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玉痴收藏高古玉几十年,鉴别实践中也多有失误。总结经验得到一条最重要的体会:对不了解、没见过的高古玉器,切不可轻率的肯定或否定。对书本、专家的意见也不要轻信和盲从。
高古玉器历经数千年,博大精深,器型百态,无奇不有。而后人对高古玉器的发掘、了解仅仅只有几百年,认知程度尚浮浅得很。以馆藏、专著高古玉器作为唯一标准,更是极不科学。馆藏品以及较馆藏品更为丰富、精美、数量庞大的民间高古玉,也仅仅是九牛一毛。
怀着敬畏之心鉴赏高古玉器,就不应该对古人的审美、智慧、工艺轻率作出判断。而应依据实物的综合特征,全面细微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符合其历史年代的鉴别结论。
对于那些连手都不动一下,眼角一扫就抛出的“东西不对”,
“连高仿都算不上”,“仿品”等等所谓专家意见,藏家大可不必在意。因为这类专家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发现和鉴别真伪。
下面是草根玉痴对高古玉器真赝鉴别摘录,实践证明了上述观点。
一. 馆藏有的,并非民间就没有
举例:战国玉灯
这是藏于北京故宫的一件战国玉灯(一级文物),被文博前辈史树青称为:至今发现的战国玉灯仅此一件。
北京故宫藏战国玉灯
这是另一件战国玉灯,按照国家权威专家的说法,不太可能再有第二件。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image96.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3/3017/68738790_3)
玉灯灯柱纹饰放大图
从这件玉灯的形制、玉质、沁色、包浆、纹饰来看,无一不真。这就否定了专家仅此一件的结论。
二.馆藏、著录上没有的,不能断定民间就没有
举例:春秋龙形佩
春秋至战汉,龙形佩(饰)是由短、肥微曲向瘦长、多廻折发展和演变的。战汉W形龙、S形龙多见,而春秋龙却极为鲜见。如此形制的龙形佩更为馆藏、著述所未见,所以唯馆藏是从的专家就不会认可。
春秋龙形饰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image96.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3/3017/68738790_6)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image96.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3/3017/68738790_7)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image96.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3/3017/68738790_8)
这件龙形饰玉质、沁色、包浆、绺裂均具备真品特征,这些特征现代技术无法作伪,真品无疑。
三.存有疑点的,不能简单的判赝
举例 1. 战汉玉舞人
这件玉舞人,粗看上去有几点疑问,一是战汉为封建时代,会有裸胸显乳玉人?二是舞人呈修长体态,比例明显失调。因此极易鉴为臆造。
战汉玉舞人
但从放大图观察:
绺裂中沁色跟进
人工磋磨的玉面呈现波棱感
沁色斑驳,切割面沁蚀加重
毫无疑问,为鲜见的战汉玉舞人真品。
举例 2. 汉代双龙璜
这是一件汉代双龙璜,如果不上手实物仅从图上看,两个龙首的“龙目”大小差别极大。仅以此点,极易被否决。
汉代双龙璜
龙目不对称
手工磋磨痕迹明显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包浆厚重,析出物在玉面形成雾状膜
经综合鉴别此双龙璜真品无疑。浩如云海的古代玉器我们还知之甚少,同时期玉器的纹饰、工痕也会因地域不同有所差异,鉴别真赝要全面看,不应对不了解的表象作出轻率结论。
举例 3. 汉代双龙佩
这件汉代双龙佩,玉质、纹饰极佳,龙体灵动、器型协调、古韵古风。但是,仔细观察龙首却没有双目?因此疑点,这件汉代双龙佩也极易被否定。
汉代双龙佩
缺龙目的双龙首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微痕图可见,此玉佩琢工精湛,利落,绝美。只就工痕而言现代工艺也绝仿不出。
举例 4.“秦.皇帝出巡”车马组合
这是由香港嘉德利2013年以1300余万拍出的一套“秦.皇帝出巡”。仅从图片中的庞大规模,繁杂的组合就会使人产生疑问,两千年前会有如此陪葬?金戈兵马,出土后毫发不损?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秦.皇帝出巡
但后来有幸在藏友处见到了一套同类藏品,并取得了相关组件细部图,仔细分析、比对,其高古玉特征清晰可见。
玉兵俑
车轮
工痕
沁色微痕
御车华盖
凤眼微痕
可见,战汉时期确有玉兵、马、车组合陪葬存在。细部图显示至少藏友这套看真。
所以,仅凭图片判断真赝,是极不靠谱的事,不要轻易的对一件看不准的藏品下结论。
五.辨真、赝不仅要上手,还应看微痕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收藏热的兴起,派生出形形色色的仿制作坊。高古玉器的珍稀性,不可避免的决定了其成为作假重灾区,从而大大地增加了鉴别难度。对高古玉器辨赝,不仅要综合分析;还应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细致观察其细部微痕特征。
举例 1. 边料新工玉璧
这是一件白玉玉璧,粗看玉质、沁色、纹饰没有问题。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白玉玉璧
但拿到40倍普通放大镜下观察,就会发现沁色分布成放射条状,并非常见的真品沁相。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且纹饰阴线浮于沁色之上,显然为先沁后工。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故得出结论为边料新工。
举例 2. 仿绿松石龙形佩
这件绿松石龙形佩,粗一看色泽老旧、纹饰精细、器型规整,与真品无差。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赝品绿松石龙形佩
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就露出了“真相”,与古砣痕有明显不同。不见刀工,是明确的模压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局部尚留有模压痕的断、缺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这件是真品战国绿松石,自然老化痕迹完全不同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汉代绿松石剣珌
如果不借助科技手段,仅凭肉眼去识别这类仿品,打眼的几率会大增。
六. 在真赝难辨的古玉器面前,有时也成为悬案
古玉器的真赝鉴别,囊括矿石学、化学、古文字等知识。对真赝难辨的古玉器,不应立即作出结论,留有余地有待知识的丰富。毕竟我们是在揭示千古之谜,对先人的智慧与创造,不懂不知不理解的东西还太多。
举例: 1.正印纹《十二砚斋》玉印
清嘉庆二十一年,出生在仪征邑诸的文人汪鋆,曾以十二砚斋斋号撰书多篇。如“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十二砚斋文录”,“十二砚斋随录”等等。这方玉印印文既为“十二砚斋”。
十二砚斋玉印
该印玉质极佳,沁色、绺裂到代,应为一方古印。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但难以理解的是,其印文是正字,盖印后字即反了。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不排除有专供把玩的观赏印,但请教了一些篆刻人士,均认为印文不可能“刻反”。由于对篆刻知之甚少,此印真赝一直是迷。
举例: 2. 突然现世的夏玉真赝
最近几年,涌现了一波夏玉热。无论是古玩店、地摊,还是博客、贴吧中,都能见到一些称为夏玉的实物或介绍。其基本特征是黑皮;玉质不佳;玉面呈现斑驳状;多刻有不可辨识的文字或人物、动物等图案。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 [转载]高古玉真赝鉴别选录](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实物成像显示,这类玉器表相老旧,强光照微透光,包浆有一定年代,不似赝品做旧。
疑点是:1. 短时间内现世量巨大;
2.
其文字中多有类“金文”字形。夏早于商,自商才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的出现要晚于商代,夏代在前会有金文?
夏玉真赝,至今无法释疑。
综上,草根玉痴认为:
高古玉鉴伪主要从玉质、器型、纹饰、包浆、沁色、绺裂、老化程度上鉴别。
较易仿的是:
1、
器型、纹饰
现在
如果以手工仿古玉器型 、纹饰,已能仿的很到位,有些伪品足可乱真 。
2、
沁色
利用现代手段(化学、激光、闷烧、油炸、外涂、内埋、高压.....结合利用石皮、玉内原生杂色等),所作伪沁已可“入骨”、杂色斑驳,足已乱真。
较难仿的是:
1.
玉质
古代不以白玉为贵,多青玉、黄玉,且玉质坚硬,密度很高。俗说“翠玩水,玉玩油”,古和田玉一般油性大,玉面多呈现油腻感不沾水。这种玉材现已绝迹。如今广义和田玉玉质多疏松、干涩。且仿品一般也不会用和田玉,为降成本要用更差玉、石材。所以说,伪品过不了玉质这一关。
2.
绺裂
草根玉痴有博文专述了古玉的绺裂。玉裂只有三种,一是玉材的原生裂,这种裂痕直、深,边缘多有崩,无沁色跟进。二是火劫裂纹,这种裂纹是人工烧成再染色,裂纹呈网状,粗细纹交叉无序,极易辨识。但古代有燎祭习俗,也有火烧后的玉器陪葬品,唐以后多见。三是次生绺裂,无论是斜开片柴裂纹、牛毛纹、蚂蚁痕(脚)、冰裂纹(博上有专述)均无法人工做出。
3.
包浆
是历经千百年玉质成分溢出与地下矿物成分沁入的合成效果,人工强抛光产生的冷覆光与此截然不同,也易辨别。
高古玉收藏带给人知识,也带给人快乐。正因为真真假假,才有悬念,测评你的眼力,督促人们去探索、学习。假如高古玉件件货真价实,象其它商品一样,也许就会减少了收藏的动力和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