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气象】汉代的饮茶之风

 RK588 2016-03-29


传古代,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有一天,神农氏在山中尝试草药性质时,遇到多种毒草汁残留体内引起毒发,情况危急。他挣扎着来到一颗大树下歇息,并尝试采附近的草药解毒,这时这棵树翠绿的叶子,清香的气味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尝试着摘一些嚼了起来。渐渐地他感觉神情不再恍惚、中毒症状慢慢消失,就此判断此树叶具有解毒提神功效,于是定名为茶。《神农本草经》载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先祖神农开中华民族利用茶叶之先河。

汉代巴蜀地区已出现“茶”
王褒,字子渊,西汉四川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公元前59年,王褒寄居在友人妻子家中,常让名叫“便了”的家僮沽酒买茶、洗涤酒器茶具,寄居人家却颐指气使,家僮“便了”不买账,故意拖延。王褒一气之下,将“便了”从友人妻子手中买了过来,并立契约,严厉规定“便了”把煮茶、买茶作为家仆必须完成的劳役。

契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字样。“烹茶尽具”反映出西汉时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风,而且煮茶、盛茶都有专门器皿,操作规程严格;“武阳买茶”则表明,茶叶在当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可见,茶叶在汉代已成为市场交易的商品和民间饮品。

饮茶之风从巴蜀向外发展
这一时期,文人饮茶之风大兴,且相关的茶文陆续问世。除王褒外,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杨雄的《蜀都赋》、《方言》,分别从药物和文字语言角度谈到了茶。文人与茶的紧密联系,使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始萌芽。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记录了西汉的二十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由四川传入。《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得了巴蜀之师的支持。那时,巴蜀地区献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茶叶。公元前361年,秦惠王命司马错率兵由陕西入蜀,灭掉巴蜀苴国,并徙秦民一万户到蜀地。后来,秦攻楚国,经过频繁的战争和大量人口迁徙流动,茶树与饮茶习俗才逐渐传开。

汉代喝茶者的身份
东汉时期,已有名士葛玄在天台山设立“茶之辅”的记载。茶的种植受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多种限制,宜茶之地只限于特定地区。汉代,茶的商品色彩很浓厚,“武阳买茶”的“买”字告诉我们茶是买来的。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汉代社会,能够享用的茶的不会是普通的劳动者。和茶最早结缘的人是文人、雅士、贵族、隐士。

汉代烤茶
汉代的烤茶方法:汉代烤茶清单,碳炉、碳铗、捣茶石舀和杵、茶饼、陶罐陶碗。烤时,将陶罐置于火塘上,放入茶叶并不断翻动,待茶叶焦黄,香味溢出时,随即注入沸水后即可饮用。如此烤出的茶,香味足,茶味浓。这种简便而原始的烹茶方式,保存了前人最初饮法的许多特征,可谓古风犹存。




通向大众的桥梁
平和开放的胸襟
追慕大师风范
汇集百家学养
节目宗旨
百 家 讲 坛
微信号:cctvbaijiajiangtan
独播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每天11:41
重播时间:当日23: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