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青梅煮茶 2019-05-10
                                                               □  谈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多少人听到这句话心中泛起涟漪,都已被眼前的苟且折磨太久,似乎早忘记了诗和田野。可是我想说,生活虽然苟且,但是在我心中诗和远方的田野一直都在,不曾有片刻远离。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妈妈打电话给我:“要多穿衣服,天冷了要照顾好自己。”听着电话那头老母亲的关怀,我的心似乎插上了翅膀,在那么一瞬间飞回了故乡。我看到了家门前那挂满黄澄澄果子的老柿子树,我闻到了空气里氤氲的淡淡桂花香,耳边还响起邻居家老黄狗低低的沉吟,乡愁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舞动着袅娜的身姿向我扑来,那一刻孤身在外的愁苦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和母亲结束通话,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作,因为我害怕乡愁会突然消失在我的脑海。因为情之所系,所以有了感觉,有了创作的欲望;因为写作,得以慰藉愁苦,所以苟且的生活有了诗和远方的田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这是《朗读者》第一期“遇见”的开场白,我很喜欢朗读,因为朗读可以让我遇见古往今来、遇见古今中外。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能和作者引起共鸣的是朗读,因为朗读,我们更能走进作者情境中,甚至于自己化身作者,将作者的悲欢离合变成自己的喜怒哀乐,熏陶久了我们自然而然会爱上文学,爱上读书,爱上创作。朗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诗和远方的田野也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要么读书,要么旅游,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样在路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络上这些撩人心弦的句子让多少人背起了包,走上了去往高山大海的路。我也喜欢旅游,不是为了打卡拍照,不是为了打发时光,而是想走到那些地方、见到那些风景、听到那些故事、品味那些情怀。今年暑假,我跑到了浙江绍兴,去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朝花夕拾》里写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来到了沈园,站在石桥下,想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痛苦,低吟着沈园墙上的两首《钗头凤》,心中更是波澜难平。我为陆游与唐婉“错莫难瞒”的爱情悲歌心痛。在那么一瞬间我有许多话想对陆游和唐婉说,所以我拿起了笔。朴树的《平凡之路》唱道:“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曾穿过人山人海。”只是,这一路走来如果你不记录点什么,留下点什么,那么最后只会是“转眼飘散如烟,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走了一路,风景那么美,为什么不记录下来呢?如果你也爱旅游,请带一支笔上路,因为只有记录下那点点滴滴的精彩,才能真正拥抱诗和远方的田野。

  滚滚红尘,一路行来,总有一些往事,在旧了的光阴里氤氲出清新的脉络。人生这条路上,不管你是茕茕孑立也好,有人陪你风雨同舟也罢,都不要迷失自我。红尘熙攘,岁月沉香,不要一味在混沌中越陷越深。无论眼前的生活多么苟且,无论蝇营狗苟的挣扎多么痛苦,请多读书、多写作,给生活一份诗意。

  抬头,午后的阳光,正好;低首,傍晚的余晖,正美。生活如此诗意,远方的田野一直在心中,须臾不曾远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