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祖养蚕(第20间廊外南侧)

命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育蚕。初,太古之时,未有君长,无所统摄,所聚,即推一人为长。蜀地有长,为邻所掠去,已逾年,唯所乘之马在。女念父隔绝,或废饮食,其母慰抚之,因誓于众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
部下之人,唯闻其言,无能致父归者。马闻其言,惊跃振迅,绝其拘绊而去。数日,父乃乘马归,自此马嘶鸣不已。父问其故,母以誓众之言白之。父曰:“誓于人,不誓于马,安有人而偶马乎?”
但厚其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怒目奋击。父怒,射杀之。曝其皮于庭,女行过其侧,马皮蹷然而起,卷女飞去。
旬日,得其皮于大树之上,女化为蚕,食叶,吐丝成茧。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父母悔恨,念之不已。忽见蚕女乘流云,驾此马,侍卫数十人,自天而下。女谓父母曰:“上帝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义,授以九嫔宫仙之任,长生于天矣,无复忆念也。”
乃冲虚而去。父母不忍,年年取茧,出蛾生子,收养之。至是上其事于朝,西陵氏取养之。一日偶将数茧入于汤内,以之抽丝,牵之牢而不断。织而成绢,比苎麻所织之布,软而娇嫩,披之可蔽寒暑,又可染各种颜色,其茧又可煮为绵枲以御寒。西陵氏教民间女子,各收养之。治丝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摘自《历代兴衰演义》第三回 五帝起亶聪明创制立法
又
却说黄帝元妃者,西陵氏之女也,名螺姐,有姿色,最贤德,性和慧。帝纳为元妃。
帝退朝入后宫,元妃出接,礼毕,命之同坐。帝曰:“朕制天下之物,民用颇便。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朕今知之,但画野分州,天下万方依其分野,派诸侯居焉,命将营国,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万国以和。遂经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四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分之于井而计于州,则地各有常居。广布五谷草木,使民无饥寒。行此数事得完,朕方无忧矣。”
元妃曰:“此实我主所置万古不磨之善规画也。”
帝大喜。元妃奏曰:“臣妾日前因闲游苑囿,见数虫似蛾非蛾,倚树而栖,未数日,此虫将身藏于内,外结一物赀若枣样,臣妾取而观之,内皆丝线,牵之牢而不断,有黄、白二色。各树上遍寻之,汇齐游丝,织而成绢,比苎麻之布软而娇嫩,披之亦可蔽寒暑,又可染各样颜色。陛下可命收丝织之,以作龙袍。”
帝闻之大悦,即传出旨意,命各处诸侯,但山林中有虫似枣样者,即取送入朝中。帝赐名其虫曰蚕,名其枣曰茧。元妃谢恩。
却说使命赍茧样往各处诸侯处去取选,进至京师,帝受入,即付元妃。元妃着宫娥人等昼夜将茧游丝织成绢帛缎匹,拣出黄色裁袍进帝,帝穿于身,见色娇而嫩,细而又软,十分欢喜,嘉元妃之功,即发旨意赐天下人民,取茧织造。而天下绸缎自此始也。后世把元妃为先蚕后焉。
摘自《开辟演义》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养蚕丝
偷闲学少年(第23间廊内北侧)

程颢,字伯淳,洛阳人,是北宋的哲学家,人称明道先生。他曾和胞弟程颐一同拜周敦颐为师,都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并称二程。他们的学说被朱熹继承发展,合称“程朱理学”。《春日偶成》写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己恬逸的心情。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归田乐(第23间廊内南侧)

陶渊明是东晋时的文学家,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29岁出仕,为官13年。后失望挂印弃官,隐居乡里。《归去来兮辞》就是在他辞去彭泽县令后的作品。
原文
归去来辞 (东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回去了!田园都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为什么不能自救;我知道了来者犹可追。误入迷途还不远,我觉得今是昨非。
船轻轻地摇荡着,风吹起我的衣服。向路人打听前行的路,恨黎明隐约依稀。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带者满腔的欢欣向家奔跑着。童仆出来迎接,小儿子在家门等候。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我心爱的松菊还在。拉着小儿走进屋里,美酒已盛满酒樽。举起酒壶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中的树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靠着南窗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这小小的地方就可使我心安。每天在庭园中散步已成一乐,家虽然有门却常关闭。拄着拐杖边走边歇,有时抬头看远方的蓝天白云。白云慢慢地飘出山去,鸟儿累了也知道回巢。夕阳暗淡将西沉,我抚抚摸着孤松盘桓流连而忘返。
回去了!我愿断绝那世俗的交游。既然这社会和我的愿望不相容,我驾车出游又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我追求的是亲戚之间知心的交谈,或是弹琴读书以消愁解忧。农民告诉我春天已到,将要耕种那西边的田地。有时我鞭策驱车,有时我划一叶孤舟。我沿着弯曲的溪水进入山谷,顺着崎岖坎坷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我赞美万物的适时,感慨自己的一生行将休矣。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时日不多?为什么不听任自己的心愿以定去留?为什么犹豫不决还想到哪里去!追求富贵不是我的理想,登仙境又是不可预期的。趁着这大好的时光独自走了吧,把手杖插在地上躬耕亲耘。登上东边的高坡放声高歌,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写赋做诗。听天由命地走到生命的尽头,高兴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有什么顾虑吗?
归田赋 (东汉)张衡
原文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者氏之遗诫,将迥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
在京都作官太久了,没有高招去辅佐君王。只好在小溪旁羡慕水中之鱼,但它要游到河水清清的地方还不知多久。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而感慨万千,找唐举相面以解决疑问。知道天道是微妙而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同去游乐于山川大河。抛开那浊世而远遁,与俗世长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草木茂盛。鱼鹰低飞,黄莺婉唱。鸳鸯交颈,鸟鸣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我在大湖旁吟诗,在山丘上高歌。向云端射箭,在河边垂钓;飞鸟中箭毙命,鱼儿上钩,云中落下鸿雁,水中钓起魦鰡。
不久夕阳西下,皓月升空。游乐已至极,夜来不知疲。想到老子的告诫,该驾车回家了。弹奏五弦琴指法之美妙,读圣贤书滋味之无穷。提笔奋书,陈述三皇的教诲。只要我置身于世外,哪管它荣耻的所在。
尧王访贤(第25间廊外北侧)

却说尧帝治天下七十年。皇后名女皇,生一子名丹朱。帝每观之,不足以承天下。每欲求贤自代,奈一时未得其人。
却说箕山有一隐士,以树为巢,而息其上,不肯告人以姓名,人只号他作巢父。不与远方人交通,衣食自足。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无杯盂,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饮无杯,以瓢遗之。许由授以操。饮罢,挂于树枝,风吹瓢动,历历有声。巢父恶其繁,取而弃之。
尧帝闻其贤,亲赍图籍到山,以天下让之。巢父曰:“君之牧天下,犹予之牧孤犊,焉用惴惴。然以所牧而与予,予无用天下为也。”
不顾尧帝,径牵犊而去。帝纳闷回朝。
又闻得箕山隐士许由,与巢父极相善,埋名市泽之中。帝遣使至其家,请他入朝,致天下而让焉。许由延使入坐,安之宿歇,走告巢父。巢父正在树上睡熟,闻树下有人呼唤,启窗视之,见是许由,立在月下。召他上来,问曰:“汝深夜到此何干?”
许由欲说不敢说,半吞半吐的。巢父曰:“贤弟有话明说,我代汝区画便是。”
许由方说:“尧帝已知其名,欲以天下让我,还是受之,还是辞之?”
巢父大怒,责许由曰:“何不隐汝形,韬汝光,令人晓得姓名,把那天下来相累。汝非吾友也!”
即击其膺。而速下之。许由被巢父责了一顿,奔走回家,对使者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泽,所以养性。非以食天下也。”
辞却使者。遂退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
使者回朝,奏许由高致,不肯受天下之任。帝曰:“此乃高士,他必怪朕不亲造其庐,所以不来。须待朕亲访让之。”
遂责图籍,与二三文武到市泽。见他门户封闭,问于市人,市人说:“他退耕于箕山下去了。”
帝即访到箕山下,见他与妻二人坐在大树下,补衣曝日。帝趋向前施礼,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经营宵旰音干起早睡晚,今天下稍得治平。久闻高士有德,分明日月出矣,而我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分明时雨降矣,而我犹然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可以大治,我敢贪位蔽贤乎!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今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于君,吾无所用天下为也。”
不顾尧帝,遂与妻子竟入深林去了。
摘自《开辟演义》第四十四回 尧帝访贤让天下
又
舜以姚为姓。舜母早丧,瞽瞍更娶后妻壬妇而生象。象为人极傲,瞽瞍爱后妻之子,常欲杀舜,舜巧避之,而又不失为子之道。年二十,以孝闻。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于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之人器不苦窳缺壤。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得舜于服泽之阳,问曰:“我欲致天下,奈之何?”
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
曰:“奚事?”
对曰:“事天。”
日:“奚任?”
对曰:“任地。”
曰:“奚务?”
对曰:“务人。”
曰:“人之情奈何?”
对曰:“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夫人道则吉,反道则凶,犹影响也。”
帝求贤自代,群臣举舜,帝亦素知舜贤,乃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舜以德化,二女皆执妇道,帝贤之。历试以诸艰难之事,舜皆能胜任,遂与舜以相位。时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世济其美。尧未及举,舜于是举之。
摘自《历代兴衰演义》第四回 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
举杯邀明月(第25间廊外南侧)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摘自《唐才子传》卷二(李白)
译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他母亲梦见太白星而生下他,所以取名太白。他十岁通晓《五经》,梦笔生花,后来他的文才天下闻名。他生性雄健奔放,受持宝剑以抑强扶弱为己任,乐善好施。他在任城做客,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每日豪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他从四川至长安,没有进爵之路,就把自己的作品送给贺知章,当贺读到《蜀道难》时,惊叹:“你是仙人下凡吧。”
于是拿出金龟换酒,整日欢饮。并推荐给玄宗,皇帝在金銮殿召见他,与其讨论时事,李白当时写了一篇歌颂皇帝的文章,玄宗大喜,赐给食物,亲自调羹,下诏任其为翰林。他曾经大醉后在皇帝面前写诏书,让高力士为其脱靴。力士侮辱他,指摘他在《清平调》中描写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跳舞,是暗讽杨贵妃,次以激怒贵妃。皇帝每次见到贵妃,她总是诽谤李白。
李白更加傲慢放诞,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的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他恳请放他出朝,皇帝赐予黄金,下诏放他。他云游四方,想上华山,酒醉骑驴经过县衙,县官不知道是他,大怒,把他抓到大庭下问:“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在供状上不写姓名,写道:“我曾经让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皇帝门前,尚能骑马;华阴县里,就不能骑驴吗!”
县官惊惶羞愧,下拜谢罪道:“不知翰林至此。”
李白大笑而去。他曾经与崔宗之坐船从采石到金陵,穿着宫锦大袍,傍若无人。
安禄山反唐,明皇在四川,永王璘管辖东南,李白此时隐居在庐山,被任命为僚佐。璘起兵反唐,李白逃到彭泽。璘兵败,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监狱。当初,李白游并州时,曾救过郭子仪的命。于是,郭子仪请求皇帝:我愿用自己的官来替李白赎罪,皇帝下诏:长期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钻研道教。度牛渚矶时,酒醉捉水中月,卒。当初,喜爱谢家青山,现在墓还在。有文集二十卷传世。李白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