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屠呦呦的灵感是怎么来的?杂谈34

 addccde 2016-03-31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至此了结。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屠呦呦的重大发现是怎么产生的,她的灵感之源是什么。下面,我综合一些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六十年代,中美两国发起了一个类似的工程,就是找到治愈疟疾的良方妙药。起因就是美国在越南发起的战争。越南人打丛林战,那里蚊虫肆虐,疟疾很容易流行,也很难治愈。美国人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筛查了30万种化合物,无功而返。中国用人海战术,筛查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中草药。也无功而返。到了七十年代,因为屠呦呦的一个灵感,这个难题突破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保住了。


灵感,伟大的灵感。胜过千万人的努力。


爱迪生很早之前就讲过,“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对这句话我们比较熟悉,但其实这句话不完整,还有一半是这样的:“但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屠呦呦的成功就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灵感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跟教育又是什么关系?


我是一个高度依赖灵感的人,我的很多文章和讲课,都是灵感驱动的结果。我的灵感之源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就走在路上,或者随便浏览,突然就有一个想法冒出来。然后必须马上记在本子上。只要记下了,就跑不掉了,然后我写文章和讲课就胸有成竹了。


普通人是用逻辑思考,天才是用直觉思考。逻辑主要是用来证明一些东西,创新主要靠直觉。韦钰教授研究这方面比较多,她讲语文、数学都得100分的,未必就能创新。因为语文、数学好,主要是逻辑思维方面发达,记忆力发达,但创新未必行。数学家丘成桐也讲,很多重要的创造发明是学者在有深厚感情的潜意识中完成的。他说的潜意识,就是直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蓦然回首,就是潜意识爆发,灵感来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讲李白喝酒的时候会来灵感,这我不信,因为我喝酒的时候全无灵感。我觉得这更像一个比喻,就是讲一个人在一种类似喝酒的情感亢奋的状态下,会灵感迸发。这是可信的。


我在教育领域十多年了。最近两年我的创新不少。创新跟积累有关。但这个积累,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积。杨振宁讲,“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变成直觉。”我的体验是这样的,几乎所有的教育理念,我都要转变为我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变成自己体验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就是我经常说的通透。


通透是灵感之源吗?我觉得很大程度是这样的。通透之后,直达底层,这个底层,不仅仅是显意识的领域,更是直达潜意识层面。我经常谈底层代码,表达结构,思维方式,并且提醒大家不要机械去理解,去套,一个考虑就是这个。要通透,在更深的层面建立联结。


基本的知识是信息,目标和意识帮助我们聚集信息。但是,灵感让我们完成作品。


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显意识层面。如果思维逐渐下沉,沉入到潜意识与直觉层面,也许解决问题的灵感就会突然降临。


屠呦呦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呦呦这个名字,来自于《诗经》,那个蒿,就是青蒿,就是后来她提取抗疟药的青蒿。怎么会怎么巧合?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屠呦呦从小就目睹了中医中药的神奇,所以她信。后来又进入了北京大学研究中医药。从名字开始,到童年到大学的经历,这背后都有一种情感。这个情感,让她接受任务,去研究抗疟药的时候,她很自然想到要从中医药找到答案。对别人也许只是任务,对她来说有情感在里面。


青蒿最初的实验失败了。不少其他研究者,对青蒿质疑大于相信,就不再去深究了。而屠呦呦没放弃,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一份情感,就是更相信。情感会进入潜意识,在那里蛰伏,直到有一天,屠呦呦被灵感击中。她看到古人用青蒿治病的时候,只是挤汁,而不是传统那样煎熬,问题是不是出在温度上?带着这个疑问,她重新做了实验,经过不断完善,最终证明思路可行,大获成功。


如果我们事后看,觉得屠呦呦只是好运气罢了。那个想法好像没啥特别的。但是,为什么这个灵感就不会击中你呢?你站在苹果树下,一百个苹果砸你的头,你能够想出万有引力定律吗?


很多人不懂创新的这个特点,总觉得灵感没那么重要。实际上,灵感恰恰是创新中最宝贵的因素。


是的,围绕这个研究,有数以千计的人付出了汗水。为这个研究做出了贡献,但是,这全部的汗水,加起来都不如这一个灵感。因为诺贝尔奖奖励的是创新,不是勤奋。


创新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区别只是大小而已。比如学习中,一个题目的解法,一个单词的记法,都有可能需要创新。现在很多学生,被大量作业挤压,其实学习效率非常低。最重要的是通透,深入到知识的底层,与概念和知识产生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不要忽视灵感的意义,一个灵感可以保住几百人的生命。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灵感可能完全改变我们自身的命运。


灵感有没有办法教?能教,但不能是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大量作业。关键是通透。光通不行,还要透,越深越好。让信息进入到潜意识和直觉层面,与我们的身心产生底层的联结。


我在网校主要教的是这种东西。但这种东西表述起来不那么容易,我只能尽力而为。


萧愚 2015-1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