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历史,与之前传统的素食主义者不同,新浪潮参与者中的多数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宗教信仰的选择,而是出于关注自身健康、关爱动物以及保护环境的价值观追求,因此我国新生代素食者中,本应作为肉类消费主力的青年人比重占据绝对优势。 翻开历史长河,素食主义最早的起源与宗教密不可分。此后则因人类经济发展、健康需求以及伦理标准等原因,而经历了历史上数次重大发展。 据各国素食组织调查显示,截至目前,英国素食者的人口比例约1/6,美国为1/10,意大利某些地区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0%~18%。 当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自身健康及保护动物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固有的庞大的佛教徒基础之下,我国素食人口近些年出现爆发式发展。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我国素食人口已超5000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约为39公斤,因此,5000万素食人口合计减少肉类消费至少200万吨,折合饲料消费量高达950万~1000万吨,并减少500万~550万吨能量原料及280万~330万吨蛋白原料。 当2013年我国素食人口突破5000万后,其发展势头依旧迅猛。笔者预计至2020年,我国素食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4%攀升至近6%,即超过8000万人口。同时,根据2014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的标准,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肉类将达29公斤(不含水产品)、水产品18公斤。因此,肉类总消费也将由2013年的39公斤增至47公斤。 在快速增加的素食者中,作为肉类消费主力的年轻人又占据绝对比例,这对我国肉类消费增长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 随着素食主义的进一步蓬勃发展,笔者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约8000万素食人口,同时将减少原本应有的370万~380万吨的肉类消费,折合1700万~1800万吨的饲料需求,同时减少950万~1050万吨能量原料及520万~570万吨蛋白原料的消费。 此轮素食主义浪潮又将与我国老龄化产生共振,令国内肉类消费趋势雪上加霜。此外,近些年,市场人士一直将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持续增加与饲料产量呈现下滑态势的矛盾,归结于进口大豆大量直接进入食用市场,但却始终未能解释大豆食用量上升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豆类是素食者获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最佳来源,其中大豆又是豆类中的佼佼者。 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豆类、谷物是获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最主要途径。其中,大豆在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居首位,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富含可食用的油脂。 大豆含蛋白质36%~42%、油脂16%~20%,用大豆制成的豆浆、豆腐和豆芽等我国居民餐桌上的必备品,更是提高了人体对蛋白的吸收率。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素食人口的持续增长及我国国产食用大豆产量的连续下降,我国未来进口大豆数量将维持历史高位,并不排除进一步攀升的可能。同时,其他豆类和谷物产品进口或因此受益。 越来越多的人解决温饱问题后,产生了对自身健康以及对精神生活的崇高追求,导致近年来全球素食人口出现新一轮的高增长。 我国作为一个逐步从发展中国家向较发达国家迈进的人口大国,尤其是在部分地区人民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背景下,加之佛教良好发展的基础,我国正成为这轮素食主义新浪潮的引领者。 由于素食者中有蛋素、奶素和蛋奶素类者存在,这三类素食人口增加势必对国内蛋、奶消费量产生影响。预示着已经大量流入食用领域的进口大豆未来进入我国的数量或许将继续维持高位,甚至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且具有长期的趋势性意义。 (陆赟) |
|
来自: 太阳儿女 > 《素食·放生·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