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上这9点做不得,看看你踩雷区了吗!|实操课43

 最新剪刀手 2016-03-28

实操课四十三:课堂雷区

我们经常说,课堂上应该做什么才能活跃、高效。相反地,课堂上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是无效的,你想过吗?

可能要达到课堂高效、气氛活跃等等,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容易做到,但是反过来,那些无效的、影响课堂质量的雷区,我们却是能容易避过的。

今天,实操课就来和您说说,课堂上做不得的那几点。

雷区1.不等学生坐好就开讲

有的老师“惜时如金”,离上课铃响还有近两分钟,就匆匆忙忙地登上了讲台,在师生互致问好后,学生显然还没有坐好,教室里还响着挪动凳子和翻找课本的嘈杂的声音,老师的课已经开讲了。导课就这么在接踵而至的上课铃声中过去了。学生没有被老师的导课内容所吸引,也就不明白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雷区分析:

上课铃声是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正式开始上课的信号,代表着学生课前准备的终结。但在铃响前上课,学生坐不好就仓促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惶恐不安和行为上的忙乱,不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也使老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精彩导课语言无的放矢,这将严重影响课堂的效果,出师不利。

雷区2:没等学生理解就提问

有的老师在讲完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不等学生听清问题、没有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老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

雷区分析:

与其如此无效地“争分夺秒”,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可以让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减少焦虑,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厘清表达语言的逻辑性;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

雷区3:发出无效的任务分配指令

有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借机闲聊,一时间嘈杂声四起。这时老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

雷区分析:

如此的小组讨论,成了一种对课堂的“装饰”,老师认为有了讨论就是新课改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深入、有效;不在意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较好的解决。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在老师用精准而有效的语言对课堂进行科学调控、指导上。

雷区4:乏味的情绪激发

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启发学生“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好!”同学们齐声喊道。老师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学生噼里啪啦的掌声随之响起。

雷区分析:

“掌声响起”已经较为普遍地充斥在一些课堂上。看似是良好的教学景观,实质则是“课堂病态”。不是遇到了非常让人惊叹的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时间。假如某个老师喜欢这样做,一个学期下来、一年下来,要耽误学生多少时间?如果是2分钟,50名学生,就是100分钟,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表扬鼓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没有必要采取“要掌声”的方式。

雷区5:失语于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有时也让一些老师顾此失彼,让先进的教学技术代替了必要的讲授。他们把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音频、视频应有尽有,声、光、电各显神通,老师台上台下忙个不停。但是上课时老师该板书的不写了,该说的话、该读的课文几乎都被电脑取代了,应该学生想象、推理的也利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的基本功不见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缩水了,老师激情四射的魅力消失了。

雷区分析:

不是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老师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老师要把握“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发挥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怎样使用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老师对多媒体技术有怎样熟悉的程度。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雷区6:不习惯先听后讲

很多老师习惯了“讲”,而不习惯于“倾听”。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无所事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走神或心不在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就发现不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就不能给自己以借鉴;如果老师对学生热烈的讨论置若罔闻,对学生在讨论中的深入程度、观点和思路的正确与否等,就不能了然于胸,就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雷区分析: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对对方的一种基本的礼貌,一种交流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方法。师生之间如果不形成相互倾听的习惯,就会出现有效信息的损耗,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

雷区7:讲评课上投机取巧

很多老师觉得,最好上的课是复习阶段的讲评课,原因是不需要多么精心的备课,只要有答案,就能上好。持这种看法的老师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有真正懂得讲评课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存在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学生全会了还在讲,个别人不会的也在讲,会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典型题目和一般题目都泛泛地讲解,重点不突出,发散性不够,这都是讲评课的弊端。

雷区分析:

讲评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老师可以借助对典型题目的讲评,及时梳理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通过对典型题的讲评,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而能反三”的目的。因此,老师不能把讲评课变成对答案的机械行为。

雷区8:哑然于“自主学习”

有的老师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书”。这时,有的同学迅速翻开书本,拿起钢笔,边读边写;有的自言自语地念叨;有的眼睛盯着书本,目光没发生任何的移动;有的随意翻动着课本,似乎没有找到引起注意的地方;有的渐渐找到了睡觉的感觉,开始闭目垂首……时间就这样流逝着,老师除了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几次,没有说话,也没有和学生进行其他方式的交流。

雷区分析:

这样的“自主学习”,老师没有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实际上成了“放任自流”,学生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会拉得越来越大。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引导,科学指导,力求做到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详细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情绪等精神状态的变化,给出及时的、必要的指导,此外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做到这几点才能避免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雷区9:言无激情,课堂死气沉沉

有的老师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老师讲授课程时缺少了鲜明的个性,毫无激情可言,使课堂行为变得生硬、呆滞、死气沉沉,使学生的活力得不到激发,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质量。

雷区分析:

有人认为“激情难觅”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酿造的苦果。但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和智慧、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大有作为的平台,老师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应该让自己的个性张扬起来。擅长说的说起来,擅长演的动起来,让老师的智慧在课堂上肆意流淌,让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

文章转自 老师口才微信公众号 《使课堂无效的九种“烂口才”》(内容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