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出生地与墓地之谜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6-03-31

姜子牙出生地与墓地之谜

      

       经典电视剧《封神榜》想必我们都看过,虽然是部神话剧,但很多人物都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姜子牙就是其中之一。关于他有很多谜团至今未解,比如出生地在哪、死后葬在哪等等。

 

[出生地之谜]

 

       姜子牙出生在哪里,一定是许多人都想弄清楚的问题,但这段历史公案,没有新的资料谁也说不清。下面我只能连证带猜地来说明,为什么在本书中,将姜子牙的出生地安排在山西石楼县。

(一)姜子牙先祖的封国在石楼县

 

       姜子牙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封在吕地建吕侯国,并以吕为氏。这是学界没有争议的说法。但这个最早的吕国在哪儿,却有两种说法:一是山西石楼县,一是河南新蔡县。

 

       先说石楼县。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的骨脊山附近,处于汾水平原西侧。当年尧舜禹统治的区域,以我之见应该在汾水平原及周边地带(商王朝的区域末及汉水,夏王朝的区域更小,所以尧舜禹的统治区域只可能在汾水平原一带),大禹治水也只能在这一带。《尸子》说: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于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禹治水赞》说:嗟夫夏禹,实劳水功。西凿龙门,疏河导江。梁岐既辟,九州以同。这说明大禹治水,主要是凿开吕梁之山和岐山(汾水平原的岐山),让汾水平原的河水顺利流入黄河;凿开孟门山和龙门山,让黄河在洪水季节能顺利畅通。所以,姜子牙先祖伯夷助大禹治水有功,只能封在汾水平原周边。

 

       古时人们有按地名取国名和定姓氏的习惯,吕梁山之吕与吕国之吕必然有着因果关系;吕的意思是骨脊,吕梁山就是一条大脊梁山。而吕梁山中部有骨脊山,骨脊山就是吕山,又移音为羽山,即舜追杀禹父鲧的羽山。(今江苏有羽山,在大禹时代那里是蛮荒的东夷南蛮之地,大禹是跑不到那里去的。)因此,根据祖先治水受封和吕梁山之吕的关系分析判断,山西石楼县应该是伯夷受封建吕国的地方。

 

       河南新蔡说,最早出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该书说:吕姓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有地在弘农之间,从孙伯夷佐尧掌礼,使偏掌四岳,为诸侯伯,号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赐氏曰吕,封为吕侯。吕者普也,谓能为股肱也,其地蔡州新蔡是也。

 

       该书时间晚,可信度不高,也不知道该书作者从何处得到资料,证明其地蔡州新蔡是也,此前史料中并无此信息,有的只是西周初年在新蔡存在吕国。该书作者很可能把西周吕国当成虞夏之际的吕国了,两者在时间上相差一千多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会发生多少变迁啊,所以很难令人信服。另一方面,大禹的统治区域在汾水平原,达不到河南新蔡,那里还是蛮荒的南方,把有功的伯夷封在新蔡,等于没封。

 

(二)伯夷吕国后来流散

 

       大禹封伯夷吕国后,吕国在夏商时期再无踪影。而且资料显示,在夏时期石楼县曾为鬼方,在商时期为沚国,春秋称屈邑。也就是说,在夏商周三代,这里都不再是吕国了。吕国到哪里去了呢?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意思是说,吕国或许以小国的形式在其它地方存在,或许干脆都沦为平民了,没有吕国了。其它资料也因承这种说法。这说明姜子牙出生时,他的先祖们建立的吕国还存不存在,都很得确定。

 

(三)伯夷吕国可能迁往新蔡县

 

       伯夷吕国在石楼县,这个地方北临鬼方,鬼方人必定长期入侵和骚扰吕国。夏王朝中后期重心向黄河以南的洛阳地区转移,吕国很可能在鬼方人的压迫下,随着夏王朝向南迁徙,到达新蔡县立足建国。但由于国家很小,没有重大事件,所以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但并不是不存在。

 

       进入周王朝,因为书写越来越频繁丰富,吕国才重现史册。现在西周史料中,多处可见吕国,直到公元前六五六年被宋国所灭。现在新蔡也残存有许多吕国遗迹,如大吕亭、小吕亭、吕都城等等;在新蔡县及其周边以吕氏命名的村落、集镇、湖泊、河流、桥梁也有很多,如新蔡城西有吕湖、吕沟、吕岗、吕塘坡,城东有吕寨、吕沟桥、吕家桥、姜寨,城南有吕河、吕台等等。根据这些史料分析判断,新蔡吕国的疆域大致是:南至息县北部,北与项城县接壤,东至临泉县南部,西与平舆县交界,南北约百里,东西约一百二十里,这正是一个侯国的范围。

所以,河南新蔡县肯定是姜子牙出生备考地之一。

 

(四)伯夷吕国可能部分留在石楼县

 

       有学者说,吕国在石楼县时,已被邻国蒲国吞并。在吞并的过程中,一部分逃往南方新蔡,一部分就在本地做蒲国国民。此说并非虚妄,因为周宣王时,将新蔡吕国改为甫国,这证明新蔡吕国与有某种关系。刚好同音近形,是巧合吗?也许正好证明蒲国吞并吕国的历史。

 

       如果此说成立,伯夷吕国的故址,仍然是姜子牙出生备考地之一。

 

(五)伯夷吕国的一支迁往南阳市

 

       西周时期,周穆王封某支姜姓吕氏族人于河南省南阳市西的吕城(董吕村),建吕国。该吕国于公元前六八八年,被楚文王所灭。南阳吕国的历史清清楚楚,明白无误。

 

       该吕国出现后,与新蔡吕国同为吕国。(这在历史上有先例,如商时有两个微国,两个黎国。)这从侧面印证,伯夷吕国确实流散了,而且流散成为几支。这一支当然是伯夷吕国的后裔,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没有与同宗族的人共同生活在新蔡吕国,而是生活在另一个地方,没有建国。可是他们生活在哪儿呢?姜子牙也有可能出生在这支族人中,这是的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群人受封之前生活的地方,也应该是姜子牙出生备考地之一。

 

(六)伯夷吕国的流民流散到卫辉市。

 

       河南卫辉市,一直被很多人看作是姜子牙的出生地。《吕氏春秋·首时》就说:太公望,河内汲人(卫辉市)也。甚至《竹书纪年》和《水经注》等重要史书,都明确记载姜子牙为汲人,而且对姜子牙钓鱼的磻溪都有生动描写。所以有许多学者和吕氏后人,都认为卫辉市是姜子牙的出生地。如洛阳《吕氏宗谱》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台湾《吕氏族谱》称:太公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台北市《姜太公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1990年第三届全国吕尚学术研讨会暨吕氏宗亲会在广州潮州卢岗召开,编辑出版的《吕氏族谱》写明:太公吕尚公,河南汲县人。卫辉市境内保留的姜子牙遗迹也有很多,如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望表等。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姜子牙诞辰之日,许多海内外后裔组成的姜氏、吕氏宗亲会都会前往寻根祭祖、旅游观光。

 

       卫辉市在商末时为畿内鄘邑,不是吕国,姜子牙怎么会出生在这里?听起来很奇怪。其实不奇怪,因为伯夷吕国流散后,一些吕国流民很可能流浪到这里来谋生。哪此姜子牙就可能出生在这里了。

 

       所以,卫辉市也是姜子牙出生备考地之一。

综上所述,姜子牙最可能的出生地至少有新蔡、卫辉、石楼等四个地方;因为伯夷吕国流散,甚至任何地方都可能是其出生地。所以要确定姜子牙的出生地已经很难。为此,考虑到石楼是最早吕国的所在地,所以本书中将姜子牙的少年时代放在吕梁山西麓的石楼县,至少这里是他祖先的祖国,其地名又与其氏相呼应,个人认为比较合适。虽然这并不一定是历史真相,却是历史的可能。

 

[姜子牙墓之谜]

 

       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那么姜子牙墓在哪里呢?

1、各地都出现了姜太公墓,如丰京、咸阳、卫辉等地,古书《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礼记·檀弓》等也曾有记载,具体位置尚存争议。

 

2、卫辉姜太公墓:河南卫辉市太公镇太公泉村西南1公里处的荒坡上,有太公墓。墓封土高2米,占地约200平方米,北邻钓鱼河,东望卫水。墓前立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 卫辉知府所立周太公茔葬处墓碑。《卫辉市志·文物》载,在卫辉城西太公镇吕村西一公里的黄土岗上,墓前有周姜太公茔葬处碑,为清康熙年间卫辉知府立。据《河南通志》载:在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徙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吕村,为姜太公故里,因故里在汲,墓可作进一步考证。

 

3、太公衣冠冢:在临淄齐国故都南15里,今闻韶街道张家社区以南。封土现高18米, 南北50多米,东西55米。在1986年于冢墓东侧出土两件汉代陶壶,因此被认为是汉代所筑。近年新建太公纪念馆,成为研究和凭吊姜太公的地方。

 

4、丰京太公墓:《礼记·檀弓》: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

 

5、咸阳太公墓:《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载,太公墓在咸阳县东北。《礼记檀弓》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元和志》载,墓在县东北十里;《寰宇记》载,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通志》:在文王陵东北。

 

《陕西通志》卷九十一《艺文七·碑记上》载,咸阳之北,毕原之上,周文王、武王之陵在焉,而周公、太公之墓亦在。

 

6、镐京太公墓:《诗氏族考》()卷五《人表考》载,尚父姓姜,名望,字子牙,号太公……《易林》曰望,《抱朴子》曰姜公,亦曰姜老,……封于齐。卒年百余岁,葬镐京,陪文王之墓。唐上元元年,尊为武成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昭烈武成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