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鳇鱼 学名:达氏鳇 昵称:“活化石”、“水中大熊猫” 故乡:黑龙江 体重:50—100公斤 种类:濒临物种 特点:大型食肉性鱼类 技能: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 说来也奇怪,具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鳇鱼竟然可以这么丑!脑补一下看到鳇鱼的大熊猫…… 『你是什么鬼?!』 既然都被国际列为濒危物种了,就不要再计较别人的长相了! 近几年,鳇鱼在自然水域中已经很少见了。每年,黑龙江流域的地方政府、省渔政部门、相关渔业协会和部分环保企业都会加入到增殖放流的工作中来,来保护水域的资源生态环境。 那么,问题来了,事发餐桌上的鳇鱼真的是从黑龙江里捕捞上来的野生鳇鱼吗? 由于建国初期捕捞过量,水域环境严重破坏,野生鳇鱼的数量非常稀少,即便捕捞到了,也会被相应的渔业部门回购,送到远离捕捞江段的水域保护喂养。
所以,食客想吃到纯正野生鳇鱼的概率微乎其微。北岸野生渔村打着“野生”的旗号欺骗消费者,这种非法经营活动已被责令停止,并依法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
那么,既然不是捕捞的鳇鱼,会不会是养殖的鳇鱼?
鳇鱼是大型凶猛性鱼类,需要16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北方由于气候原因,一年有多达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封江,导致鱼类生长缓慢,加之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除少量地区在河汊进行网箱养殖之外,绝大多数渔民对于鳇鱼的饲养成本望而却步。 鳇鱼本身最贵重的并不是它的肉,而是它的卵。 鳇鱼卵的价格可以和黄金媲美,被称为“水中黑黄金”。还好这几位食客点的是十斤鳇鱼肉而不是十斤鳇鱼卵,否则,他们真的够呛能走出饭店。 鳇鱼的肉虽然不如鳇鱼卵昂贵,但是作为黑龙江“名特优”冷水鱼,价格也要在80元左右甚至更高,到了饭店也许会因为加工费的高昂而让人咋舌。 那么,记者暗访在超市和水产市场拍摄到的20—30元的所谓”鳇鱼“又是什么鬼? 记者在超市和水产市场拍摄到的”鳇鱼“其实是这个鬼?? 史氏鲟 学名:史氏鲟,昵称:”七粒浮子“。个体要比鳇鱼小很多,在北方的饭店和婚宴上极为常见。 西鲟(西杂)的鼻子没有史氏鲟鼻子尖 上图中的鱼也是水产品市场的常客,为西伯利亚鲟以及史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地方称之为“西鲟”或者“西杂”。 市场上也有少量鲟鱼和鳇鱼的杂交品种,被成为“杂交鳇”,从新闻的报道来看,事发餐厅是用养殖的杂交鳇鱼来冒充野生达氏鳇进行销售。
上面提到的这几种鱼在中国、日本和北欧很多国家都有繁育和养殖,它们对于水温的要求没有达氏鳇那么高,是介于冷水鱼和温水鱼之间,适温性比较广,繁育和养殖非常普遍。
目前,这些养殖的鲟鱼已经走入了百姓餐桌,价格比”四大家鱼“略高些,却也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只可惜他们经常被冒充达氏鳇,被店家堂而皇之地称为鲟鳇鱼,甚至也有不良商贩称把它们叫做中华鲟。 中华鲟大哥表示不服?? 如果把它们切开并冷冻成鱼段,那更是真假难辨。 仅凭肉质和颜色就难以区分,蝌蚪君反正是分不清,你能分清吗? 小伙伴们出外就餐,动筷子之前先动动脑子。如果防不胜防被黑店宰,一定要报警,报警电话110,蝌蚪君只能帮你到这了。。。 都说鱼胆有毒,到底毒在哪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