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学常考症状学总结

 拾花瓣的人 2016-03-31

昨日思考题

能够到达灭菌效果的方法有哪些?请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答案:高压蒸汽法、干热法、电离辐射法、化学气体灭菌法、煮沸法(时间1 h)、2% 戊二醛(浸泡10 h)。


注意:在物理方法中煮沸法要求时间达到 1 h 才能有灭菌效果。在化学方法的药物浸泡法中,大部分药物仅能达到消毒效果,而戊二醛浸泡 10 h 可达到灭菌效果。另外注意 10% 甲醛浸泡仅有消毒效果,但 50~80 度的低温甲醛蒸汽可达到灭菌效果。


2012 年第 58 题 内科学 A 型题

下列呼吸类型与疾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精神紧张——深大呼吸

B. 糖尿病酮症——潮式呼吸

C. 尿毒症——叹息样呼吸

D. 脑出血——间停呼吸



题目解析

A. 精神紧张的患者常为叹气样呼吸(叹息样呼吸),其呼吸浅而快,随后又变得深而慢,伴有叹气声。叹气样呼吸多见于精神紧张、神经衰弱、抑郁症。因此 A 错误。


B. 糖尿病酮症的患者常为 Kussmaul 呼吸,其呼吸表现为深而快、节律规则(如下图所示),是由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肺脏通过排出 CO2 进行代偿所致。Kussmaul 呼吸多见于糖尿病、尿毒症引起的酸中毒。因此 B、C 均错误。




D. 脑出血多为比奥呼吸(间停呼吸),其表现为在正常的呼吸节律中突然出现一次呼吸暂停(如下图所示),是由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所致。比奥呼吸多见于中枢抑制药中毒(吗啡、有机磷等)、脑出血等引起中枢兴奋性降低的情况。因此 D 正确。




本题可参考《诊断学》人卫 8 版教材 P129。


本题答案

D


考点讲解

【2016年大纲 内科学(一)1. 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咯血、昏迷】


本题的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音频中涵盖考研复习的宏观安排,请一定要听一听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8:30 呼吸困难 来自医学生考研


一. 发热

(一)正常体温及变异

1. 一天内下午体温较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度。女性体温高于男性,妇女排卵后体温较高(孕激素作用),年龄越大体温越低(但新生儿体温不恒定)。


2. 正常体温为 36~37 度(腋测法),37.338 度为低热、38.139  度为中热、39.141 度为高热、> 41 度为超高热。


(二)发热的机制

1. 致热源引起

其中 IL-1、TNF、干扰素等称为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其余如病原体、抗原等为外源性致热源。


2. 非致热源引起

可见于颅脑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甲亢(产热过多)、心衰(散热过少)等疾病。


(三)发热的过程

1. 体温上升期

产热 > 散热,体温调定点上移,有寒战,皮肤血管收缩,无出汗。


2. 高热期

产热 = 散热,体温超过了体温调定点,无寒战,皮肤血管舒张,有出汗。


3. 体温下降期

散热 > 产热,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无寒战,皮肤血管舒张,大量出汗。


(四)热型

1. 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 39 度以上,波动不超过1度,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 弛张热

体温维持在 39 度以上,波动超过 2 度,主要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干酪性肺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风湿热。


3. 波状热

高热期、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体温缓升、缓降,主要见于布鲁氏菌病。


4. 间歇热

高热期、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体温骤升、骤降,主要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5. 回归热

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才交替一次,主要见于霍奇金病。


6. 不规则热

无明显规律,主要见于结核病、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五)伴随症状

1. 发热伴单纯疱疹

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脑、流感。


2. 发热伴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见于乙脑、流脑、中毒性菌痢,先昏迷后发热见于颅内出血、巴比妥中毒。


3. 发热伴肌肉疼痛

钩体病。


二. 水肿

(一)概述

1. 水肿概念

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不包括内脏器官的局部水肿(脑水肿、肺水肿)。


2. 机制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为(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凡是影响上述四个因素,引起组织液的生成大于组织液的回收时,就可以产生水肿。


常见于肾病综合症、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二)临床表现

1. 心源性水肿

右心衰引起。水肿首先从足部开始,发展缓慢,移动性小。


2. 肾源性水肿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可引起。水肿首先从颜面部开始,发展迅速,移动性大。


3. 肝源性水肿

肝硬化引起。多有肝硬化腹水、蜘蛛痣、门脉高压等伴随表现。


4. 营养不良性水肿

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肿瘤等)、重度烧伤引起。


5. 其它

甲状腺功能减低可导致黏液性水肿,此水肿为非凹陷性水肿。


三. 呼吸困难

(一)发病机制

1. 肺源性呼吸困难

若为大气道梗阻将导致吸气性呼吸困难,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均凹陷的三凹征表现;


若为小气道、肺泡梗阻将导致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哮喘、COPD;


若为肺呼吸面积减少将导致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重症肺炎、大面积肺梗死、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左心衰所致肺水肿。


2. 心源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首先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典型的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源性哮喘)。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机制和特点如下:



3. 中毒性呼吸困难



4.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脑出血、脑脓肿可导致抽泣样呼吸(神经性呼吸困难);焦虑症、抑郁症、精神紧张可导致叹息样呼吸(精神性呼吸困难)。


5. 血源性呼吸困难

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出现。


(二)呼吸节律


(三)伴随症状

1. 呼吸困难伴双侧哮鸣音

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衰。


2. 呼吸困难伴奇脉

重症支气管哮喘、大量心包积液。


四. 胸痛

(一)临床表现

1. 心绞痛、心肌梗死

中老年人多见,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方、心前区、剑突下疼痛,可向左肩部、左臂内侧放射,多为压榨性、窒息性疼痛。


2. 夹层动脉瘤

疼痛多位于胸背部,可向下腹部、腰部、腹股沟区、下肢放射,双上肢血压差别悬殊。


3. 肺尖部肺癌(肺上沟瘤 Pancoast 癌)

中老年人多见,疼痛多位于肩部、腋下,可向上肢内侧放射。


4. 反流性食管炎

胸痛的部位与心肌梗死类似,但性质为刺痛、烧灼样,与体位有关(在坐位时可减轻)。


5. 胸膜炎

胸膜炎以纤维素渗出为主时胸痛明显,若以浆液渗出为主胸痛不明显。胸膜炎的胸痛会随呼吸加深而加重,可出现抑制性呼吸困难。


(二)伴随症状

1. 胸痛伴呼吸困难

肺栓塞(三联征)、自发性气胸(结核、COPD 可导致)、渗出性胸膜炎、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衰导致肺水肿可出现)、大叶性肺炎。


2. 胸痛伴吞咽困难

反流性食管炎。


3. 胸痛伴咯血

肺栓塞、肺炎、肺癌。


五. 腹痛

(一)发病机制

1. 内脏性腹痛

是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定位模糊、感觉模糊,多为钝痛。


2. 躯体性腹痛

是壁腹膜、腹壁的痛觉信号由躯体神经传入脊髓引起,定位准确、感觉剧烈,局部腹肌强直,随体位变化后加重。


3. 牵涉痛

是内脏痛觉信号传至脊髓节段后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定位准确、感觉剧烈,可有压痛和感觉过敏出现。


(二)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

1. 一般腹痛最明显的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

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痛考虑胆囊炎;


酗酒、暴饮暴食后上腹痛考虑胰腺炎;


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考虑胆道蛔虫;


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考虑消化性溃疡(饱餐痛考虑胃溃疡、饥饿痛考虑十二指肠溃疡);


突发中上腹刀割样疼痛考虑消化性溃疡穿孔;


与月经来潮有关的疼痛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


阵发性腹痛考虑肠梗阻。


2. 腹痛伴血尿提示泌尿系统疾病;腹痛伴黄疸提示肝、胆、胰腺疾病;腹痛伴寒战高热提示有炎症。


3. 反流性食管炎直立位可减轻疼痛;急性胰腺炎者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胃黏膜脱垂者左侧卧位可减轻疼痛。


六. 呕血及黑便

(一)概念

1. 呕血是指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呕出,可见于上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上消化道指 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


2. 便血是指血液经肛门排出,可见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全身性疾病。咯血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和肺的出血,血液经口腔咯出。


(二)病因

1. 食管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Mallory-Weiss(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于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


2. 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胃癌、Dieulafoy(胃恒径动脉综合征)、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见于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消化性溃疡是引起呕血最常见的病因。


3. 上消化道邻近器官组织疾病

胆道疾病、胰腺疾病。


4. 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结缔组织病。


(三)临床表现

1. 呕血与柏油样便

若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得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出的血液多为咖啡样棕褐色,因此凡是胃内疾病出血者,当出血量较少时都可以出现咖啡样棕褐色的呕血。


部分血液会经过肛门排出,形成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后经肛门排出可形成柏油样便,而结肠、直肠、肛管出血则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便。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至少超过 5 mL,出现黑便提示出血至少超过 50 mL,出现呕血提示出血至少超过 250 mL,可根据「5 × 50 = 250」来记忆。


2. 周围循环衰竭

失血量 < 血容量的="" 10%(失血="">< 500="">mL),机体一般可代偿;


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 10%~20%,可出现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此时根据 Hb 确定是否输血,若 Hb < 70="" g/l="">


失血量 > 血容量的 20%,血压、脉搏等指标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可发生休克,此时需要输入浓缩红细胞;


失血量 > 血容量的 30%,患者周围循环衰竭,需要输入全血、浓缩红细胞各一半。


(四)伴随症状

1. 出血伴上腹痛

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老年人无规律的腹痛要考虑胃癌。


2. 出血伴黄疸

出现右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夏科氏三联征要考虑胆道疾病。


七. 咯血

(一)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二)咯血的病因

1. 肺部疾病

肺结核、肺脓肿、肺炎。肺结核是引起咯血最常见的原因。


2. 支气管疾病

支扩、肺癌、慢支炎。


3. 心血管疾病

二尖瓣狭窄、肺栓塞、肺动脉高压。


4. 血液病

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咯血的临床表现

1. 年龄

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扩、二尖瓣狭窄,中老年咯血多见于肺癌(尤其是吸烟者),儿童咯血多见于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常伴有低色素性贫血)。


2. 咯血量

< 100="" ml/d="" 为小量、=""> 500 mL/d 或 > 100 mL/次 为大量咯血。


大量咯血多见于支扩、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二尖瓣狭窄。


3. 性状

铁锈色血痰-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


砖红色胶冻样痰-肺炎克雷伯杆菌,


暗红色-二尖瓣狭窄,


黏稠暗红色血痰-肺栓塞所致肺梗死,


浓痰带血丝-金葡菌-肺脓肿或小叶性肺炎,


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所致肺水肿。


八. 昏迷

1. 昏迷概念

属于意识障碍的一种,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


2. 昏迷按其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轻度昏迷

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角膜反射等可存在。


(2)中度昏迷

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疼痛刺激有反应,角膜反射等可存在,但减弱。


(3)深度昏迷

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各种反射均消失。


思考题

在哮喘、吗啡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大量腹水这些情况中,呼吸浅快可见于哪一种?


可直接在本篇文章最下方的「写留言」处回答哦。有任何试题的疑惑均可以在此处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