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肮脏的三十年代》:当沙尘暴来临,就连呼吸都在威胁生命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11-01 发布于黑龙江

如今,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土地荒漠等环境问题仍在威胁着人类生存,是人们需要面对的、不能绕过的问题。在6月5日国际环境日到来之时,回顾历史,看看那些历史上因人破坏环境引发的灾难,了解它们是如何发生的,当时身在其中的人之艰难,提醒我们,不要让历史重现。

美国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蒂莫西·伊根撰写的纪实著作《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刚刚在国内出版,讲述的正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沙尘暴事件。本书于2006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20世纪初,在美国政府的宅地政策和全球小麦价格的刺激下,大批安家者在高地平原定居。他们疯狂地扒掉草皮,改种小麦。过度的开垦最终导致固定土壤的植物被剥光,农田里的土壤被强风卷起,成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

一、疯狂的大开发:

1. 高地平原位于北美大平原的南部,以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狭长地带为中心,覆盖堪萨斯、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州的部分地区。高地平原地势平坦,本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里海拔高,温度低,年降水量在250到51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不适合种树和庄稼,只适合草地生长。

2. 1862年,美国推出《宅地法》,鼓励人们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定居。1909年的《扩大宅地法》又将个人可以探明并拥有的土地面积增加到了320英亩。房地产开放商也趁机从中大捞油水,鼓励人们“趁着土地便宜的时候买个农场——那里人人都是地主”。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平原上的小麦种植。技术的进步又让农民能以史无前例的效率生产粮食。十年不到的时间,高地平原上不少农民的收入就从勉强维持温饱,达到了小商人阶级的水准。

4.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小麦供过于求的局面开始慢慢出现,高地平原上的麦农却仍在疯狂地开荒和生产小麦。小麦的价格也一路狂跌,麦农不得不扩大种植面积,薄利多销,以赚取同样的收益,还贷款。

二、沙尘来袭:

1. 1932年春,很多地方由于天气太干,已经没法种庄稼了。地表没有植被覆盖,农田里的土壤开始被风吹走。沙尘暴开始频繁出现。

2. 1934年5月9日,一场沙尘暴在平原上生成,裹挟着3.5亿吨沙土,向美国东部飞去。它让纽约的街灯在正午时分亮起,又让华盛顿的国会议员们第一次尝到了高地平原的味道。

3. 尘肺病:在堪萨斯西南部,医院的每五个病人中就有一个说自己要被沙尘呛得窒息了。病人会咳嗽不止,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有些人咳得太厉害,把肋骨都咳断了。很多病人还会感到恶心,无法进食。有的人在确诊的几天后就死了。在沙尘暴侵袭仅仅3年之后,高地平原上满是尘肺病的患者,老人和小孩在沙尘面前尤其脆弱。

4. 1935年4月14日,是一个黑色星期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沙尘暴席卷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堪萨斯等五个州的部分地区。地皮被狂风吹走,30多万吨的土在空中翻飞,继而又倾泻而下,把地表上的一切笼罩在黑暗中。那天,沙尘暴中所含的泥土总量,相当于巴拿马运河修建时挖出的泥土的两倍。

沙尘暴让美国的5个州变得暗无天日,产生的静电足以给纽约供电。记者在报道中首次使用了“沙尘碗”一词来形容这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从此,“沙尘碗”既用来指“肮脏的三十年代”的沙尘暴,也用来指受灾严重的高地平原地区。

三、亡羊补牢:

1. 罗斯福总统委任休·哈蒙德·班内特负责修复土地。班内特看来,人们必须思考应该如何利用土地。他希望在光秃秃的草原上种植新草,以固定土壤。他还尝试建立社区民间土壤防护委员会。因为农民必须打破地产的界限,让被保护的土壤能连成一片,保护才能起作用。

2. 1935年黑色星期天的沙尘暴让政客们再一次尝到了高地平原的味道。班内特得到了资金来设立常设机构,实施“沙尘碗行动”,恢复土壤的生命力。之后,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护法》,罗斯福还授权政府以每英亩2.75美元的价格购买已被沙尘覆盖的农田。

3. 但被破坏的草原生态,并没那么容易恢复。整个20世纪30年代,超过25万人因为沙尘暴而背井离乡。

4. 1938年,已有近4000万株树苗被种植在俄克拉荷马、堪萨斯及得克萨斯的沙尘碗地区。还有近100万亩土地签约加入了班内特的拯救计划。那一年,大风依旧在刮,扬尘天气也常常出现,但像黑色星期天那样的沙尘暴再也没有来过。

5. 到了20世纪末,高地平原上的一些地方康复了,但一些土地依然贫瘠,风一吹土就被卷走。罗斯福当年种了将近2.2亿棵树,但在20世纪40年代,高地平原才开始出现有规律的降雨。那个时期小麦价格有所回升,又有农民砍掉防风带的树,改种粮食。还有一些树在干旱期中枯死了。

但是,许多承诺仅仅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随着全球农产品时代的到来,黑色尘暴已成为遥远的战争,在新一轮“点谷成金”的狂潮中被人遗忘了,包括罗斯福命令种植下的2.2亿棵树大多已消失。

“高地平原从未完全从沙尘碗中恢复过来。”作者在“后记”中写道。65年之后,一些土地仍然贫瘠、被风吹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