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醋溜唐诗27】心是烫的,才能感知并逃离尘世的冷

 旷达致远 2016-03-31

楚子继续“醋溜”唐诗三百首。


第一卷的“五言古诗”部分,我们已经读到韦应物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今天还是读他的诗。


韦应物,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他的前半生是杨康,常伴君王却横行霸道;他的后半生是杨过,心怀苍生而恪尽职守。


变身,始于读书写诗。


变身之前,心是冷酷的,所以对世界混无感觉;变身之后,心是滚烫的,所以,能深切而又悲哀地感觉到世态炎凉。


任何一个人,在这个时候,都会犹豫徘徊,都会痛苦忧伤,是顺应俗世的“冷”,逐渐变麻木?还是逃离俗世的“冷”,寻求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今天读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就是他对冰冷世界的一次很特别的描绘,表达了他的最后选择。他把这次的体验,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山上的一位道士。从这首诗里,我们认识了一个骨格越来越清奇、让人仰视的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这一天又有风又有雨,但是韦应物只说官衙里很冷,因为这个冷意还来自于市井、来自于官场。怎么才能熬过这冰冷的日子呢?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山里的道士朋友。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要说冷,山里才真的冷,道士的生活才真的凄冷,但是这位道士朋友完全无所谓,照样到幽暗的涧底去拾束枯枝残草,回道观煮炼仙药白石。这白石能吃吗?我们觉得不能,在道士眼里就能。这份孤独,这份清苦,对于道士,说不定正是修炼的需要呢。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我得到了鼓舞,我得到了温暖。好吧,让我端一瓢酒,在这风雨之夜,远远地招一招我的好友吧,你能来喝一杯吗?驱一驱风雨之夜的寒冷?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没有什么回音。我的冷需要慰籍,道士朋友却不需要。落叶吹满空山,可是你找不到这个朋友的踪迹,他有他自己的生活。


昨天,我们在‘每日一诗’栏目里读了苏味道的元宵诗,我们注意到了初唐的诗人,已经很幼稚地雕琢诗句,几乎把每一联都写成了对偶句。“火树银花”这样的词,尽管造得特别生动,但是毕竟是造出来的词。


可是,比他小大约90岁的韦应物,在近体诗非常成熟的年代,却喜好古体,行文流畅通晓,今人读来也如口语一般,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一种“淡”,一种随意,是所有的愁苦、伤怀都不会说出来的,也不会压抑着的。他会排解掉,用什么排解呢?追慕、学习隐居的生活方式,佛道的生活理念。


在这首诗里,我们一开始就强烈感受到人生的“冷”,但是诗人想起了道士,通过对道士生活的刻画,让我们懂得,有时候另一种冷,叫“冷寂”、孤独,可以是一种自在,是一种清高,是一种超脱。


韦应物带着我们一起,学会了讨厌和逃避官场的“冷”,学会了追求和享受山野的“冷”。



韦应物也在这种学习中越来越成熟。


韦应物到底还是一个红尘中人,打算通过这封信招道士朋友来相聚、喝酒。他也正是通过和僧人、道士的种种交往,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把官场上积聚的烦恼轻轻冲刷掉,留给我们后人一个干净圣洁的诗的世界。


【今日读诗】


《唐诗三百首》卷一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词句注释】

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风雨夕:风雨之夜。

行迹:来去的踪迹。


【全诗韵译】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醋溜唐诗”,就是楚子遛一遛《唐诗三百首》啦。楚子逐篇开讲这部经典,大概一周讲两篇(以上)吧。目前已经坚持如下篇章(菜单可下拉),读者有兴趣可点击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