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119天持续拆书之后偶获结构化思考谈“行动”的意义

 水边的十四行诗 2016-03-29


正文

作者:诸喜(作者已授权,转载联系原作者)

2015年9月25号我第一次拆书。

2015年12月10号我第一次听到“结构化思考”,当时杨哥推荐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非常不好意思的是我一直到现在都还未能拜读。

2016年2月4号,在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作者的观点”。那个时候拆书已经超过4个月,虽然每一次拆书I的部分都是这么要求的,但其实当时还处在只能够用作者的话重复作者的话,觉得作者的描述是最恰当的诠释,无懈可击,无法超越。

但是拆书的A2部分要求我们之后将如何做?这个问题促使我必须付诸于行动,否则拆书的意义何在?

从2月5号开始每一次拆书,不管作者的总结多么的完美无缺,我都必须换一种方式,一种属于自己思考之后的表达方式。

我开始试着将我读到的段子打散,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刚开始的几次是痛苦的,根本无法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它促使我重新思考,重新组织,必须另辟蹊径。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即使觉得困难,但是每一次都成功了。当我深入到段子中,仔细的阅读,寻找关键句,把关键句归纳总结成短语,把短语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我开始可以找到内部的关联,组织起来变成适合自己记忆的结构。

昨天晚上我把拆《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的思考过程按照图表发给杨哥之后,杨哥说这就是结构化思考,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结构化了,其实这只是我下意识的一个思考过程。

下面我通过RIA拆书的方式来谈谈循环式学习,其实我觉得还是行动与坚持的问题,还是100天行动计划。

【蜀汉每日一拆201600325】315《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


R(阅读时摘抄原文片段)

循环式学习

把书中的词语想象成河里的垫脚石,这个有趣的比喻帮助了我。然而,之所以需要这样的帮助,是因为我还不懂得什么叫循环式学习。当时的我以为,获得知识一定要依照一定的顺序,打乱顺序就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垫脚石的比喻太简单了,实际上很少有知识是要按部就班循着一定的顺序才能获得的。循环式学习是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慢慢填补空白,把松掉的线头连接起来,而没有必要事先设定学习顺序或僵化地坚持这个顺序。

下面是循环式学习的具体方法:

  1. 先通读一遍。不管什么样的教材,先通读一遍,试着去了解它。在通读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读懂了,也有些可能不明白。这没关系,我会微笑着把不懂的地方轻松放过去。假如读了半天脑子里还是一团糟,不知道书里在讲什么,这也没关系,我会继续读下去,假装没有任何问题。

  2. 回想已经读懂的内容。要肯定自己的进步。即使没有弄明白书中所有的问题,也不是说一无所获,我毕竟已经读懂了一些内容。有疑问不是失败,而是一个书签,它告诉我还要在哪里再下功夫。

  3. 停下来干点别的事。这个停顿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几年。

  4. 仔细研读。冲洗再学习时,先把书再通读一遍,看看过去不懂的地方现在是否明白了。假如还是不懂,那好,我就选择一个不懂得问题细细研读它。我可以用Google帮忙,也可以向别人请教,还可以查阅资料,总之要尝试各种办法,直到弄懂为止。

  5. 再停顿。

循环式学习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它慢慢地雕塑着我的思想。每一次有信信息到来,我的知识系统就被梳理一次。循环式学校体现的是交替原则,跟随内心能量和长皮带捷径可以用来管理这个过程。

循环式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它能暂时抛开自己评价并容忍问题的存在。我年轻的时候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总是偷偷担心自己很笨,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以为正好证明了这一点,随意陷在不懂中难以自拔。如今我比那时有了更为理智的认识:我知道我可以是聪明的,可以是愚笨的,但是不管聪明还是愚笨,我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

对于刚开始进行自我教育的新手来说,循环式学习看似混乱难以驾驭,就好比新手驾驶帆船一样,也是手忙脚乱一团糟。不过实践多了,有了经验,就会运用自如了,就像老水手一样得心应手地借助风力调整船帆。

我的大秘密:如果我尝试着去去理解,即使失败了,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运用循环式学习,从表面上看,有些内容我虽然没有理解,但我仍然称它为成功的学习方法。没有理解怎么可以叫成功的学习呢,下面就是原因:

失败中也会有进步。面对一个问题,我关注过但不理解,与我从没关注过的不理解,两者大不相同。关注问题就是一种进步,因为我的无知现在有了方向。我原来会说“我对气象学一窍不通”,而现在我的自我评价变为“我不知道百帕和毫巴的区别”。由于你知道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所以下次搜寻查阅时更加仔细、更加彻底、目的性会更强。

睡眠中也在学习。潜意识像一种消化酶,在我睡觉后也会不停地工作。它对我所不懂的东西进行分解消化,一点点地吸收。虽然这个过程很缓慢,却始终在进行着——潜意识对于那些没解开的难题总想着去破解。

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忙。当我查阅资料后仍不得其解再去请教专家时,人家看到你已经尽力了,就会很愿意为你提供帮助。

帮助别人学习。在我学习的同时,假如别人也在学习同样的东西,或许会因为我的学习受阻而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许会尝试另一种方法。若是一位老师看到我苦苦挣扎地学习,可能会有此激发灵感,找打一个新的例子,或者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推迟学习。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些新的事物或问题出现时,再回头联想起以前困扰自己的问题,一下子茅塞顿开。不是吗?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几年时间。我们都是这样来读推理小说的,开始看到了一些线索,但弄不清楚这些线索对案件的价值,直到后来的新证据才揭开了它们存在的意义。作为一个好侦探,必须能够把一切暂时不明确的线索收集起来,放在脑子里耐心地等待,到了线索集齐的那一天,案子也就破了。

反思我的预期。失败时反思预期。或许自己的预期太高了,或许期待了错误的结果。如果失败时因为聚焦到了错误的东西上面,那么我就应该重新思考成功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难题或失败可能为他人提供了解决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循环式学习可以应用在很多思考者之间。

I (复述:这一段讲了什么?)


循环螺旋递进式学习就像拼图游戏,不需要拘泥于任何形式和顺序,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根据  ①相关性  ②慢慢的填充空白。

1 通读:

①读懂的部分→回想,再次理解 

②没读懂的部分→各个击破

2 学习是一个过程:

 ①在失败中学习 

②在睡眠中学习(延迟学习)

 ③在帮助与被帮助中学习

3 预期反馈


A1 (联想:这一段让你想起了以往什么经历、经验?)


我想举3个例子来试着说明一味强调学习顺序,过于关注学习方法反而导致停滞原地,无法真正的开始行动。

第一个例子是结构化思考,我已经在上面说过了。

第二个例子是用超过3个月的时间书写《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想要整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的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几乎解决了目前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了所有困惑与问题,梳理它可以让我更加透彻的理解与应用。

在整理的最初非常的挣扎,曾经一天7个小时的不间断阅读,书写与思考的结果是没有一点有用的东西真正落于纸面。

那段时间我经常不停的自问自答,这本书分为几个部分?一、二、三,每个部分都说了什么内容?再自己回答,如果出现说不清楚的部分,就再去阅读,合上书再试着表达。书中专有名词也是反复去抠,“以数字摆脱数字”、“划小圈”、“让时间慢下来”等等,不理解了就再回到书中重新读一遍,理解一遍,过一段时间又不理解了,再读再理解,我甚至为了直观理解这本书专门去学习了合气道,在合气道的实践中去揣摩《学习之道》中关于太极推手的学习思路。 可能那几张脑图看起来简单到不值一提,确是我几个月反复思考的结晶。

完成《学习之道》的读书笔记之后,很巧的看了《如何学习》,里面提到的12个问题有很多都跟我在写《学习之道》读书笔记过程中的思考过程有着惊人契合点,只是当时的我是无意识的在用这些方法思考,而看完《如何学习》之后,它让我的整个思考过程更加有理可循,帮助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并且给予了我系统化的步骤,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其中的关联与意义。

第三个例子是背诵。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背诵是一位的。十四经络和穴位,几百种中药名,我3个月背完的,在最初的时候,什么记忆方法对我都不管用,因为我不会用,我就是觉得死记硬背最快。但是慢慢的一个月之后,一些记忆的方法会自然而然的被应用起来,到后来我甚至真的可以编起故事来,并且发现确实好用。

###

我絮叨了这么多,只是想要切身的表达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立刻行动。再一点是坚持不懈。 功不唐捐,当我们真的潜心傻傻地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所谓的学习方法会自然而然的主动找上我们。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①患得患失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患得患失,需要设置节点,用清晰明确的目标来预防由于过度关注进步反而造成的停滞不前。

②遇到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需要记录问题,带着问题继续前行,让问题变成我们求知渴望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每天坚持拆书就是一种循环式学习,来自不同作者不同书籍不同表达方式的段子,其实都是在反复表达那几个大的方向。“每一次信息的到来,我的知识系统就被梳理一次,通过不断交替的建构过程,雕塑着我的思想。”

>>>>

扩展阅读: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琳

战隼老师您好,从“战隼的学习探索”就开始关注您了,非常感谢一直给我正能量!从最开始的时间管理,我开始使用do.it软件到现在,但是百天行动一直没开始过,直到最近开始跑步,这是一项我认为非常有益但是一直无法爱上的运动,但是最近我和另外两位同事开始坚持,已经坚持了30天,是每天早上6点半开跑,跑五公里,大概40多分钟,中间有睡得太晚早上睡过了的情况,间断过一两次,跑步第四天左右就觉得不那么累了,学习了呼吸的方法和跑步的注意事项,跑了一周觉得膝盖有点痛,第二周左右开始认真做热身,后来膝盖也不痛了。

现在的成果是瘦了6斤,上班精神更好,皮肤更好了,情绪更好了,买了跑鞋和运动手环,每天步数能达到15000以上。我的目标是能够瘦到120斤以下,能参加半马之类的活动,真正爱上跑步。会一直继续关注战隼公众号,谢谢您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