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原创】癌细胞的起源新解

 飞沿走壁 2016-03-28

癌细胞的起源新解
 2012124日夜)

     
   
目前对癌细胞的来源,学术界莫衷一是,大多是根据偶然实验的发现进而试图做出对癌细胞来源的揭示,似乎有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嫌。这种把偶然现象做为对癌细胞来源的普遍规律的推论,放在深层次上揭示癌症发生的本质性感到似乎存在着严重不足。
   
这里我依据由系统化学理论与中西医结合所形成的酶化学医学理论,尝试从癌症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热力学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在近年国内外的大量实验与临床发现的基础上,来揭示癌细胞来源及肿瘤形成的一般规律,也算一家之言吧。

   
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从酶化学医学理论的角度专门阐述炎症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炎症容易滋生癌症的机理。那么癌细胞是怎么来的呢?
    
癌细胞的定义:癌细胞是一种异化细胞,对生物体而言,癌细胞是与体细胞相似度各不相同的变异体细胞。
    
我们知道,细胞是保持生物组织结构性和功能的最小生物体,是保持机体组织生物化学(及物理)活性的最基本单位。不同结构(包括原子、原子团排序与空间结构)的蛋白碳链所组成的细胞,必然具有不同的生化性质(如肝细胞、肺细胞等)。细胞的有序组合,形成了有特定性生理活性的生命组织。或者说,不同化学性质(即使只有在空间异构化存在差异)的生物分子,必然生成具有不同生化活性的细胞。
   
在人体等生物体内,由于复杂的化学环境及众多的酶类的存在,能影响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从氨基酸→多肽功能蛋白质等系列过程),尤其是PH值与功能酶的改变影响最大。
   
PH值的改变,会影响DNA复制时H(氢)键、极性基团等在碳链上的角度与距离——即空间结构的变化。

功能酶的合成更容易受PH值及外来物质的影响(如微量元素与芳香烃、各种生化物质——如食品、药物等);若发生空间异构则形成了具有细微差别的组织结构——如不同部位的脂肪是不同的(转自西南联大一实验),再比如更年期的妇女在激素的作用下易形成向心性肥胖——特定部位的脂肪。
   
上述这些说明:功能干细胞复制时,太多的影响因素会导致不规则的复制过程,尤其合成环境发生较大化学变化时,则会生成与原干细胞“希望”应该(指在理想状态条件下时)生殖成的体细胞不同的变异细胞(如果自身纠正能力强,则影响因素少,变异几率也就小)。
   
那么,当组织的某些部位,由于功能干细胞在复制增殖过程中,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炎症及尤其是或有外来物质的侵入时),而或有“异生酶”存在下(重金属以及类似黄曲霉素等诱导因素),尤其容易生成变异细胞(想象一下,一个母亲的几个儿女,在同一父亲的情况下也存有很大的差异——基因上;同时美籍华裔生物科学家刘实的实验证实:细胞的繁衍是一生殖过程而不是分裂)。而一旦此变异细胞与体细胞在结构上差异较大时(复杂度低或更简单),则意味着此细胞的能垒要低于正常的体细胞。那么按化学热力学原理:在同一反应底物情况下,生殖复制细胞的过程(或在有异生酶的帮助下)有可能、而且是以变异细胞的模式复制——此过程的系统活化能更低、更容易使新生成的“异形”细胞稳定且更具生命力;那么由此开始,细胞的复制增殖就会沿此途径一直进行下去——最初的“异形”体细胞(脱胎于体细胞的功能干细胞)也就成为了该类“异形细胞”的母细胞(细胞是生殖而不是分裂,所以,有体细胞只繁衍200代之说),即“异形细胞”(也就是癌细胞)之干细胞。

当大量的同质“异形细胞”(即癌细胞)规模化聚集时(物以类聚——化学物理性质使然,或相似相容),即形成了肿瘤。肿瘤形成后,由于受能态变化方向定律的自发趋势约束,必形成更强有力的汲取能力,汲取细胞合成的基料与储能物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基料)向肿瘤倾斜——其结果是独具肿瘤动脉血管的建立或生成(有研究认为:肿瘤供血管是由癌细胞组成的——《脑部肿瘤的自身供血系统》,乔思林 凯泽,《自然》20101121日)

此即酶化学医学理论(或称为“链反应医学”)中形成“黑洞现象”的载体系统。

那么,肿瘤的规模越大,其形成的“黑洞”汲取能力也就越强,这也就是晚期或恶性(即简单度更大的癌细胞)肿瘤病人消瘦的越快的原因。

由此推出:1、癌细胞起源于功能体细胞之干细胞;
              2
、癌细胞存在原始的干细胞(原始变异细胞,或第一代癌细胞)。

20116月初我在微博中说过:生物体是能量的一种聚集状态,生命系统越复杂则能态(能垒)愈高;人是自然界中生命现象最复杂最高级的生物体,能级最高,热力学稳定度也最差,因此人类的疾病也是生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热力学定律告诉我们:能垒的降低是必然趋势,任何一个系统都趋向于取得最低能量状态。人体的生命化学现象当然也遵从这一规律,大至全身小至细胞,亦然。
   
实际上,我们不妨把人体罹患癌症这样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生物界具有最高能垒系统的自然能量降解的过程。癌细胞是比体细胞简单的一类细胞,正是因为它的能垒低,所以比正常的体细胞更容易合成。按照化学热力学规律,类似的化学反应一旦发生,就会使这种变异细胞整体上朝着结构越来越简单的反应方向发展。因此,在人体内形成能垒更低、耗能更少的癌症和癌细胞反应是一个必然的反应方向,当然这需要有外来诱导因素的存在,外来诱导因素包括体内的炎症、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比如芳香烃)等。一旦有外来诱导因素存在,反应就必然发生。
   
体内产生了癌症以后,如果按现代医学临床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段抑制住了癌症(即消灭了已生成的癌肿瘤及癌细胞),是否癌症就彻底治愈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导致细胞生殖时的变异因素(即机理)没有被消除。
   
如果治疗不彻底,残存有少量的癌细胞,则按照热力学原理,变异将会继续朝着细胞结构更简单、能垒更低的反应方向发展(越复制生殖,后代癌细胞的结构越简单)——这就是扩散肿瘤危害更大的原因。
   
当然在上述理论成立的前提下,应该说临床上康复后的癌症病人一旦复发,其肿瘤的恶性(癌细胞的不完整度)程度应当会更高(临床观察应该如此)。
   
因此,防癌抗癌实际上就是消除诱导因素和反应可能发生的系统及反应环境,治疗癌症当然也只能如此。
   
因为,水往低处流是不变的真理。

 

说明:原题目为“癌细胞的起源再探”,12月24日晚做一改动,特此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