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谜红楼:林黛玉为何寄居贾府最终又是怎么死的(下)?

 风过竹笑 2016-03-28

书接上文,解谜红楼:林黛玉为何寄居贾府最终又是怎么死的(上)?那么林黛玉,真的是贾母和王熙凤压迫她吗,或者她们更喜欢薛宝钗?不是的,贾母不但不反对,而且是支持的。首先,把林黛玉接进贾府就是贾母的主意,那时她爸还没生病。为啥?因为隔代亲且优于宝钗姨表亲啊,其次她妈贾敏也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不过最深层的原因,我想是因为贾母在一开始就已经有意撮合宝黛了。你仔细读一读书中二十八回和二十九回就明白了。清虚观打醮,贾母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朗了。一是王夫人,就是贾宝玉的亲妈没去!因为啥?这里简单交代一下,有关详情元春那一节会详说。因为这是谁为谁打平安醮?是贾元春为秦可卿打平安醮,并且在此之前赏赐了礼物,只有贾宝玉和薛宝钗是最多的且一样,而秦可卿是什么人物?是宁府的长孙媳妇,且是和元春对等的人物。但是贾母是什么态度?她没有关注王夫人,而是一边把薛姨妈(就是宝钗的妈,王夫人的妹)叫来,一边当着提亲的张道士的面说了一通,不着急,只要模样好,不怕家里没钱这样的话。何意?就是明摆着告诉薛姨妈再传递给王夫人,宝玉的事我做主,而且已暗含着属意黛玉的意思了。所以要说反对宝黛的,该是贾元春和王夫人,但是一个在深宫,一个是媳妇,所以基本上干预无力。那么王熙凤是个什么态度呢?她一方面是奉承贾母的,另一方面王夫人是她的正经婆婆,所以她基本是模棱两可左右逢迎的。但是,后来她也看出了贾母的心思,所以,在书中第五十五回,凤姐和平儿又是商量经济问题时,她就算计着说出,宝玉和林姑娘一娶一嫁不用花官中(就是公账)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就是私房钱)拿出来,这样的话了。

解谜红楼:林黛玉为何寄居贾府最终又是怎么死的(下)?

那么宝黛的悲剧到底因为什么?也许原因很复杂,也很多重。首先我想说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三角恋这回事,薛宝钗是一个很大气的女子,寄居贾府也不同于黛玉的性质,她本来是上京选秀的,也就是奔着元妃那种前程去的,只是因为没选上,哥哥薛蟠又不争气,后来还吃了官司,所以一步步变成,或者说被造就成那个“金玉良缘”里的“戴金”的女子了,她最终嫁给宝玉其实也是很悲情的结局。(以后宝钗章节会详说)她也不喜欢贾宝玉。其次从头到尾你会发现林黛玉太能吃醋了,她不仅吃宝钗的醋,还包括史湘云,甚至包括晴雯。唯一不吃的是袭人,原因也很简单,袭人跟她没有可比性。这同样可以显示出她表面上的孤傲高洁其实内心也是有对于底层人民的优越感和从骨子里的透露出的软弱可欺(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越排斥什么其实越缺少什么,越无视什么也越关注什么)。

当然,这还都是表象,深层原因是,贾宝玉是她的唯一,不仅是唯一的物质依靠(不要总觉得林黛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很多小说不写婚姻光写恋爱的原因是作家都不愿意再往下写了,因为继续写的话十有八九都是离婚),还是唯一的精神支撑。但贾宝玉偏偏是个情种,所以她不免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心,吵架,甚至自虐。也许此时已变成小家碧玉的她不再是那个孤傲高洁的佳人了,而慢慢演变成一个难容人难扛事柔弱不堪的小女人了。有时候,爱过了头就容易生恨,并且受伤的是自己。也许宝黛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林黛玉不懂得珍惜和宽容,至少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自爱何以爱人乎?所以到最后,当贾母也发现她的身体和状态一日不如一日的时候,也开始观望了,在宝玉丢玉疯魔后,半推半就的采纳了王熙凤的掉包计,最终黛玉惨死。当然,高鹗的续书在这一节上写的还算精彩,但是到底宝黛是怎样的结局,黛玉又是怎么死的,只能发挥我们的想象了。

解谜红楼:林黛玉为何寄居贾府最终又是怎么死的(下)?

在这里,又要普及一下,根据相关红学大师的考证,可以确认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笔,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作(到底曹写没写完全本尚有争议)。但是高鹗虽然文风口吻相近,但是文意,笔法和许多人物的结局却是大大违反了曹雪芹的初衷。所以你真的要读红楼的话,建议读脂砚斋批评版的前八十回《石头记》,然后可以参考周汝昌和刘心武先生的校注,评点和考证,这样才能通读理解并合理推断人物及小说的结局。

那么,能推断出她是怎么死的吗?我认为沉湖的说法还是可信的,即便不是投湖自尽,也定不是上吊,或者死的很难看。为什么?按照林黛玉的这样的艺术家的风格,她的生活方式都是很诗意的,“葬花”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不是一般的文艺青年能干出来的事,所以,她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对爱情绝望,甚至是对未来绝望,肯定会提前想好一种死法,也一定会美丽干净的离去。

所以,宝黛的悲剧总结一下,固然有封建压迫摧残的因素,但一定不是主题,更重要的是,曹雪芹不是要写一本爱情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黛玉也只是红楼人物之一,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笔墨,一方面是写作小说的主题及主要人物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为了渲染铺垫的需要,重点是曹雪芹要通过宝黛悲剧揭示什么?

解谜红楼:林黛玉为何寄居贾府最终又是怎么死的(下)?

揭示贾宝玉的“情不情”与黛玉的“情情”,这是在《石头记》末尾给予主要人物的批语。第一个情是动词,第二个情是名词。意思就是,贾宝玉不仅爱黛玉,更爱所有世间的年轻女子(不是因为她们青春美貌,而是她们代表着真善美),这是大爱,这是情怀。这甚至透露出一种使命感和变革精神。但是贾宝玉毫无疑问是个失败者,曹雪芹最终也只能让他去出家,但是这是高鹗写的,贾宝玉真正的结局应该不是这样的,以后也会讨论。而林黛玉正好相反,我只爱你一人,尽管这种海誓山盟撕心裂肺的爱感染了无数人,但是真的,最终曹雪芹一定要让她成为一个悲剧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你越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你就越容易失去自我,容易因爱生恨伤人害己这恰是我们国人的软肋。其实最终又能拯救你的,或许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那些事。命强运不济又能怎样,更何况黛玉命还那么弱。而那个人,究竟是谁?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影响着小说人物结局的走向?欢迎关注下一节——解谜红楼之贾宝玉。

张锋2016年3月21日写于苏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