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提琴的音乐世界 感受乐器女王的无尚魅力 我们有一个活跃交流的小提琴论坛 琴友在论坛互动,就等你啦 吉东·克雷默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1966年获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比赛第三名,从此开始扬名。1969年参加蒙特利尔国际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帕格尼国际比赛中夺魁,次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中再夺魁,轰动世界。克雷默的舞台演出因卡拉扬与之合作布拉姆斯协奏曲而达到高潮,1980年移居西方。克雷默的指法轻松灵敏,善于表现深的乐段,他演奏的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雅纳切克,都显示出极高深的技巧。他与阿格里奇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和与梅赛伯格合作的舒伯特奏鸣曲等,也获佳评。在前苏联制度下栽培出来的音乐演艺家,成绩斐然,人才辈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接着一大批地出现),1947年2月27日,克雷默生于里加一个音乐世家,四岁随父学琴,七岁入拉脱维亚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十六岁,他使用他祖父遗留下来的瓜逹尼尼(Guadagnini),举行首次独奏音乐会。十八岁,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小提琴大师奥依斯特拉赫(D.F.Oistrakh)习琴,达八年之久。其间,克雷默赢得了四项国际奖(1967年伊莉萨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三名、1969年蒙特利尔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二名、1969年帕格尼尼国际比赛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0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一名)。殊荣给他带来了在国内一百多个城市举行音乐会,但是,当局一直不批准他出国演出,他耿耿于怀,直到1975年,他趁赴西欧旅行演出之机,一溜了之。现他定居于瑞典。 他自苏联出走在伦敦首演时,指挥大师卡拉扬特意到伦敦听他拉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称赞他为:小提琴家中的一代天骄。立即邀请他在1976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中演出,引起轰动,从此活跃于国际乐坛,蜚声天下。 克雷默这样擅长现代作品,并不意味着他在古典领域就无所作为。1992年现场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音色美妙绝伦,感情充沛自溢。在这么长的篇幅中,很难自始至终保持这样纯美的声音。现在,把第一乐章处理成长河浩大的规模已成定式,克雷默一反其道,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出现,颇显精悍。第二乐章神圣的静谧感尤其出色。第三乐章以轻快、干净的发育和织体来营造跳跃的气氛,更觉生动感人。克雷默继承了胡贝尔曼演奏这部巨著的精神。他采用改编自贝多芬为钢琴创作的华彩乐段。这张唱片是继施奈德汉之后的名演。从1985-1995年,克雷默和阿格里奇一起录下贝多芬全部10首小提琴奏鸣曲。这套唱片的录音非常好,两个演奏家的琴声十分逼真。在《A大调第二奏鸣曲》的开始,克雷默飘逸闪烁的进入,十分传神。 作为一个无畏的探险家,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人。一个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作品仗义执言的小提琴家,克雷默被许多评论家看成是二三十年代胡贝尔曼的当然继承人。两位小提琴家对纷纭复杂的时代都有异常敏锐的嗅觉,两人在不拘一格地处理音乐作品上同样具备惊人的胆识。克雷默在曲目的选择上比胡贝尔曼广泛得多,他不仅对新作品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而且对许多不常听说的小作品也倾注了同样的心血。从一定意义上说,克雷默是一位帮助人们跟上时代步伐的艺术家。 来源: |
|
来自: yawachu > 《艺术大师(指挥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