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

 美美的添 2016-03-28


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是植物生长温度最低的季节,这时期也是黄瓜大量结瓜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关系到元旦及春节黄瓜市场的供应,而且黄瓜价格也是相对较高的时期,但因此期正是温度最低的时候,是黄瓜生长条件最困难时期,也是各种生理病害如黄瓜花打顶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在种植管理上要重点抓好温度、湿度管理、肥水供应和病害的预防和防治。


1温、湿度管理



多地区降温天气寒冷,光照不足,地温明显不足,如果温度管理不当,根系难以正常生长。这阶段要采取高温管理,关键在放风上,棚温要达到35℃以上再放风。放风的目的主要用于排湿而不是降温,所以应采用“高温快排法”放风。在发现棚内湿度大时,加大放风口、快速排湿,当温度降到30℃立即关风口,放风时间要短,防止冷空气进入温室降低地温,湿气一次排不净可分多次。在连阴天情况下,要及时清扫棚膜以增加透光率,草帘要打开,充分利用散射光增加棚室光照,利于黄瓜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还可使用植物补光生长灯,或张挂反光膜进行补光; 连续阴雪天不能打帘子,棚温和地温都很低,突然强光和升温常会引起黄瓜死秧或干叶发生,这时可以给叶面喷清水,适当增加棚内湿度。棚温的提升要缓慢,让秧苗有一个适应过程,可采用间歇打帘或者打花帘子等方法;为缓解低温冷害对黄瓜的损害,促进秧苗生长,可采取叶面喷施多元微肥和生物菌肥,补充黄瓜植株营养,提高抗性。叶面可喷0.2%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和1%白糖, 还可在使用叶面肥时加醋,对受到低温冷害的作物有利。


2肥水管理



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肥料,冲施肥和叶面肥交替使用,以养根护根为主。一般10~15天浇一次水肥,最好用生物菌肥,生根肥等,少用化肥减少伤根和肥害,每畦0.25kg;叶面喷施多种微肥,主要以氮糖液、多元微肥(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生物制剂微肥为主,10天一次,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还要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可增加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在棚内挂袋装二氧化碳固体肥快速释放二氧化碳来提高含量。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水,最好用微喷灌浇水。


3病害的预防和防治



黄瓜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的病原为不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而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为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黄瓜非侵染性病害主要介绍以下3种:


 精彩内容 
3.1黄瓜烂根
发生烂根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呈锈腐状,致地上部萎蔫,老叶边缘变褐,后枯焦,严重时成片枯死。出现烂根的原因是植株长时间处于5~6℃低温或地温低于12℃,再遇连阴天,加上浇水过量, 出现萎蔫,时间一久就会发生烂根。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地温过低、湿度过大,严禁大水漫灌,正确掌握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发生轻微烂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棚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精彩内容 
3.2黄瓜叶片黄化冬季种植黄瓜从收获期开始,植株的中、上位叶片急剧黄化。症状初期,叶背面早晨呈水浸状,中午症状消失,数日后,水浸状部位渐黄化,最后除叶脉外,全叶黄化,黄化的植株根量少。主要是因为棚温低,地温低,光照不足,根系发育不良。防止叶片黄化需注意覆盖地膜,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精彩内容 
3.3黄瓜化瓜症
黄瓜在保护地种植条件下化瓜现象多。其表现为刚坐下的幼瓜或正在发育中的小瓜条停止生长,并由瓜尖开始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脱落。发生原因主要是黄瓜谢花时灌水过多,土壤通气不良,根系活力减弱,或大瓜摘得过晚,养分供给不足造成。在氮肥施用量大和水分充足、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徒长, 容易出现化瓜。防治措施主要是增加光照,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灰尘和碎草屑,保持膜面清洁,最好使用无滴膜。阴天也要揭开草苫接受散射光。适当控制浇水,加强放风排湿,调节好棚内温湿度,防止瓜秧徒长。合理留瓜,瓜过密时应适当疏瓜。可喷洒稀土,对减少化瓜,促进果实生长具有明显作用。




4黄瓜病理性病害的防治




4.1黄瓜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发病,子叶开始褪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期发病,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早晨露水未干时,病斑沿叶脉呈多角形,变淡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层。一般发病条件15~20℃,相对湿度83%以上严重。防治方法:一是控制发病条件,进行科学管理;二是用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的药剂比较多,常用的有72%克露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水剂;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红色的甲霜灵锰锌;60%的杀毒矾等,可选其中之一进行叶面喷施,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4.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子叶受害,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病部向茎蔓延,引起幼苗软化死亡。真叶受害,初呈水浸状斑点后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后期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湿度大时,叶背面出现浮白色菌脓。防治方法:用30%DT杀菌剂500倍,或农用链霉素200mg/kg兑甲霜灵·锰锌 500倍混合,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4.3黄瓜灰霉病
主要危害幼瓜,其次是茎、叶,苗期叶部受害,一般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叶柄患病处呈褐色腐烂,常折断,湿度大出现灰霉。雌花上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受害花瓣呈水浸状腐烂,并产生灰色至褐色霉层,不久干缩。被害瓜轻者停止生长,重者脱落腐烂。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病部没有大量产生灰霉时,摘除病瓜后立即喷药。可选用50%腐霉利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嘧霉胺600~800倍液。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2~3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最佳)。重点喷瓜的花蒂处。如造成植物茎部腐烂的,可在腐烂处刷涂防治药剂。






4.4黄瓜黑星病
受害部位主要是叶、果、茎、卷须。叶片发病呈星状穿孔,果实发病果面有疮痂病斑,茎果上有松香状流胶,湿度大时,病斑密生黑色霉层。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及时打掉卷须。发病初期可选用10%多百粉尘剂1kg/667m2,或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g/667m2,连续防治3~4次。也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20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用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用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叶面喷施,每7~10天1次,连续3~4次。






4.5黄瓜菌核病
苗期至成株均可发病,特别嫁接刀口处易感染,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最后生成黑色菌核。嫁接刀口处浸染后,开始产生褪色水浸状病斑,并流动白菌浓,病茎逐渐软腐,茎表皮和骨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甚至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用菌核净800倍液叶面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7~10天1次,连续喷2~3次即可。嫁接刀口处也用多菌灵拌成糊状涂于患处,一次可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