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贝氏与刘海蟾的传说

 苏迷 2016-03-29
相传清代康熙初年,苏州阊门外南濠有户贝家,以经营药店为业。主人施药救人,行善积德,惠泽乡里,口碑甚佳。
  有一天,有个素不相识的自称“阿保”的人上门恳求收留充当仆役,主人念他谋生艰难就留下了。阿保干活勤快,脏活累活抢着干,一个月下来,发给其工钱也推辞不要。平时重活不怕累,不吃也不觉得饿,深得主人器重,却遭到管家妒忌。管家找来一把废弃多年、布满尿垢的夜壶,令阿保洗刷干净。陶瓷制成的夜壶,在阿保手里,竟然像猪肚羊肚一般柔软,被从里翻到外刷洗数遍之后,犹如刚从店里新买来的一样。管家不死心,再次刁难阿保,让他把厨房里的木炭拿到河滩边洗干净,阿保也做到了,黑炭居然被洗白了。管家不由得暗暗吃惊。苏州民间广为流传的“翻转甏、汏白炭”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到了元宵节,阿保抱着小主人去玄妙观看花灯,很晚都不见回来。这可把贝家上下都急坏了,管家趁机当着主人面挑拨说,玄妙观离家本不远,又不是在天上。直等到三更半夜,他们才回到家中。主人因此责问他为何如此晚才回来,阿保说今年苏州等地的花灯都不精彩,只好抱着小主人到福州去看灯了,所以回来迟了。众人哪里相信,却见小主人手里拿着一树枝,上面挂有十多个鲜荔枝,于是个个目瞪口呆,暗想阿保莫非是神仙下凡?数月后,阿保在贝家的水井里吊水时,找到一只三足大蟾蜍(俗称三脚癞团),就用彩绳拴住,背在肩上戏耍,并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这只逃跑的三脚癞团是他找了一年多才找到的……街坊邻居闻讯后,纷纷争先恐后跑去贝家,都想一睹神奇。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阿保背着三脚癞团,冉冉升空而去,不知所终。至此,人们方才醒悟,原来阿保就是为寻找逃到贝家井中的三足金蟾而来的仙人刘海蟾啊!
  为报答贝家主人收留他并助他找回金蟾的恩德,刘海蟾问贝老爷有什么心愿想实现。贝老爷说,我也不敢有其他奢求,只想找块好地,安葬双亲。刘海蟾认为这很容易办到,于是为贝家选择了一处牛眠之地。此后,姑苏贝氏就根深叶茂,不断兴盛繁衍,成为名门望族。
  这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人孟瑢在其所著《丰暇笔谈》中记载的一则神话故事,真实性如何,已经不太重要,至少从中可以知道贝家在当时民间已经很有名望了,这与贝家几代主人乐善好施有关,老百姓也乐于将这样的积善人家与神仙联系起来,体现出“好人有好报”的朴素思想。直至民国年间,许雲樵所著《姑胥》内也还有相关的记载,只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则从南濠迁往了桃花坞,原来贝家八世祖贝模大约在乾隆末年已从阊门外迁居桃花坞了。
  其实,贝家成为名门望族,也是历经艰辛与曲折的,尤其是清初贝启祚妻贝程氏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抚育贝氏遗孤,才使贝氏一脉相承,绵延至今。数百年来,吴中贝氏家族先由商贾起家,再以诗礼传家,继而与时俱进,向现代经济、科技方面延伸,人才辈出,有著名诗人贝青乔,藏书家贝墉、贝信三,苏州总商会会长贝理泰,颜料大王贝润生,中国最早留学西方的建筑师贝季眉,昆曲专家贝晋眉,金融巨子贝祖诒,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资深教育家贝季瑶,女画家贝聿昭,科学家贝聿渠、贝聿铣,经济学家贝世鸿,等等,后裔遍布海内外。

  □夏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