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医生,不能生气

 金猴纳福 2016-03-30
导  语
很多时候,人的脾气往往和年龄成反比。你岁数越大,经历世事越多,脾气越小。因为生活教会你最重要的一课——务实。愤怒不但改变不了现状,反而可能会加剧局面的糟糕,让你把宝贵的时光及心情消耗在消极的情绪当中。
愤怒令医生成为危险品
尤其糟糕的是,一旦被愤怒的情绪控制,你会发现,自己的判断力直线下降。你会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决定,说出那些低智商的话。你会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分不清楚东西南北,轻重缓急。

身为医生,此刻,你那最珍贵的专业判断去哪里了?愤怒和慌乱一样糟糕,都会容易因此导致就医的场面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我曾经有过多次这种体验。某天,因为和朋友大吵一架,气得发抖,后来连续一个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还要出门诊。那真是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情,因为我知道自己处于最低迷的工作状态。我每分钟都睁开昏昏欲睡的眼皮,提醒自己要加倍的小心,你如果写错一个数字,然后粗心的护士心里糊涂的去执行了,就有可能犯下弥天大错。那真是分外难熬的一天!

一位前同事平时临床基础很扎实,业务被公认的一流棒。但某一天,却因为自己的状态不佳,判若两人,最后处理病人时粗心大意,引起了一起令人心痛的医疗事故,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卷入了纠纷中。

我还曾看过网络上一篇《中国医生,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文章,说医生应该有血性。但我依然会顽固的认为,生气真的对医生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把这种愤怒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去,那会把自己变成一种社会危险品。

当你一不小心因为生活的某件事情变得愤怒的时候,让你的心尽快离场,别带到医疗工作中去,这是一种宝贵而必要的职业素质。   
精准判断帮助医生远离医疗事故
有媒体报道,在美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医疗事故,比交通事故还要多。主要有两种错误,一类是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犯下的错误,比如开错了药却误以为是正确的疗法。另一类是医生制定了正确的治疗方案却没能执行。看看,一切都是和医生的判断相关。

经验告诉我们,很多麻痹大意导致的医疗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恰恰是因为医者的这种“不在状态”。医生可以是施救世人的天使,但有时候也会化身为夺人性命的魔鬼。

一个医生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看到一个脾气粗暴和大大咧咧,动不动就气得青筋毕露的医生,你敢让他给你做手术吗?相反,一个冷静和气,有耐心的医生,总是更容易赢得病人的信任。

正因为愤怒太容易使医者的判断力受限,所以培养一颗恬淡平和的医心,就显得相当重要。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中,40%以上与医务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等有关,更多的医院因此开始重视医生的情商。在我眼里,医生很重要的情商体现,就是一种远离愤怒的能力。
培养一颗恬淡平和的医心
首先,请真的相信一点——如果不是经过你同意和愿意,没有任何人有力量可以激怒你,把你气得失去平衡。

如何修心?修心是修理自己的心,而不是别人的心。一颗恬淡平静的心要靠内索,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管理好自己的那一颗心,你才会进入到一种职业的理性氛围中,精准的对付眼前的一个个病魔。

 相反,如果舍弃了这种内索的根本,一颗心跟着所谓的“奇葩患者”、“荒唐事情”跌落起伏,失去了平常心,那就是舍本逐末。当你陷入了一种不稳定情绪中,对行医本身而言,并不是好事。

所以,每当遭遇到某些病人的挑衅,我都会悄悄告诉自己,对不起,我不能生气,因为我是医生!也许我不能控制一切的结果,也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但是我至少可以先控制住我的态度。即使糟糕的结果已经发生,我也要用最好的态度去阻止它变得更糟糕,愤怒是魔鬼,你得保持警惕,尽量离它更远一些。

正因为鉴于医学的高风险性、高技术性和不可预测性,医生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一种最佳的身心状态,提供一流的判断,这几乎是一种职业本身的需求。坏消息是,你24小时的身心状态都悄悄受这份职业影响控制,让你有一种如履薄冰的细节感。好消息是,因为你的这种专业判断力,你拯救了一条又一条宝贵的生命,改变了一个个家庭的命运。

与这个好消息相比,那个坏消息因此变得无足轻重,因为长年下来,你已经习惯性的“受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