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去云南投资农业?

 荣果 2016-03-31


云南萄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棚葡萄园

3月17日,云南萄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在建水县岔科镇阻塘子村的葡萄园开园,一级果每公斤28元,二级果每公斤18元。

4天前,我跟随萄宝公司的蔡总来到云南建水这块农业投资的“圣地”,为公司下一步的投资方向做参谋。这位与我年纪相近、身高相平的浙江老乡是台州知名制鞋企业的老板,2014年底在同行朋友的相邀下,在远离家乡的云南建水建起了800亩的葡萄园,开辟了他的全新投资领域——农业。

当我问起为什么不考虑在自己的家乡而是不远千里来到云南投资种植葡萄时,蔡总的回答是产品的价格,建水葡萄前几年的产地收购价普遍在每公斤30到40元,而温岭葡萄尽管早期的价格也能达到每公斤20元以上,但普遍的产地收购价只有每公斤8至10元。按照每亩1500公斤的标准产量计算,在建水投资种植葡萄每亩至少有4万元以上的预期产值,是温岭葡萄的3到4倍。很显然,温岭本地的葡萄产值不足于引起工商资本的普遍关注;而云南不同,它以“高投入、高回报”的形式吸引了大批工商资本来投资农业。


1


最先发现云南这块农业投资“圣地”的并不是工商资本。浙江人有股背井离乡、不辞辛劳的闯劲,“追着太阳种西瓜”就是典型事例,温岭葡萄就是跟着西瓜在云南落脚的。这5、6年内,随着葡萄效益的不断提高和西瓜效益的不稳定,越来越多的在云南的西瓜种植户开始改种葡萄,并取得惊人的效益,吸引原本在家乡种植葡萄的农民前往云南种植。


陈匡森和他在云南建水种植的夏黑葡萄

温岭市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原社长陈匡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陈匡森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浙江省温岭市最早种植葡萄的农户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在温岭种植葡萄,后来把露地种植改为大棚设施种植,从而开创了温岭葡萄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陈匡森来到建水已有5个年头。第一年是给别人当师傅,2013年开始自己建园种植葡萄,2014年在第一季葡萄采收后即以每亩3万8千元的价格转让给后来的投资者,除去每亩3万5千元的成本,再加上一季葡萄的收入,投资回报率非常理想。

2015年,陈匡森又在建水葡萄的起源地和集聚地——南庄镇羊街村建了一个40亩的葡萄园。与萄宝公司试验园少量上市的情形不同,3月正是陈匡森园中夏黑葡萄全面上市的时间,眼下的行情是一级果每公斤28元,二级果每公斤22元。我品尝了一下,味道很甜,而且香味浓郁,即便是家乡最好的夏黑葡萄,也达不到这种品质。


果品分级人员正在挑选合格的葡萄

陈匡森告诉我们,建水的葡萄收购商对果品的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对穗形的要求。收购商会自带挑选工人,把采收过来的葡萄平铺在平板上,逐一挑选装箱,只要果穗稍有空缺松散,便会剔除在外。由于穗形对价格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建水葡萄疏果整穗的用工非常大。陈匡森的葡萄园由于盖膜时间比较早,疏果期与大部分葡萄园错开,工人还算便宜,每工80元,每亩疏果的人工费基本上能控制在1500元左右。而像萄宝公司等大部分葡萄园现在正是疏果的用工高峰,人工费最高涨到每工160元,加上面积大,人员多,工人的相对效率较低,每亩的疏果用工至少要3000元以上。

除疏果外,肥料的开支也是大手笔。在浙江,由于夏黑葡萄生长势旺,需要严格控水控肥,以防徒长,一年最多追肥二次。而云南由于土壤瘠薄干旱,从萌芽到采收,基本上都是每隔7到10天追肥一次,稍一松懈,就会僵果。而且所用肥料都是高档进口的,寻常复合肥因为效果不佳,很少使用。


云南萄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蓄水池

云南干旱缺水,建园时必须打深井开采地下水用作灌溉,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再加上每亩2500元的土地租费,以及大棚设施及日常管理费用,从种植到投产需要4万以上的成本。像萄宝这样的工商资本投资由于自身没有葡萄种植经验,还得化上每亩1000元的服务费雇一位有种植经验的技术员来指导生产。蔡总告诉我们,他的葡萄园每亩的投入成本已经超过5万元。


2


云南的葡萄园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露地的,盖有防雹网,多为当地人种植;另一种是大棚的,盖塑料薄膜,多为浙江人投资种植。葡萄架式倒是高度统一,都为“V”形架,又叫飞鸟式。当我问及为什么不沿用家乡的平棚架,陈匡森解释说,云南人个子偏矮,加上平棚架的田间操作基本上都需要抬手作业,当地人不愿意做,所以都采用“V”形架。“V”形架的果穗都集中在离地1.2米高度的一条线上,方便工人作业。在园中,我就看到不少工人带着凳子,坐在疏果。


葡萄“V”形架和坐着疏果的工人

由于气候干燥和土壤瘠薄,云南的葡萄种植密度也要比浙江高了许多。以夏黑葡萄为例,浙江温岭一般行距3.3米,株距1到1.2米,每亩种植200株;而在云南则行距减少到2.5米,株距0.7到0.8米,每亩种植300余株。

尽管在浙江种了30余年的葡萄,又到云南种了5年葡萄,陈匡森依然认为在云南种植葡萄最大的难点是在不同气候变化下的技术把控。比如为了提早上市,错开上市高峰期,需要把葡萄盖膜期提前到10月中下旬,那时天气还热,到11月才开始转凉,这导致葡萄开花坐果后会经历一段低温期,会导致僵果的出现。今年在葡萄膨大期时还经历了一场建水罕见的下雪天气,导致今年葡萄的果粒明显没有去年的大。

陈祥地也是温岭葡萄元老级的人物,后来去外地转种西瓜,大概十年前又回到家乡种植葡萄,以“早”取胜。去年开始转换阵地在云南种植葡萄,在建水种了150亩夏黑葡萄,又在东川种了150亩红提。种在建水西湖村的夏黑葡萄正在成熟上市,陈祥地明显还不适应云南的情形,包括种植和市场。


成熟参差不齐的夏黑葡萄

陈祥地的夏黑葡萄园是沙地,就如同把葡萄种在沙子中。这倒无妨,在云南很多地方,无论红壤还是沙地,土壤都非常瘠薄。土壤如同基质,植物所需的大部分营养依赖于人为的补充。我们看到的最大问题是园中的果实成熟度参差不齐,成熟早的已经完全转黑正在采收上市,而成熟晚的果穗还是青绿色,正处于果实膨大前期。陈匡森告诉我们,在云南,后期萌发形成的果穗即便用二次植物调节剂也无济于事。言下之意,这些还是青绿色的果穗只能报废。


陈祥地和他在云南建水的夏黑葡萄园

在浙江温岭,为了能提早上市获得更好的价格,种植者越来越早地把葡萄盖膜破眠,遇到暖冬就会出现因葡萄休眠不足导致萌芽不整齐甚至绝收的情况。显然,陈祥地把在家乡这种“冒险”的理念带到云南。“盖膜时间”也成为在云南种植葡萄的浙江人最大的技术难题。陈匡森认为:最稳妥的盖膜时间是11月中旬,第二年5月初开始上市,每亩的收益1至2万。

但是,对绝大多数背井离乡远赴云南来投资农业的老板或者种植户来说,这远没达到他们的效益预期。


3


蔡总邀请我们来云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他在云南种植红美人柑橘的想法作可行性评估。同行的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徐建国副所长联系了已经在建水县种植柑橘数年的浙江老乡。这块由4位浙江人分别管理的柑橘基地位于建水县盘江镇辽远村,总面积4600亩。与先前看到的干旱不同,这里有南盘江穿境而过,水源充足,小气候环境优越,柑橘幼树的长势甚至超过浙江。


浙江人在建水县盘江镇投资建造的柑橘园

接待我们的老板名叫陈富顺,来自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临海涌泉镇。6年前,他在浙江市场上发现远早于临海本地的无核蜜橘(即温州蜜柑),于是跟踪经销商发现了这块地方。接下来,在建水找地找了三年,终于在2014年初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承包下现在这块土地,种上了宫川、大分温州蜜柑以及这两年很热门的红美人杂柑。2年间,陈富顺已经在每亩土地上投入1.4万元,今年开始投产收益。

陈富顺回答我提出的“为什么要来云南种植柑橘?”的问题时,只用了一个“早”。以大分温州蜜柑为例,在云南建水6月底可以成熟,优质果每公斤价格14到15元,最高年份达到18倒20元,就连在家乡被丢弃的朝天果也能卖到每公斤4元的价格。


陈富顺(右二)为来访的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徐建国副所长(左二)介绍生产情况

在谈到种植的难点时,陈富顺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柑橘黄龙病的防控,云南的柑橘抽梢不整齐,为了防控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木虱,每年需要喷药20余次,红蜘蛛等螨类也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用药成本要比家乡多上三分之二。园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同地块的生长势不同,有些地块由于土质的问题树体就长不起来,刨开土壤看根系也是没有活力。


业主正在刨土查看生长不良的柑橘幼树

与齐整健壮的温州蜜柑不同,园中试种的红美人杂柑长得参差不齐,大的树体可以与温州蜜柑一般大小,小的树体则树冠矮小,枝叶稀疏发黄,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我一直不看好如此娇贵的红美人,加上在云南种植成熟期很可能正处于云南的雨季,反而于品质不利。

徐所长建议蔡总关注一下眼下正处于成熟期的沃柑,并提出如果要在云南投资种植柑橘,必须要寻找相对隔离的地块(方圆5公里没有其他柑橘树),并采用无病毒苗,以防范柑橘产业头号杀手——柑橘黄龙病。


4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远离建水500公里以外的隶属于丽江市的永胜县,见到了另一家在云南种植水果的浙江人。这是一个成功典范。浙江青田人林小波在自己80亩的三年生沃柑园中种出7万元的平均亩产值,我们在园中就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详见文后链接)。


林小波和他种植的亩产值达到7万元的沃柑园

蔡总似乎认准了红美人的品质,认为沃柑的品质不如红美人。其实,沃柑的高效益取决于它的成熟期刚好处于现在这个水果淡季。除了草莓,这段时段的水果市场几乎没有其它时令水果,所有经过贮藏的脐橙、苹果、梨等大宗水果也都进入品质衰退期,于是,这个时候上市而且品质相对不错的沃柑就能称霸“江湖”。

云南之胜,首先就胜在这个“时间差”。

以葡萄为例,山东葡萄8~9月成熟,江浙沪葡萄通过设施栽培把葡萄成熟期提早到7月,温岭葡萄通过双膜覆盖、环剥、控产、激素调控等技术措施,以牺牲葡萄经济寿命以及品质的代价才把成熟期提早到6月。而在云南,简简单单一张薄膜就能在5月上市,稍加“折腾”,就能提前到4月成熟。这种“早”的优势是中国所有葡萄适宜区无法比拟的。柑橘也如此,建水的早熟温州蜜柑7月底成熟,纽荷尔脐橙9月底成熟,均比主产区浙江和赣南早了近2个月。


三月中旬成熟的夏黑葡萄

云南之胜,还胜在良好的“昼夜温差”。

在中国的版图上,海南、广东、广西都拥有良好的光热资源,在柑橘等常绿果树的种植中都拥有优势。但同样是沃柑,广西种出来的产品价格就明显不如云南,原因就在品质不如云南,而造成这个品质差的首要因素就在于“昼夜温差”。云南昼夜温差大,植株生产多,消耗少,糖积累就多,再加上云南雨水少,只要不是在7、8、9雨季上市的果品,想不甜都难。也正因为如此,无论云南的葡萄或是柑橘,经销商都没有内在品质的要求。


建水县农业局师晓彬副局长(右一)介绍建水柑橘的生产情况

正如陪同我们在建水县考察的建水县农业局师晓彬副局长所说的:“建水是南太平洋气候和印度洋气候交集的一个特殊的气候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形成的“又早又好”的果品,足以使其果业在国内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从而造就了云南这块大家“蜂拥而至”的农业投资“圣地”。


5


但是,在国内,“蜂拥而至”总能坏事。

陈匡森介绍说,建水葡萄是前年开始大面积发展的,那一年投产面积只有6000亩,去年的投产面积就已经达到2到3万亩。在主产区——羊街的道路两侧,去年起开满了各种农资店和包装箱厂,讲的也多是浙江方言。建水葡萄的官方统计面积已经达到9万亩,一跃成为建水县的第一大水果产业。


今年刚建园的葡萄园

面积的迅速扩展带来了地租费和人工工资的飞涨,地租费涨到每亩2500元,人工费在用工高峰时涨到每工160元(女工),还出现过被当地人垄断工人只涨不跌的情况,导致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陈匡森还说,由于吃了去年太早盖膜产量低的亏,今年建水的葡萄普遍盖膜延后,除了他们个别几户能在3月开始上市外,绝大多数葡萄园都将集中在5月份上市,可能会导致行情的变化。而柑橘的行情在去年就发生剧变,从往年的每公斤14到15元跌到每公斤6到8元。


萄宝公司的蔡总(中)正在检查葡萄生长情况

还有一个难点是技术。由于建水葡萄百分之七八十是工商资本投入,本身缺乏技术或种植经验,甚至先前连葡萄藤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投资后往往雇用在浙江有多年种植经验的果农做技术指导,而这些果农一般文化程度低,依赖经验操作,对环境造成的变化技术应变能力差,加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备的“难掌控性”,造成真正能胜任技术支撑的人才奇缺。

“蜂拥而至”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和果品行情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上的不成熟给远在云南投资的浙江人带来不断积厚的风险性,或许在今年或明年,建水葡萄就会出现一个阵痛期。鉴于资本“逐利”的本性,一旦遇到行情变化,其中一部分资金就会撤离这个行业,并使整个行业从“非理性”逐渐回归到“理性”投资。


在建水的软籽石榴园

对工商资本在云南的农业投资,我建议必须以长远的投资策略去布局,以品牌的战略眼光去运作,切忌急功近利。云南有着国内无可比拟的果品生产优势,无论从“早”的角度,还是从“优”的角度,都有其良好的投资切入点。“褚橙”的成功除了褚时健本身拥有的光环,云南的气候优势培育出来的良好品质也给了这个品牌最坚实的基础。在品种选择方面,应当避开在云南7、8、9雨季成熟的品种,选择个性突出、有消费潜力的品种,比如高品质的软籽石榴、葡萄柚……

我期望,若干年后,在云南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由浙江人打造的类似“褚橙”的知名水果品牌。

 图文/清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