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两天,我们的世界突然被高晓松作词、许巍演唱的一首歌刷屏了, 然而,又很快发生口碑转向,频遭质疑之声,先被兴奋的歌迷顶礼膜拜,后又被批评的声浪拉下神坛,有批评的声音将其斥为中年音乐人在贩卖心灵鸡汤。 什么是眼前的苟且??什么是远方的田野??大概高晓松的概念和矮大紧的概念也许会差之千里,高晓松眼前的苟且也许是矮大紧远方的田野。然而,一般人所谓的“苟且”,无非是现实中的自己。在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柴米油盐的烟火,就是一地鸡毛,或单调枯燥,或充满压力。;而“诗和远方”,是一种期待,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是理想的生活。只是,它们更像空中楼阁,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不能拿来当饭吃。实际上,现实生活难免重复,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诗和远方的田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诗和远方真正的价值。或许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曾经以为难以忍受的“苟且”,会赫然变换成诗和梦中的远方田野。眼前的苟且,原来就藏着诗和远方。要知道,哪怕是真正在远方田野里汗流浃背、辛苦劳作的人,只要有阳光心态,也还能从废纸片上,读出生活的诗意与乐趣。 我不太赞成将歌曲的走红归因于精准的营销,而更愿意相信它精准击中了我们最脆弱的那根神经,至少触及了时代精神的痒处。而且,也不应该将营销理解为贬义,能够精准的把握社会的需求并生产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物质或文化产品,本身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也许这些年社会上鸡汤泛滥的缘故吧,听到这个词就有一种反胃的感觉,但这不是鸡汤自身的问题。能够泛滥到让人感觉反胃,本身就说明还是有充足的受众。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是不可能泛滥的。况且,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碗鸡汤的抚慰作用不能小看,尤其是在活着不易的情形之下。虽然不一定能强身健体,但至少“鸡汤”便宜,它本来就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大众食品. 鸡汤”抚慰和疗伤的作用还不能免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