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杞人忧天还是高瞻远瞩?铜价波动之供需面分析

 吴工图书馆 2016-03-29

  一般而言,只要提起铜,大多数人讨论的重点是需求面。确实,中国经济减速是铜金属受压的关键原因,因为中国是主要的铜消费国。但是,需求面也不容忽视。从1994年到2014年,铜的开采供应量增长了一倍,并且2015年可能保持稳定或继续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即使价格暴跌,铜供应量仍可能继续增长,2008年至2010年期间便是如此,当时铜价在金融危机期间暴跌,但产量却增长了大约3%。


开采供应量自1994年以来增长了一倍


铜的供应面

供应增长导致价格下跌

  自1994年以来,铜开采量大幅增长,原因很简单:开采铜矿的利润很高,至少在当时是这样。从2011年到2014年,生产一磅铜的总成本在2美元左右徘徊。相比之下,2011年的平均铜价高于每磅4美元,2012年至2014年高于每磅3美元。即使在2015年,平均铜价也接近每磅2.50美元,比生产成本高大约25%。只有到现在,即2016年初,铜价才跌回到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总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美元(美分)/磅)


  在目前铜价低迷之际,很容易认为矿业公司将削减产量。不过,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还没有2015年的生产成本数据,故分析的时候会较为复杂,但我们有三个理由认为生产成本已大幅下降:

产铜国的货币大幅贬值

  与2013年相比,2014年贬值10.4%;与2014年相比,2015年贬值13.4%(详见附录)。这应当能够降低智利大多数铜矿生产铜的劳动成本,该国占全球铜矿石供应量的31%。


矿业公司正在削减成本

  从2003年到2014年,铜矿的重心主要是增加产量,以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特别是中国的需求。随着需求增长放缓,甚至下降,新的重心将是削减单位生产成本。


能源价格暴跌

  开采、提炼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源价格的暴跌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下降。


  因此,我们推测,虽然将来的铜生产投资或许会减少,有可能压低21世纪20年代的开采量,但今后几年的铜产量很有可能持平,或进一步增长。


铜的需求面

  进入2016年,铜的需求前景相当复杂。全球大约45%的铜矿石输送到中国,用于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铜消耗量最大的是电子产品。从铜需求前景的正面因素来看,全球电子产品需求可能会继续增长。此类产品是否在中国组装无关紧要,因为大多数最终用户并非中国人,因此中国的经济动向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同理,消费产品、一般产品和交通设备中的铜消耗量也不太可能因为中国需求增长放缓受到负面影响。


建筑施工行业是铜需求的主要下行风险


  建筑施工、工业机械和设备中的铜消耗量则更为令人担忧。中国的建筑行业一度繁荣,消耗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建筑用铜,占全球总需求的大约10%。如果中国建筑业逐渐减速,则很难找到其它行业来填补需求缺口。美国住宅市场的铜消耗量远远低于中国,并且美国建筑行业至多只会出现不平衡的增长。我们预期欧洲和日本的需求会增加,但无法弥补中国需求的减少量。

中国占全球建筑施工用铜量的1/3= 全球总消耗量的10%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铜需求的增长不会很快,并且增长速度可能落后于供应。因此,如果铜价在2016年或2017年跌回2009年大约每磅1.25美元的低位并不令人意外。我们认为原油与铜价呈正相关性,其价格已经跌至历年低位,在触底之前甚至可能进一步下跌。


原油价格已跌回(或跌破)2009年的低位,但铜价尚未跌至历史低位


  铜价也有上行风险。最大的上行风险是中国经济出现意料之外的正增长,以及石油或股票市场持续上升。

(文章来源: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