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要做人,如何做?

 超越梦想之上 2016-03-30

钱穆:要做人,如何做?

读钱穆 2016-03-24 10:29

钱穆:要做人,如何做?

《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此乃中国人所讲人文修养之主要纲目。

所谓人文,则须兼知有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

要做人,得在人群中做,得在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天下人中做。

要做人,必得单独个人各自去做,但此与个人主义不同。

此每一单独的个人,要做人,均得在人群集体中做,但此亦与社会集体主义不同。

要做人,又必须做一有德人,又须一身具诸德。

父慈子孝,君仁臣敬,亦非有上下阶级之不平等,此乃所谓“理一分殊”,易地则皆然。

慈、孝、仁、敬、信五德,皆发源于人心,心同则理同,故分虽殊而理则一。亦可云德殊而心则一。

人心与生俱来,其大原出自天,故人文修养之终极造诣,则达于天人之合一。

人处家庭中,便可教慈、教孝。处国家及人群任何一机构中,便可教仁、教敬。人与人相交接,便可以教信。故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乃一切寄托在人生实务上,一切寄托在人生实务之道德修养上,一切寄托在教育意义上。

中国文化之终极理想,则全人生变为一孝、慈、仁、敬、信之人生,全社会变为一孝、慈、仁、敬、信之社会。天下则是一孝、慈、仁、敬、信之天下,宇宙亦如一孝、慈、仁、敬、信之宇宙。此惟人文中心、道德精神之弥纶贯彻,乃始能达到此境界,完成此理想。

本文选摘自《历史与文化论丛》钱穆著 九州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