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名人艺术▕ 历代篆刻赏析】

 青木森森 2016-03-30


万城都司徒


万城都司徒

燕官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方形阴文鉨,一般边长为21~24毫米,印文最常见“某都某”格式。另一种为长条柄纽朱文鉨,此类极富燕鉨特色,他国不见。这方“万城都司徒”印即属于第一种形式。此印颇得奇趣,  “司徒”两字本来笔画少,字形简单,制印者却使其占更大的空间,显得更加疏朗;  “城”  “都”字形复杂,偏偏让其更紧密,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正是这种机智灵活、打破常规的处理,使印面具有了大疏大密的空间分割,匠心独具,令人赞叹。此外,“都”的左部轻重虚实的变化,极其耐人寻味。在笔画方面,谦和圆润,与整个印面的空灵气息相得益彰。“反常合道”是艺术的辩证法,灵活运用则成新趣。

         

司马之鉨


司马之鉨

“司马之鉨”是一方燕国的鉨印。纵19毫米,横18.5毫米。 战国“司马之鉨”有很多方,此方堪称“司马之鉨”中的精华。四个字分成两排,左右两排分列整齐,每列中上下两个字排列紧密,融为一体,两列中的四个字又形成错落之势。此印小巧精致,每个字的笔画均坚挺有力而又整饬流畅,灵动之气充满印面。“之”字和“鉨”字的金字旁、“司”字的“口”刻得很粗,其余笔画则细挺有力。由于铸制的整体效果,印文气势贯通,浑然有致。字形虽奇诡多姿,但总体以自然平实为本,字中偏旁部件的挪让、欹斜,最终均能服从整体效果,达到和谐统一。此外,此印的边框右上边较细,左下边较粗,相互呼应。“司”字的“口”特意向左移出,并与“马”的头相连,同时与“之”字的右部留出空隙,使得整方印显得密而不满,疏而不空。战国各国文字各有特色,很多字的写法均具有独特性,此方印中的“马”字即是燕国鉨印的典型风格。

中阳都加王节


中阳都加王节

     此印颇得浪漫浑成之妙。燕系官鉨中有一种为长条柄纽朱文鉨,此类极富燕鉨特色,他国不见,如“中阳都加王”“单佑都市王节鉨”均属此类。此鉨边栏较细,反衬了印文的粗朴浑厚。笔画重而不浊,有棉裹铁般的艺术效果。长条鉨在章法处理上因不必考虑左右行的安排,故相对简单,印面文字纵向排列,单字则略呈横向舒展,“中”和“阳”采取合文,形成上两字和下两字巧妙的斜角呼应。章法上通过字形的微妙位移营造出整体的和谐。古鉨印往往由于自然侵蚀与后人的辗转磨损,印面呈现出自然的残缺朦胧之美,此印右上部边栏的残破,如同诗眼,一方面可破解沉闷,男一方面使得粗朴的线形更见张力,观之仿佛可见北国燕赵悲歌般的豪迈之气。此印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印人在处理印面时必重虚实,用刀冲、切、披、削、点等,重在营造虚实之效果,轻重合理,虚实得体,轻而不显浮躁,重而不觉臃肿,方为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