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面桃花相映红

 圆角望 2016-03-30

◎ 管弦 (株洲·高校教师)

当漫天桃花在空中飘舞,总令人思绪飘得很远,一些女子,比如息妫,会在那一片粉嫩的花海之中,淡淡地浮现出来。

息妫是春秋时期息侯之妻,一次,息妫到蔡国探望姐姐,姐夫蔡哀侯对她失仪无礼。息侯一怒之下,引楚兵入境,灭了蔡国。成为阶下囚的蔡哀侯嫉恨息侯,便在楚文王面前极言息妫的美色,说她:“目如秋水,面若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世上无有其二。”意欲勾起楚文王之色心。楚文王果然闻色心喜。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伐息,灭息国,夺息妫为夫人。息妫至楚,三年不同楚文王说一句话。息妫最后的结局已不可考,传说有一天,她趁楚文王外出打猎,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俩人自知破镜难圆,双双殉情自杀。时值三月,桃花盛开,楚人便以息妫为桃花夫人,立祠以祀,后人又封她为主宰桃花的女神。

息妫之谓桃花,那是美人如花,相得益彰。据说,息妫经常用桃花敷面。的确,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取汁,敷于面上,用手指指腹轻轻按摩片刻,或者将阴干的桃花粉末和着适量蜂蜜调匀,涂敷面部,都是可以润泽肌肤,达到面色红润、皮肤光滑细腻、富有弹性的美容美白效果的。因为,花儿,是植物精华,由于艳色、娇容和清香,花儿更具有无穷的魅力。许多花卉含有各种生物甙、植物激素、花青素、香精油、酯类、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能够疏通脉络,改善血液循环,供给皮肤营养,抑制引起皮肤老化的某些酶类,增强皮肤细胞的活力,有较好的护肌肤、润颜色的作用。桃花也不例外。

也许正是因为桃花自身的美丽和美容养颜之功,人们便爱用她来形容美女。连那蔡哀侯形容息妫,都是用的“面若桃花”。而自古以来,美丽的东西总容易引来非议,“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总是在某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兴许是太过艳丽了,桃花也成了轻浮的代名词。比如,形容某人好色或滥情,会说他有一双桃花眼或命犯桃花。有些古人,也将息妫说成红颜祸水。甚至有后人议论说,将息妫定为桃花夫人,也隐约有讥讽之意。其实,息妫的故事,是女性生活的悲剧,“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唐代诗人王维更以一首《息夫人》“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清透地道出了息妫的艰难。

只不过美若桃花而已呀。

但,并非美者,就没有定力,相反,愈是美者,定力愈强。桃花,就是如此,她的镇静安定作用令人叹服。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亡故,日夜思念,以致精神失常,得了狂症,成天手舞足蹈,甚至登高上墙。家人只好把她锁在房中。一日夜晚,她破窗而出,攀登上树。当时正值桃花盛开,狂女一夜之间,竟将一树桃花尽数吃光。次晨家人发现,赶紧把她接下树来,而她的狂病竟然痊愈了。这也正符合古代医家所言,桃花有消积散瘀的功效,能够治愈狂症。

所以,貌似柔弱的东西,往往蕴藏着强大的力量,仿佛水一般,有着柔软的坚强。息妫无疑是痛苦的,但她却沉默地坚持。坚持,有时候就好像在烈日炎炎之下行走在沙漠中,近无帮助,远无希望,却还得继续走下去。只是,那传说中的结局,太过沉重凄凉。

相比之下,《诗经·周南·桃夭》里那轻灵活泼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容易表达桃花的美好与轻盈。小桃树儿笑盈盈,红花朵朵真鲜明。鲜艳的桃花衬出那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孩儿的娇羞和纯美。这样的句子和场景来表达桃花的美容养颜功效,似乎更为亲切和圆融。

身为女子,大概更多的人愿意像那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孩儿那样,拥有简单的幸福,而不愿意遭遇息妫那样复杂的悲剧吧。正如桃花,她愿意盛开在明媚的春天里,展示无限甜美与娇柔,而不愿意在阳光之中枯萎、凋零、辗转入泥。

可惜,终归是要凋零的。也许,我们可以,透过朦胧的泪眼,记住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唯美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