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双相你知多少?

 lsjtg 2016-03-30

2016 年 3 月 30 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双相障碍大家都知道,但是软双相你听过吗?


什么是软双相?


在文章开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在 CCMD-3、ICD-10 或 DSM-5 的诊断系统中,关于双相情感性疾病的诊断术语中并无「软双相」(soft bipolar)这一概念。软双相也被称为双相 III 型、假性单相双相障碍或假单相障碍。


软双相指的是,过去无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目前为抑郁发作,但具有某些特征,提示之后可能向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转化。为了能在躁狂发作之前就识别并进行干预,则提出了软双相这一概念。


据研究提示,这类患者在单相抑郁中所占比例为 10.7%~28.4%,可见其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若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容易导致疾病转相或出现快速循环现象,导致疾病复杂化,久治不愈、病程迁延。


软双相有哪些特点?


1. 人口学方面


发病年龄:软双相发病年龄一般在 25 岁以前,显著低于单相抑郁。一般而言,双相的亚临床综合征在 14 岁左右就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了,双相 I 型可在 18 岁前发病,双相 II 型可在 21 岁前发病。


如果患者发病年龄越早,就可能为双相障碍,即使当时是单相抑郁,随后也会更改诊断为双相障碍。


个性特征:旺盛个性、环性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还有人认为情绪高昂、心境恶劣、环性情绪也是躁狂转化的重要个性因素。


家族史:存在双相障碍、躁狂症、抑郁症、自杀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家族史,发生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增加。


2. 疾病形式方面


发作性:发作性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疾病发作的形式或特点;二是说明疾病具有一个相对正常的间歇期。


双相障碍患者发作性这一特征更为显著,发作性的患者以抑郁症状更为多见,还有显著的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还存在易激惹、典型躁狂症状以及自杀企图。


高复发性:至少 4 次以上,这类反复发作的患者往往具有双相障碍的特征。


生物节律性:双相障碍患者这一特点较为显著,节律性以往被认为是内源性抑郁的特点之一,如晨重暮轻。


3. 抑郁症状方面


混合性抑郁:指的是在抑郁的基础上混合了某些躁狂症状,特别是易激惹、随境转移和精神运动性激越等。抑郁症状的特点为混合性抑郁的患者,日后发展为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大。


根据 2001 年发表在 J Affect Disord 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提示, 患者具有 3 项混合性躁狂症状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虽其敏感性只有 46.3%,但特异性高达 92.3%。


非典型抑郁:指抑郁症状主要是睡眠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和某些精神病性症状,非典型抑郁也可能与双相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激越性抑郁:也称为焦虑性抑郁,指的是在情绪低落的同时,还伴有明显焦虑、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等表现,激越性抑郁在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项在线发表于 2014 年 6 月 J Affective Disord 杂志上的研究提示,对于软双相患者的特征,按照其重要性以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至少 4 次抑郁发作、自杀行为、环性人格、双相障碍家族史、物质滥用、抑郁症发病年龄 <25>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为软双相?


考虑患者为软双相,建议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A 至少有一次抑郁发作。


B 无自发性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C 以下 2 项之一, 加上 D 中至少 2 条;或者以下 2 项都存在, 加 D 中 1 条:

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抗抑郁药物引起过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D 若不符合 C, 以下 9 条项目中至少要有 6 条:


精力过盛性人格;
目前的抑郁发作严重程度 >3 分;
每次短暂的抑郁发作时间少于 3 个月;
非典型性抑郁发作;
精神病性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首发年龄小于 25 岁;
产后抑郁;
抗抑郁药物效应逐渐消减现象;
3 种以上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考虑软双相的患者该如何治疗?


软双相的患者由于过去并无轻躁狂或躁狂发作,很容易按照单相抑郁来进行治疗,这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混合状态、躁狂或引发快速循环,则不利于接下来的治疗或预后。


对于软双相的患者而言,有的人建议按照双相抑郁来进行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治疗,按照患者的表现形式来决定是否应用抗抑郁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