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这三门术数都不好学, 但是难点各不相同。通常最好入门的术数门类是八字, 六爻和梅花, 但是这三个入门容易精通也难, 而奇门, 大六壬和紫薇斗数连入门都不容易, 因为这三门有一个共同的难点: 有大量内容需要记忆! a) 它融合了很多东西 这其中有源自于九宫,八卦, 河图, 洛书, 奇门既可以演易, 也可以穿壬, 它涵盖的知识点几乎包含了中国所有术数的内容, 所以学习起来知识点太多, 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庞杂。 奇门的圈子太乱, 在传承上有很多分歧和派别, 唐朝的时候, 奇门和'太乙雷公式'是'三式'(太乙, 奇门, 大六壬)中被禁止民间学习的两门术数。 参看程树勋的《壬学琐记》(' 唐时功令,以奇门、雷公、六壬为三式。雷公即太乙,所谓太乙雷公式是也。唐制禁奇门、雷公不传,惟六壬便于民用,无涉兵事,故不之禁,传习多歧,精者独卒鲜')。 太乙管'天', 奇门管'地', 六壬管'人'事, 因为大六壬只算人事, 不影响朝政, 所以得以在民间流传。 据说唐代政府为了防止民间学习奇门, 甚至故意在民间流传了一本假的奇门, 使得现在的奇门传承很乱。本身理论上奇门也有置润, 拆补等排盘上的争论, 另外还有转盘, 飞盘, 刻盘等多种派别, 让人无所适从。我相信奇门的真传在民间, 现在正式流传的奇门可以学习, 但是是否准确, 还需要自己体悟一下。 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鸣法奇门, 现在已经出了龙伏山人的三本书:《鸣法》《枢要》《衍象》, 非常有理致, 适合学习。鸣法奇门传承以宋奇鸿和李开元的女弟子灵犀子为主, 转盘奇门的学习者最多, 资料也最全, 其中以张志春, 刘文元, 幺学声老师最为有名。 还有一派是王凤麟老师的阴盘奇门, 这一派资料比较少, 王凤麟的道家阴盘术数包括, 阴盘六壬, 阴盘奇门, 阴盘八字, 完全跟传统的术数不相同,基本上只有参加他的学习班才能了解了。 大六壬的传承非常完整, 是可以靠自学来掌握的。虽然在理论上也有一些小分歧(比如贵人起法: 甲戊庚牛羊, 还是甲羊戊庚牛, 涉害课的起法), 不过大的理论上多数著作都没有变化。大六壬的书籍特别多, 民间有句话:'车载奇门,船载六壬', 其中最经典的两本书是陈宫献的《大六壬指南》和邵彦合的《六壬断案》, 能领悟这两本的内容, 你绝对可以成为中国的六壬大家。 六壬的记忆量也非常大, 《毕法赋》《心印赋》《指掌赋》《鬼搓脚》这些都要背诵, 另外这是一门很依赖神煞的术数, 你通常要知道起码20多个神煞才能应付一些常用的判断, 完整的神煞不下100个, 当然有的派别主张像清代人的八字命理一样不用神煞, 只用正五行生克, 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我的师傅也对此持否认的态度。 国内学习大六壬的人都知道徐伟刚, 他写了一本《袖里乾坤》,算是对大六壬做了重要的普及工作, 被称为'中国大六壬第一人', 只是后来他专心研究格局派八字了, 出版了《八字正解》, 而对大六壬说的比较少, 后来出版的几本六壬书都是摘抄自古籍编撰而成, 有点糊弄事骗稿费的嫌疑。此外东北的刘文元, 刘科乐, 伍建宏, 以及我的老师北海闲人都是六壬高手, 伍建宏提出了'通道'理论, 算是对六壬学发展的一大推进, 北海闲人重在对古籍的研究发掘, 这两个人对近代六壬发展贡献最大, 是壬学界有目共睹的。 3、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的发展一直在民间, 直到近代中州派的王亭之将其公布, 现代紫薇的大发展完全依赖港台术数从业者(尤其是台湾的命理家, 比如紫云,了无,方化人等等, 尤其是紫云, 通过太岁入卦法发展了这一门理论)。同为命理学的八字一门出了三个进士:万民英, 沈孝瞻, 陈素庵, 将八字命理提高到了'学'的高度, 而不是只停留在'术'上, 而紫微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它的书籍相对较少, 只有两本古书紫微斗数全书>和紫微斗数全集>, 一直在民间和朝廷内部秘传, 理论体系不完善。 其实子平八字的创始人徐子平和紫微斗数的创始人陈希夷都是华山的道士, 两个人还都认识, 两门术数都是通过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断人生的吉凶祸福, 只是方法不同。 紫微通过南北斗十四个主星和各种甲级,乙级,丙级星结合命理十二宫来推断人生, 因为信息量大, 它可以推断的很细致, 但是容易看不清大事, 而八字信息量相对少, 非常容易看出大事的吉凶祸福。前者微观细致, 后者宏观简明, 各有所长。 但是紫微的学习也很麻烦, 因为你要记住所有星星的星情, 常用的六十多个, 完整的一百多颗, 记忆量非常的大, 这还只是单星, 如果考虑到双星组合的情况, 比如巨门和太阳在同宫的情况, 太阴和天同在一起的情况,等等。没有个把年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我比较同意王亭之的观点, 紫微斗数是一门发展的统计学, 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完善, 需要不断地去验证, 后来人的水平一定会比前人更高, 因为他积累的案例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