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激扬文字 2016-03-28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社科报 观察

原题:走出环境治理的迷雾

作者: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中心教授 付成双

◤美国在经过了长时段不计环境代价的经济现代化以后,到进步主义时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集中爆发出来。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以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为首的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奠定了美国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基本框架。

业化的最大问题

19世纪的美国创造了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但从环境史的角度来看,它从拓荒到大工业崛起的现代化过程倒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变迁,还伴随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自然灾难。美国现代化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而又遭到自然疯狂报复的灾难史。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美国西进示意图

在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念指导下,美国的现代化伴随北美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在文明战胜野蛮的幌子下,欧洲殖民者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在给本地的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生态灾难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北美的生态环境。欧洲殖民者在消灭北美原有动植物品种的同时,把旧世界的动植物品种引入北美洲,从而逐渐构造出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生态环境。这一系统却是以破坏旧世界的物种多样性为基础的,殖民者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缔造的是更大的单一性。

西部开发和东部工业化是美国现代化的两大动力来源,其间无不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西部开发史最初更像是北美森林的破坏史。

在殖民开拓之初,在北纬49度以南的美国领土上大约有8.22-8.50亿英亩森林。从1650-1850年,美国人及其先祖共清理了46万平方英里的森林,1850-1910年间又清理了80万平方英里。结果到1920年,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已经失去96%的原始森林。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中西部大草原的变迁

而中西部大草原这片美国开发最晚的边疆在经历了野牛的灭绝、畜牧业扩展的灾难性后果以后,由于疯狂的开发,诱发了西部历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堪萨斯西部五州交界的勺柄地带长500英里、宽300英里的范围内,1000万英亩受灾最严重的沙窝(Dust Bowl)地区表土被吹走了5英寸。在整个沙暴肆虐的地区,平均每英亩有408吨表土被吹走,总共被吹走的表土达到8.5亿吨。

同西部的农业开发一样,在美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无休止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是美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采矿业中的环境问题也最为突出。

19世纪美国采矿业中广为流行的水利采矿法就颇具代表性。覆盖在矿脉上面的表土和沙石被高压水龙头冲刷后,随着废水流进河道,河流的沉积物增加,造成水质污染。在加利福尼亚的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水利采矿所冲刷下来的沙石在有些山谷中堆积高达100英尺。采矿业中还伴随着严重的资源浪费。据说海伦娜城的一个金矿的矿渣中就至少浪费了150万美元的金子。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不仅造成动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还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这集中表现在随工业化而崛起的各种工业城市之中。芝加哥及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城市可以说是工业化污染的典型。1888年,仅明尼阿波利斯市每天就往老人河中倾倒500吨污物。1903年,该市的锯木厂生产了3.28亿立方英尺的木料,其木屑全部弃入河流。作为加工工业和屠宰工业中心的芝加哥甚至把屠宰牲畜而产生的废弃物也直接排入密西西比河中,从而导致其下游水体的严重污染。

到19世纪末,美国不计环境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恶果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不仅各个生产领域充斥着严重的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工人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而且整个社会从饮水、食品安全到垃圾处理也都出现问题,整个国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形势。

大山那样思考

面对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美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对自然的征服和厌恶之情逐渐让位于欣赏和赞美。以亨利·梭罗和乔治·帕金斯·马什等为首的一批环境智者开始倡导对环境进行保护。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怀俄明州大提顿国家公园

民间的保护运动推动了政府的环境保护行为。18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植树法》。1891年,美国的土地法经过修改,授权总统可以从公共土地中划定森林保留地。该法通过的当年,哈里森总统分别在怀俄明和科罗拉多划定了1239040英亩和1198080英亩的森林保留地。深受平肖特和缪尔思想影响的老罗斯福总统不仅再度扩大了国家森林保留地的面积,还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4个动物保护区和51个鸟类保护区。

19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威克斯法》,授权联邦政府购买林地以保护可航运的河流的水源供应。1929年,胡佛总统正式签署命令,对国家森林进行保护。1936年,政府任命了“大平原调查委员会”,授权对大草原的生态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联邦政府购买了被沙暴严重破坏的600万英亩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奠定了当今希马龙国家公园的基础。

在民间保护力量和联邦政府的联合作用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资源保护运动。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西奥多·罗斯福

资源保护运动始于19世纪后期,在进步主义时期开花结果,在新政时期走向成熟。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政府所领导的资源保护运动是进步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美国政府抛弃了建国以来所推行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单一目的的放任自流的资源和环境政策,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长远的利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现代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从而确立了美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框架。

客观地说,美国在20世纪上半期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资源保护的基本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那个时代的指导思想是功利性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其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保证人类利益的最大化,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尊重大自然本身的价值,从而导致保护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以阿尔多·利奥波德为代表的一些有远见的生态学家对于资源保护主义的原则不断提出质疑。利奥波德在借鉴亨利·梭罗和约翰·缪尔两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土地伦理学,真正从生态中心主义的角度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在利奥波德看来,只要人类不改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征服者的角色,保护也就无从谈起。他还提出了土地伦理学的判断标准:“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这一生态中心主义的评价标准既摆脱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以人类的好恶作为价值判断准则的偏颇,又能避免后来极端生物中心主义者所陷入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困境。正是看到了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博大精深,利奥波德才要求世人“像大山那样思考”!

今天看来,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环境治理经历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文章略有删节,完整请见社科报1501期)

付成双:美国人如何走出沙尘暴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