也收集一些当代的礼书(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性,更接地气。

第二个部分田野报告主要涉及到一个确定个案的问题。我觉得调查的设计应该从实践民俗学的思路出发,在观察、调查和记录的同时,也加入一些带有试验性质的内容。比如说一些礼仪指导手册做出来以后,是否可以先拿到田野点去试验一下,通过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并根据结果再做进一步修改。在调查中当然也有必要采取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技巧,以了解现代人对于人生礼仪的理解和对于礼仪重建的需求,比如成年礼,广大家长和年轻人对于重建这个礼仪到底是怎么看的?

第三个部分的内容是关于礼仪手册的制定。我自己是非常赞成做礼仪手册的,但是也觉得确实要很慎重地对待这个事情,因为我们这些人比较擅长做学理研究,现在要来做指导实践的礼仪手册,是一种角色的反串。礼仪手册实际上就像是古代的礼书,它所代表的其实不是一种经验的模式,而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价值观,功用在于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里我们需要顾及到根本性的几对矛盾:一是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与传统生活相比,现代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东西在现代有哪些还适用,有哪些已不适用,特别是唯物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传统民俗信仰的矛盾该怎么处理,是需要考虑的。二是地方化、本土化和标准化、普遍化之间的矛盾。历史上人们在使用礼书时其实往往是很变通的。外国的汉学家经常会使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把礼书的内容和实际的社会实践进行对比,比如把《礼记》中有关丧葬的礼制规定和两汉时期的墓葬形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大多数葬法都是不合礼仪的。确实,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性的差异很大,尤其还存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诸多文化差异。制礼作乐提供的只是一种标准化的规范,但在推行礼制的实践过程中还会有各方面的其他因素发生作用,从而把统一的“礼”转变为千奇百怪的“俗”。三就是刚才吕微老师说的礼的“形于外,本于内”的问题,即要兼顾到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这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人生礼仪伴随着一个塑造人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到为人子,为人父母,逐步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和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最后再有尊严地把他从这个世界上送走。每一个阶段的礼仪都关系到该怎么做人和该怎么塑造人的问题。礼是象征性的、外在的表现,但它最关键却还是要本于内,即表现出一种价值观和道德观。那么,礼仪所要依据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伦理观念呢?吕微老师已经说了,关键是要体现出一种普世价值,只有站在全人类的高度,礼的理想性才能凸显出来。具体到编修礼仪手册上,我想就不仅是要设计出在某种状况下人该怎么去行动,而且更要指导人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境和心情去做准备和履行这些义务。还以成年礼为例,重要的不只是一个仪式,而是仪式的准备阶段。过去有的民族有把成年期的少年人放逐到森林里去经历生死搏斗、体验孤独,让他从中体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艰难过程,现在这样做当然不太可能了。但关键还是要引导当事人去做各种心理上的准备,包括父母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孩子又该怎么想怎么做,等等。
3
民俗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从日常生活体验说开去
张勃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
今天非常荣幸来参会,刚才各位老师对很多问题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在今年1月敬文沙龙上讲过一个题目《建构时代的中国节日建设》,当时高丙中老师给我有一个定位,说是文化越位。我在想,民俗学者的身份究竟是什么?这个课题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刚才大家谈到民俗学的实践问题,我们应该做纯学理的研究,还是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最近我在关注移风易俗的话题,如果放在这个概念下理解的话,其实这个题目也涉及移风易俗,就是我们作为学者怎样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回应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也牵涉到这个课题做指导手册是否可行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礼仪重建不仅是学者的问题,在生活中大家也都在建设。从个人来看,生育、成年、婚丧嫁娶就是他的生活,是个人必须经历的事情。从一些公司来说,比如婚庆公司、丧葬公司,也在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通过提供相关服务来做一些建设。他们不断结合各地习俗进行文化整合,再放到具体的仪式中去。这本身也是一种建设。

针对这个课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即为什么重建,重建什么,在哪里重建,又如何重建。就为什么重建而言,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建”这个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建设,再一层含义才是重建。那么“重”字从何而来?这意味着变之前应该是本来有一个东西,建设一个东西,又重新建设一个东西。为什么要重建的背后暗含着一种缺失,那么缺失了什么而需要重建?这是需要厘清的。同时,谈重建还意味着期望重建的东西是对生活有意义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就没有必要重建。因此,对于这个课题而言,解释人生礼仪对于生活的意义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什么要有人生礼仪,我很想从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讲。在我的人生过程中迄今经历了结婚、生育、父亲去世等事件。我想以父亲的丧葬礼为例。我父亲是国家干部,他的丧葬仪式是按照公家人礼仪和民间传统仪式都做了一遍。整个过程我都参与其中,通过在其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丧葬礼虽然十分繁杂,但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颇具意义,既有关照个人情感让其释放的方面,也有避免个人情感过于放纵、让人直面现实的方面,它有助于缓解个人和家庭突然遭遇不幸、处于危机情况下的紧张焦虑与不适,有利于生活状态从失衡到平衡的转换和修复。比如在我老家那里,骨灰下葬过程中允许大家哭,但下葬结束要回家的时候就不允许哭了,孝子孝女也不可以,而且讲究不能回头,这是一种禁忌。我当时不懂,边回头看父亲的新坟边哭,走不动,在我身边扶着我的一个本家嫂子就告诉我这时候不能回头了,也不能再哭了,再回头再哭的话就对以后不好,尤其是对哥哥家不好。听了她的话,我就不敢再哭了。后来我考虑这样一种禁忌安排的意义:你总是回头的话,就会过于哀伤,而且仪式就很难结束,后面的事情就很难继续。

再简单举一个例子,我女儿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读书,3月21日学校要为高三的学生举行成年礼,要求家长给孩子一封信。昨天我刚刚写完这封信,在写这封信的过程中,我回想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片段和细节,我把自己对她的期待和愿望写下来,内心充满了爱意与温情。这是成年礼的一个环节对于我的意义。

所以,我们探究人生礼仪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不仅要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辨,更要格外关注人生礼仪相关人员的感受与体验,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在仪式中的感受和体验,看他们如何看待仪式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这样我们的讨论才能更具有说服性,才能说明礼仪重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下面我想讲重建什么这个问题,重建什么是和为什么重建是有关联的。当今时代,是不是所有的人生礼仪都中断了?也可能并非中断,而只是发生了变化,是在新的时代产生了和过去不一样的东西,有很多新的因素的介入。像婚礼、丧葬礼可能都只是在以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呈现。至于成年礼,现在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几年的调查,有不少学生都经历过自己的成年礼。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厘清各种人生礼仪目前的基本形态,并和过去的东西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考虑是不是真的需要专门的重建,又有哪些是需要学者和大家有意识去重建的。

再一个问题是在哪里重建。与民俗学研究直接相关的就是田野点的选择特别重要,按照现在的课题设计,人生礼仪有五种,每一种又各有其丰富性和复杂性,而且城乡之间、不同民族的差别特别大,选点的时候时要精心选择,考虑到这个点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如何重建是一个大问题,我说一点个人经验,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最近几年,我在课堂上会让学生做关于成年礼的作业,参加过成年礼的同学就写自己经历的成年礼是什么样的,自己和家人、学校如何准备,又有怎样的感受。没参加过的同学就设计自己理想的成年礼。比如,有一个同学提到自己的成年礼上,学校铺设了一条长达十八米的红地毯,并在红地毯的一边安置了成年之门,一米代表一岁,让父母牵着自己的手共同走过红地毯,穿过成年之门,就十分具有象征意义。许多学生都提供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礼仪的经历和感受,同学们的经验和设计对于设计成年礼指导手册应该是有帮助的。我觉得,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而言,这种调查方法也是有益的。
(会议文字记录由博士生贺少雅编辑整理)
在这些发言中,林继富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操作上的经验和借鉴;王霄冰教授提到如何选择个案点以及如何制定问卷的问题;张勃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梳理了重建问题的几个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