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科学》杂志全面揭露新视野号冥王星新发现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6-03-28

【科技】《科学》杂志全面揭露新视野号冥王星新发现

 
 
 
《科学》上新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其中最重要的结果罗列如下:

对冥王星地表陨击坑计数而测定年代的方法表明,冥王星在过去40亿年里始终存在着地质活动。此外,被非正式命名为斯普特尼克平原的冥王星地表特征,即一块比美国得克萨斯州还大的冰原,不存在任何能够检测到的陨击坑,因此它的地质年龄估计相当年轻,不会超过1000万年。

冥卫一卡戎则拥有相当古老的地表。举例来说,冥卫一赤道区域被非正式命名为武尔坎平原(Vulcan Planum)的广阔平坦地貌,很可能是大约40亿年前喷发到卡戎表面的巨大冰火山“熔岩”流。这些“熔岩”流很可能与卡戎地下海洋的冻结有关,这一海洋的冻结导致了卡戎地壳的全球性破裂。

冥王星表面的化学组分分布惊人地复杂,这为理解冥王星的气候和地质历史提出了诸多谜团。冥王星表面化学组分的挥发,是外太阳系其他地方前所未见的。

冥王星上层大气的温度(约为20℃)远远低于此前地面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冥王星大气逃逸率有着重大影响。为什么冥王星高层大气如此低温,仍然是谜。

冥王星大气中一些重要气体(包括氮气、甲烷、乙炔、乙烯和乙烷)的组分分布随高度的变化,首次被测量出来。

形成冥王星大气雾霾层的可能机制也头一次被人发现。这一机制涉及到大气重力波对雾霾颗粒的汇聚作用,而大气重力波则是由风吹过冥王星上的山地地形而产生的。

飞掠之前,冥王星4颗小卫星的存在使得人们担心冥王星系统中存在对新视野号有威胁的物质碎屑。但新视野号上的学生制宇宙尘埃计数器在飞掠前后的5天内只记录到一粒尘埃颗粒。这与外太阳系开阔空间内尘埃颗粒的密度(每立方千米大约1.5粒尘埃)相类似,表明冥王星周围区域其实并没有充斥着物质碎屑。

新视野号上的带电粒子设备揭示,太阳风与冥王星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局限在冥王星向阳面大约6倍冥王星半径以内,也就是大约7000千米以内。这一范围要比飞掠前人们的预测小得多,可能的原因在于冥王星大气逃逸率比预期减低了不少。

冥王星小卫星的高反照率(大约50%到80%),与柯伊伯带常见小天体较低的反照率(大约5%到20%)截然不同。这一差异进一步支持了如下想法,即这些小卫星并非俘获自柯伊伯带小天体,而是在一场巨大的天体碰撞之后,在由此产生的物质盘中聚积形成的——正是这场天体碰撞形成了整个冥王星卫星体系。
地质学论文第一作者、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杰夫·莫尔(Jeff Moore)说,“近距离观察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Charon),已经导致我们彻底重新评估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即什么样的地质活动才能够在太阳系如此遥远区域的孤独行星级天体上持续至今,而我们先前以为这样的天体自柯伊伯带形成以来就几乎不再发生变化了。”

研究冥王星化学成分的科学家说,冥王星地貌的多样性源于亿万年来高度易挥发的甲烷冰、氮冰和一氧化碳冰与惰性的水冰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成分分析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洛威尔天文台的威尔·葛兰地(Will Grundy)说,“我们看到了冥王星上易挥发的冰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表明在升华和凝结之间存在迷人的循环。这些循环远比地球上的类似循环丰富得多,在地球上其实只有一种物质在凝结和蒸发,那就是水。而在冥王星上,至少有3种物质在循环,虽然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我们确凿无疑地看到了它们的作用遍布于冥王星的表面。”

而在地表之上,科学家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包含多层雾霾,而且要比之前预期的更寒冷,也更致密。这影响了冥王星高层大气逃逸到太空的方式,也影响了大气分子与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相互作用的方式。粒子及等离子体分析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弗朗·巴格纳尔(Fran Bagenal)说,“我们发现,新视野号飞掠之前所作的估算大大高估了物质从冥王星大气中损失的速度。先前我们认为,冥王星的大气正在流失,就像一颗彗星拖着尾巴,但实际上,它的大气流失率更像是地球的大气层。”

美国西南研究院的兰迪·格莱斯顿(Randy Gladstone)是描述冥王星大气发现的科学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补充说,“我们还发现,从冥王星大气中逃逸的主要气体是甲烷,而非氮气。这实在令人惊讶,因为冥王星地表附近,大气中超过99%都是氮气。”

科学家还在分析冥王星小卫星的首批近照。这些小卫星发现于2005年到2012年间,其中冥卫二(Nix)和冥卫三(Hydra)较大,直径约为40千米,冥卫四(Kerberos)和冥卫五(Styx)较小,直径仅有10千米。任务科学家进一步观察到,这些小卫星的自转速率高度不正常,自转轴指向也异常不统一,此外它们冰质地表的亮度和颜色也与冥王星和冥卫一截然不同。

他们已经找到证据表明,其中一些小卫星由更小的天体并合而来,而且它们地表的年龄可以追溯到至少40亿年以前。关于冥王星小卫星的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新视野号项目科学家哈尔·韦弗(Hal Weaver)说,“这两个结果强化了这样一个假说,即这些小卫星是创造出冥王星-冥卫一双行星系统的那场天体碰撞事件的产物。”

到目前为止,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所获取的数据大约半数已经传回了地球。由于距离遥远,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从新视野号传回地球也需要花费近5个小时的时间。其他数据预计将在2016年年底全部传回地球。

NASA总部的新视野号项目科学家柯特·尼尔伯(Curt Niebur)说,“这正是我们要去探索的原因所在。来自新视野号的许多发现代表了人类最美好的一面,激励着我们在探索太阳系及更遥远宇宙的旅途上继续前行。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2016-3-22 10: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