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宋克(1327—1387)《急就章》,章草。

 率我真 2016-03-30

宋克(1327—1387)


【书法·名作】章草新生——明宋克章草急就章

章草新生——明宋克章草急就章

宋克(公元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东吴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时博学群书之余,喜击剑走马,任侠好客,养成豪爽侠义的性格;至成年,为建功立业闭门研习兵书谋略,未遂,于是专心诗文书画中。工小楷,善章草。书法得饶介亲授,是元代大书法家康里巎巎的再传弟子。宋克学书尤为勤奋气上追魏晋,深得钟繇、皇象笔法,在当时便以善书而闻名。

早期的草书,或称“隶草”“急就”“行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由草隶发展而成的一种字体。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章草即隶书之捷。”其特点是:行笔波磔显著,犹带隶意,便于横写;注意用点,笔断意连;字字区别,万字皆同;字字独立,不相连属;结构简朴,布局整齐,笔法古雅。关于章草的创始人和名称的来历,说法甚多。或云这种字体结构彰明;或因适用于写奏章;或以为因汉章帝爱好;或以为史游用以写其所著《急就章》而得名。但是,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确定在汉代已出现章草。并在两汉时期广泛流行。


宋克章草《急就章》局部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西汉元帝时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黄门令史游撰写的千古名篇,是当时学童识字用的启蒙课本。《急就章》共三十一章,每章六十三字。而现行的宋末元初学者王应麟补注的《急就篇》共有三十四章。《急就章》书名取开头“急就”二字,书中把“字之难知者”用姓氏名字、服器百物、文学理法等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日常事物编成三言、四言、七言的韵语,琅琅上口,易于记忆,使当时人们识字更加方便。

由于实用性强,《急就篇》在成书之后,马上得到传播,成为学童、平民百姓识字的教科书。《急就篇》作为通俗易懂的识字课本,能广泛流传,也与它同时是学书的范本有关。明代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自昔善小学者,多书《急就章》,故有钟繇、皇象、卫夫人、王羲之所书传于世。”人们争相以名书家的写本作为范本,鉴藏、学书、识字,一举兼得,因此《急就章》的流传能够比较久远。


宋克章草《急就章》局部

到了宋元时期,当时还可看到的《急就章》草写本更少,书家们更多是依赖宋代流传下来的刻帖学习章草,其中以三国时期吴国人皇象书写、后经宋代宣和御府所收藏的《急就章》影响最为广泛。元代章草的发展与皇象的章草《急就章》是共生的。在元代,赵孟頫的出现,使元代书风发生巨大转折,复古潮流占据朝野。赵孟頫全面回归古典书风中,对“章草”这一书体有了更多的关注。他多次临写皇象《急就章》,在赵孟頫影响下,元代的众多书法名家如邓文原、康里子山、俞和、饶介等人均擅章草,可以说,在元代出现了“章草”体的复苏景象。

可以说,元一代章草的兴盛,与《急就章》刻本分不开,受惠于宋代刻帖技术的普及化,元代书家要研习章草必然以皇象《急就章》为临本,因此元代章草的兴盛同时也是《急就章》书写的兴盛。在元末明初这一文化历史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书法家宋克,也受到了这一时期章草书法流行的影响。这卷《章草书急就章》便是宋克临摹三国时期吴人皇象《急就章》而成的章草经典作品。


宋克章草《急就章》局部

仔细观赏这卷宋克所书之《急就章》,就会发现它行笔劲健,结构多变,首尾相顾,收笔留有明显的波脚,而笔画健峭,每个字虽独立成态,但字与字之间已有明显的“映带”意识,清代书法和收藏家宋荦跋此卷称其用笔“端谨而法备”,此卷与皇象《急就章》相比,风格已迥然有别,此卷已失去皇象作品中的质朴和凝重,字与字之间更为茂密。皇象的章草保留了隶书时代的“古质”特征,宋克则处于元代书法全面复古时期,行、楷书都十分成熟,对于章草,则是“今妍”型的,在流利纯熟的书写中表现章草的结构和波磔,把皇象作品中的扁方字形拉长,变其圆厚古拙的用笔为挺拔瘦劲,表现出隽秀雄健的风格特征。

如果说,元代书坛重新将章草这一书体得到复兴,那么宋克所书章草则使这种复兴更加深入,使得章草一体在后世书家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达到复兴的高峰。

载道文化邀您一同进行国学之旅,希望国学知识与传统艺术给您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大家明天见!

《急就章》释文: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

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

勉力务之必有喜,请道其章: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周千秋,赵孺聊。爰展世,高辟兵。

邓万岁,秦妙房。郝利亲,冯汉强。

戴护郡,景君明。董奉德,桓贤良。

任逢时,侯仲郎。由广国,荣惠常。

乌承禄,令狐横。朱交便,孔何伤。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伊婴齐,翟回庆。毕稚季,昭小兄。

柳尧舜,乐禹汤。淳于登,费通光。

柘温舒,路政阳。霍圣宫,颜文章。

管财智,偏吕张。鲁贺喜,观宜王。

程忠信,吴仲皇。许终古,贾友仓。

陈元始,韩魏唐。液容调,柏杜阳。

曹富贵,君李桑。萧彭祖,屈宗谈。

樊爱君,崔孝让。姚得赐,燕楚庄。

薛胜客,聂干将。求男弟,过说长。

祝恭敬,审母妨。庞赏赣,来士梁。

成博好,范建羌。阎欢欣,宁可忘。

苟贞夫,苗涉臧。田细儿,谢内黄。

柴桂林,温直衡。奚骄叔,邴胜箱。

雍宏敞,刘若芳。毛遗羽,马牛羊。

尚次倩,丘则刚。阴宾上,翠鸳鸯。

庶霸遂,万段卿。泠幼功,武初昌。

褚回池,兰伟房。减罢军,桥窦阳。

原辅辐,宣弃奴。殷满息,充申屠。

夏脩侠,公孙都。慈仁他,郭破胡。

虞尊偃,宪义渠。蔡游威,左地馀。

谭平定,孟伯徐。葛轗轲,敦倚苏。

耿潘扈,焦灭胡。晏奇能,邢丽奢。

邵守实,宰安期。侠却敌,代焉于。

司马褎,尚自於。陶熊罴,解莫如。

乐欣谐,童扶疏。痛无忌,向夷吴。

闳并,竺谏朝。续增纪,遗失馀。

姓名讫,请言物。

 



章草急就章(局部) 纸本 纵20.3厘米 横34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三十二章,每章六十三字。作者史游,在西汉元帝时(公元前四八——三三年)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王应麟解释是:“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的意思。这部书在魏晋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 
     《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多讹脱。《急就章》的书体,在当时是从隶书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人们把这种草书叫做“章草”,章草后来又经过演化变革,成为流传到现今的草书——“今草”,这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 
     宋克所书急就章,不只一本,现存的就有故宫藏本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就故宫博物院藏本而论,此作笔势劲健,风貌简古。从他“聊以自备遗忘”的自识,结合全篇精绝谨严的面目,可知这是宋克经意临摹,以兼备古法之神与形的得意之作。对此,王世贞的一则评价颇为中旨:“观仲温书《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 
     此卷十接纸一千九百余字,一笔不苟,心手相应,其书艺已臻极境。除书法价值外,此卷对《急就章》章草、正书二体的互释, 以及文字脱佚伪误的校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章草急就章(局部) 纸本 纵13.8厘米 横232.7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

     宋克《急就章》,章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其用笔流畅,行、草相杂,结构多变,笔意健峭,古雅微存。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结合,相映成趣,较之赵孟頫所临《急就章》更为生动精采,富有感染力,又具有今草的灵性、跌宕的艺术情趣。这是章草发展到宋、元以后而形成的新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