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训练

 江山携手 2016-03-31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里,作文教学既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历次考试检测的重要板块内容。对此,教师尽管明确此项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且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教学往往缺少综合的、系统的、充满生机的训练方法,总是以点为点,不能以点到面,导致学生作文实际水平提高不快,学生作文仍然存在照搬照抄、敷衍应付现象。这些负面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德造成严重损伤。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训练,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极大地开发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一、把握新课标要求,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要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作文课教学中,老师常常为了贴近并有利于中考,适应考试的需要。注重作文训练的短期效应,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客观过程。追求短期出效果,快速出效果,以牺牲学生写作兴趣为代价,人为地圈定题材范围,并提出完全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作文要求,只要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就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错位。教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作文思维,并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作文表达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客观事物、广阔社会的观察、思维和理解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写作潜力的挖掘和开发。本来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了解和认知水平是很有限的,常常在作文里表现出题材单一,素材单薄、人物呆板,景物静止,语言直白,缺乏新意等不足。即使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文,文章也缺少亮点,总是千篇一律。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明确作文教学目标,在三年初中语文作文训练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为重点。作文训练既要拟定长远计划,也要制定短期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确定阶段训练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二、把克服畏难心里和激发习作兴趣结合起来

 

农村初中学生面对作文训练普遍存在着畏难心里。存在这种心里主要源于自己对有限的生活圈内的人、事、物缺乏全面的、细致的、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拓展和延伸;学生对人、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现象表面,缺少对各种事物之间联系的归纳和概括,感性知识强于理性思考;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名言警句、精美短语的积累也不够;课外阅读少,在自己的头脑里,缺乏写作的材料,也就是素材;习作方法单一,对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缺少整体把握,即使心里有很多想说的话,能理出思路,但受限于表达,也不能清楚、有序、完整地表达出来。他们在作文时,写出来的话总给人零乱的感觉,语言枯燥,内容单调而毫无生趣,缺少了初中学生作文应有的灵性和情味。因此,在习作训练时,学生存在这种畏难的心里障碍就在所难免了。在具体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首先就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畏难心里。

学生习作是学生对平时的观察和积累的有序整合,更是他们对原始认识的创造性地提升和归纳。这个能动的过程首先要有创作的欲望,这种欲望来源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作文的灵感。因此,引导学生作文,必须广泛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达到让学生在兴趣创作活动中化解畏难的思想,从而发掘出学生创作的热情。可以说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成了作文训练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实际生活中,学生都是有思维,有个性、有感情的个体。他们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认知兴趣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根据这些兴趣点,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认识、体会和感受。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完成及时,效果也较好。


第二,从活动入手,广泛开展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如: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认识母亲”、“谈莲花”、“说不尽的桥”、“走进春天”等等开展说话活动,演讲比赛;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享受到活动的快乐,并学到知识。教师可引导他们写出活动的过程,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节叙述出来,写出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和感悟。这样实践的结果是学生有说不完的话,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更是写出了真情实感。


第三,组织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参与作文的互评互改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作文的长处和不足,便于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互评互改的活动中还能养成想说、敢说、要说的习惯,从而克服习作中畏难的不良心里,同时还能够有力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氛围的形成。
 

第四,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点。学生的作文中即使有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哪怕是一句话写得精炼得体,也要不吝激励之词。及时、正面加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作文的畏难心里。

第五,增加学生作文展示的机会,增设学生作文展示的平台,广泛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每次作文讲评,尽量多的选取范文予以积极评价;开设学生作文园地,把每次的优秀作文在园地中展示出来。同时,也不能放弃进步生的作品,而要积极评价其亮点,给予醒目展示,从而激发学生整体习作训练的兴趣;

第六,教师要经常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教师自身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和亲和力,从另外的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作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解除学生习作训练时的畏难心里。


三、把阅读教材和习作训练结合起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这一套语文教材,有着很强的系统性,特别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集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于一体。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选取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篇目,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排学习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以教材中选取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依次选取了《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孔乙己》八篇课文。散文诗《风筝》饱含温馨、真挚而美好的亲情,语言生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时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里;《社戏》有人物性格的刻画,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作者对阿长的真诚的怀念。叙事中刻画人物,但主题较前几篇有所提升,尽管笔调温馨,笔触已伸向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藤野先生》表现作者对先生的真挚怀念,在赞扬先生的同时,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爱国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深刻的社会背景;两篇小说《故乡》和《孔乙己》更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矛头直指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主题从原有的童年时的有趣、欢乐发展到为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散文诗和散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有趣,符合学生阅读口吻,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把握语言的、人物的、情节的特点;小说的内容、人物、语言、情节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了发掘,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增强了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对此,在辅导学生作文训练时,教师把这一发展的脉络梳理出来,浅显地加以分析并用以而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升华主题,学习课文是怎样选取材料刻画人物而表现人物性格的;课文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怎样在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写出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的语言等。这样以范文为例借以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有水到渠成之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学生读过的文章,熟悉的段落为例加以指导,才更易于学生接受,乐于学生接受。因此,习作训练要紧密联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为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写出有别于教材内容,具有自己个性和风格的文章。

 
四、把作文训练与阅读家乡传统生活文化结合起来


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是提示学生作文组织材料最为常用的方法。而学生最熟悉的人、事、物在哪里?就在学生自己家乡的生活环境中。因此,了解家乡的传统生活文化,使之成为学生作文丰富素材来源的重要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家乡传统生活文化,就是要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阅读风土人情、发掘人文知识、清楚民俗风情、探究典故传说、知晓名人轶事、探寻历史遗迹等。通过大量阅读自己的家乡,明确家乡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对家乡的真挚情感,从而把这些生动的素材融进自己的作文内容之中。这些原生态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要把自己获取的知识完整、具体而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当然也离不开作文常用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如果机械地进行写作方法的传授,学生不仅难以接受,效果不明显,而且导致束缚学生思维,造成学生作文生搬硬套,即使写出的文章也是缺少灵性,缺乏生动的。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听到的传说故事,看到的文物古迹记录下来。同时将现存的材料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记叙,如何描写,怎样议论,以实例进行下水作文。这样做的结果,把抽象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浅显化了,在顺其自然的示范中,学生学到了习作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要将自己熟悉的材料变为文字,他们有话可说了,写出的文章情节清楚,内容具体,语言自然不乏生动。因此,阅读家乡传统生活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而且通过写家乡的人和事,使他们感觉到作文易写,好写,增强写作的信心,最终达到乐写。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概括的习惯,为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激发创作热情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常规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延续性也强,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长期坚持研究作文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并付诸教学实际工作。进一步改革教学思路,把传统与创新、实际与想象、鼓励与激趣、传授方法与学生练笔、确定目标与开放作文等方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完成好作文训练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