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稿:王乐亲述Donews十年转型路

 新用户6646Rwa6 2020-08-26
媒体训练营
(meitixunlianying)
中国最大的IT记者部落

媒体训练营特稿   文/方堃

2016年3月17日12时,奥北科技园。

36岁的王乐独自坐在位于4层的办公室中,阳光透过一整扇玻璃照进来,映衬在座位后面的奖杯上,显得有些炫目。

窗外正值午休高峰,一排排的青年男女们蜂拥而出,有些在讨论当日热点新闻,有些低头看着手机。

王乐站起身,望向窗外,回想起自己的十年前,从媒体记者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天才者如李学凌用了7年时间,有的人一生也跨不过这道槛,而王乐完成这个转变用了整整10年。


 

接棒

2016年3月11日,多牛传媒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成为中国新三板市场中第一支传媒大数据股,外界将多牛传媒的上市解读为老牌IT垂直网站Donews涅槃后成功实现转型。

从业务构成看Donews已经不再是单一的IT垂直网站,而是传媒、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服务商。与那些动辄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相比,这份财务数据谈不上靓丽,但是在科技垂直媒体日薄西山的今天,Donews的转型道路却可以供更多的媒体从业人员参考。

更为重要的是,仅仅在6、7年前这家网站开始从天堂跌落至低谷,3、4年前,还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创立于2000年4月的Donews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

某种程度上,这家网站开创了中国IT垂直网站最为辉煌的年代,曾经聚拢了史玉柱、马云、马化腾、李开复、陈彤、蔡文胜、方兴东、求伯君这些互联网领域的翘楚,然而在2008年Donews创始人刘韧以敲诈勒索罪名获刑后,叱咤风云的Donews开始迅速衰落。

虽然这个时候刘韧已经将Donews卖给千橡集团,自己已经和Donews没有关系,但是这次事件依然导致很多人对Donews避之唯恐不及,过去那些唯Donews马首是瞻的媒体也纷纷掉转枪头。几乎同一时间,王乐开始扛下Donews的全部日常工作。

从2002年入行以来,王乐先后服务于多家顶尖媒体,一直是TMT行业最活跃的年轻记者之一。与此同时也正是中国TMT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从知名记者出发,无论是打工、创业各类机会很多。王乐并不缺“东家”,但是却在这个时候接下了处于濒死状态的Donews。未来是生是死?没人知道。

转折

 Donews这样的网站一定有存在的意义,里面寄托了太多人的理想。”这或许可以作为王乐接下Donews的原因,但是理想始终无法果腹,摆在王乐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并非长远的规划或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钱。

投资媒体一直是那些互联网公司在功成名就后的“兴趣”,盛大在顶峰时投资了科技垂直网站Techweb,虎嗅初创期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更早一些时候,陈一舟和他的千橡集团也高调收购了Donews,不过随着创始人刘韧的入狱,令善于投资的陈一舟即将面临血本无归。

2009年1月,王乐来到静安中心陈一舟的办公室中。“Donews交给我来运营吧,从此以后自负盈亏。”进入办公室,王乐直接向陈一舟抛出了自己的提案。

“刘韧出事后,陈一舟对Donews的兴趣已经逐渐淡化,如何处理这家网站也开始摆上陈一舟的日程。关闭呢?太过可惜。继续运营?看不到未来还要继续投入成本。可以说那时的Donews形同鸡肋。王乐提出的办法对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一位了解内情的前千橡集团高管告诉我。

不久后,Donews搬离寸土寸金的静安中心,开始在更适合创业公司的北环中心大厦扎根。

在最初的那段日子,为了让Donews继续下去,王乐每天大约6:30上岗,转载上百篇,原创2、3篇,"恨不得把脚都用上了"。

 “当年被一脚踹下去,踹到这个创业的熔炉里面去,收不回来了,所以就一条道走到黑。”时隔多年后,回忆当时的创业生涯,王乐这样说。

经过1年的努力,Donews终于撑着活了下去,但与辉煌时期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未来怎么办?面子终归有刷完的一天,到那个时候Donews又何以为继?面对这些问题,王乐没有解法,直到遇到姜楠。

同样是媒体人出身,姜楠不但转战于清华同方等上市公司,而且还有参与百万彩、电玩巴士等创业公司的经历。正在彷徨的王乐本想向姜楠请教媒体的变现问题,不曾想后者提出的新媒体营销概念彻底给自己洗了一次脑。更令王乐意外的是,姜楠自己还有一个专门从事新媒体营销的团队。

数小时的长谈后,王乐给姜楠的最后一句话是“兄弟,来我这里吧,大家合起来一起做。”几天后,姜楠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加盟Donews。

抉择

2012年底,王乐、姜楠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作为试验的承包经营到期了,后面的路要怎么走?

当时,Donews.com与猫扑等资产类似,都属于千橡集团旗下的资产,难以得到外部的资金注入。同时,这些资产与集团社交网络的主营业务渐行渐远,又难以得到集团继续注资。在快速变化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无法解决融资就无法保持继续发展。

据王乐回忆,当时公司的发展遭遇了这个尴尬。一方面,已经成形的营销、广告等业务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撑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资金的匮乏又制约了人才的进入、产品的研发,从而限制了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融资是公司必须要走的路,但是这样的公司结构又融不到资。

那个时候,王乐和姜楠几乎“每天都为业务的高速发展犯愁,月月都为接得到单而不能接痛苦”。

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做法是率领运营团队单独出来创业,“当时有投资人明确表示愿意投资运营团队单独出来创业”,这种做法也许是最简单的。

但是,运营Donews.com多年,运营团队已经与这个品牌血脉相连。

经过反复的思考,王乐做了一个决定,先从千橡集团收购Donews.com资产,再进行对外融资。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王乐将自住的房产做了抵押,相当一段时间内,王乐不从Donews领取工资,全家生计只靠老婆做销售获得的提成养家糊口。

与三年前一样,这个想法再次得到了陈一舟的支持。作为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家,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提议背后的价值:管理团队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他们的决心和信心是激活这个资产最后的机会。

王乐回忆说:“虽然忙于人人集团的发展,但是Joe对Donews的发展还是保持了关注。他认为,合理的机制是业务的关键,几次关键时刻选择支持团队成了Donews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不过支持归支持,商业谈判归商业谈判,Joe支持的同时也提出要给团队‘一个健康的压力’。

经过与千橡集团资产部门艰苦的谈判,管理团队最终与千橡集团在收购Donews资产问题上达成一致,以数千万元的估值买下了Donews资产,融资的障碍终于被挪开了。根据公开转让书的材料显示,2014年1月份,王乐、姜楠拿到了Donews85.71%的股权,千橡集团持股比例下降至14.29%。

2014年4月,由深创投领头,河北红土创投、石家庄红土冀深创投、北京乐视星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国泰嘉泽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青岛静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跟投,共计对斗牛士投资4000万元,投后估值15666.67万元。

2014年这一年,Donews营业收入达到4288.46万元,净利润501.36万元。从此收入驶入快车道。

曙光

2016年3月11日,包括Donews.com等资产在内的多牛传媒成功在中国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

这距离王乐临危受命Donews.com已经是第9个年头。

在王乐看来,过去的9年印证了创业初期对于传媒业发展的多个预判: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信息的消费在不断增加,所谓“媒体不死”。但是,媒体公司的商业模式:售卖本媒体内容以及本媒体广告的路走到了尽头,媒体公司必须改变商业模式才能生存。

“这一点非常类似于音乐产业”,王乐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消灭音乐的爱好和人们对于音乐的消费。只不过是以销售唱片为商业模式的音乐公司遭到了致命的打击,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音乐会、音乐衍生品、明星经纪等取代。

所以,媒体业必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才能适应新的情况生存下去。在这种思路下,当年的核心业务Donews.com,已经成为多牛传媒旗下的媒体业务之一,而传媒大数据成为了这家媒体公司的核心方向:由传媒为基础,衍生出新媒体营销、数字广告,以及大数据研发及服务。

2014年,凭借着在业内的人脉,王乐了解到运营商内部有一个技术团队计划创业。得到消息后,王乐放下了手头全部的工作,驱车前去拜访。

 “王乐这个人非常精明,口才很好,比较有感染力,有的时候甚至有些狡猾。所以Donews当时的工资算是业界最低,我们也依然跟着他干。”一位Donews员工如此评价王乐。

凭借不错的口才,王乐将本来一个已经计划独自从事大数据运算的创业团队被他招募到Donews旗下。正是这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成为Donews凤凰涅槃的起点。

在多牛传媒的公开材料中,笔者看到了包括大数据智能化引擎,大数据舆情引擎,DSP、DMP、ADExchange、OTV解决方案等等。

王乐将大数据服务和媒体相关服务的关系总结成为“一核四链”:以大数据智能化引擎为核心,支撑和驱动现有业务升级成为四大产业生态链,包括媒体生态链、广告生态链、大数据生态链、创投生态链。这个系统不但为多牛传媒自身使用,也可以与各类媒体同行合作。

目前多牛传媒的系统与资源已经与优酷土豆、斗鱼直播等多家媒体展开了合作。

正是因为大数据业务的导入,使得多牛传媒的业务得到了强大的支持:2015年1-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5393.34万元,净利润538.09万元。截至2015年10月,未审计收入约为1.62亿,未审计净利润约为2700万。

未来

王乐说:“我现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其余时间都在考虑公司的发展”。

虽然媒体业务并不是公司主要的盈利支柱,但是媒体依然是这家媒体公司的出发点和基因,越是“商业媒体面临一百年以来之大变革”的时候,可能越是有机会的时候。

他说,这一点非常像做记者时的状态:越是危险越是要冲在最前面,越是冲在最前面就会越接近真相。古往今来,多少媒体人以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在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贡献。这种“媒体精神”也应该可以用于探索媒体业的新机会。

他在36岁实现了财富自由,目前最大的担心并不是赚钱,而是对包括Donews在内媒体行业内容人才青黄不接的担忧,“现在传媒大学的毕业生有几个愿意到媒体来扎根的”,Donews早期像keso那样,一天发布200篇文章还能写一篇时评的人是再也找不到了。

·END·
 

媒体训练营

观点·资讯·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