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监漳镇西部有个叫成家庄的村子,由成家庄、响水温、前庄、任村、洞则上、古楼角、胡家坡、武家岭8个自然村组成,是武乡及周边有名的手工吊挂面村。 前几天,邀请长治电视台《走近》栏目的朋友去村里看了看,想让他们做一个专题,扩大一点影响,畅通销售渠道。 全村335户人家,到冬季农闲的时候,有六十多户人家从事手工挂面加工,一户一天平均加工一袋白面,成品由本镇的三里湾合作社包装销售,或者由客户订单加工销售,加工一袋面粉差不多可以赚回一袋面粉。 冬天里风和日丽的日子,村上村下一串串银丝飘,家家户户院子里一把把挂面香,这样的场面大约延续三个月左右。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他们的祖辈的祖辈就开始了手工挂面的加工。就连战乱时期,手工挂面的加工也没有停止过。 相传,挂面加工源于村里一位姓任的先祖。有次,他家来了重要的客人,中午吃拉面,可拉好的面吃不了,便顺手挂在灶台前的横杆上,等送走客人回来,发现横杆上的拉面因为软,已经自然吊了好长好细,并且已经风干成型,于是切成尺把长的小段放在一边。过了好些日子的一天,一家人下地劳动回来,因为累,谁也不想动手做饭了,忽然想起放了好长时间的干面条,便拿出来放锅里煮了煮,虽然省时省力,但满屋飘香。从此,村里人也像他一样,闲时做些长面条,忙时拿出来煮着吃,因为是挂起来吊长的面条,村里人习惯把它叫作“挂面”。 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据说能做出100多种花样来,典型的做法有鸡肉面、长寿面、茄汁鸡蛋面、豆腐酸汤面、炸酱面、番茄鸡蛋面、蒜香葱油面、黄瓜凉拌面等。这一带还有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吃挂面汤的风俗,预意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幸福万年长;年轻人找对象,上门提亲,如果给吃一碗揪片汤,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给吃碗挂面汤,表示愿意继续来往相处,亲事有望成功。 这样的乡俗一直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