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唐宋诗词鉴赏大全(四)

 弘净 2016-03-3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诗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 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第二句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的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第二句表现出乌衣巷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作者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继续绘景,飞燕形象的设计,好象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俭梳妆:“俭”作“险”;俭梳妆意为奇形怪状的打扮。诗人以贫女的口气自叹,实际上抒发诗人自己对世间趋时的庸俗、高尚反受冷落的感叹。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后人广泛引用。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畅饮和劝酒。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张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酬。归隐者自称对万事已不关心,恬淡达观,但又未完全超脱。用“渔歌入浦深”来劝慰张少府,也含有自慰。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诗题一作《猎骑》。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如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这首山水名篇,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全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白云青霭的万千气象,“隔水问樵夫”乃点睛之笔。“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勾起征夫的离愁了。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此诗戍者不得还乡的怨情,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同样是看风景,诗人有不凡的感觉和发现,尤其是结句,简直很难用一幅画通过视觉形象将它表现出来。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咸阳城西楼晚眺

                                            徐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万里之愁,其意何在呢?诗人笔下分明逗露──“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早已道破,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不过是想象之间,似焉而已。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略类江南。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盖蒹葭秋水,杨柳河桥,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愁怀无际,有由来矣。

   “溪云”两句将景色迁动,心情变改,捕捉在句中。使读者,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遂有不朽之名。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这首诗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第四句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这首诗是一幅秋夜旅人泊舟图,时间、环境、心绪表现无遗,夜半古寺的钟声,将人引入悠远的意境。全诗含蓄、精炼、自然、耐人寻味。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相思不眠之际,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注释】:见高二上语文读本。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这首诗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据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应作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宫中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简析】:有宫中秘事要互相倾述,却怕鹦鹉学舌,不敢说出来。在极有情趣中留给人们作种种想象去探索宫女们内心隐秘的天地和痛苦。

 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在这首诗里,我们却看见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诗人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的还不止以上这些。这首诗还有一个言外不尽之意。它最后说,两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为在“鹦鹉前头”。而谁都知道,鹦鹉虽会学舌,并不会告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这显然是一个托辞。从这一托辞,读者自会看到:在这幅以“花时”、“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风光旖旎的画图背后,却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的。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北宋

                                         有志    

                                            无名氏

                     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

                     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赏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为夷陵县令时,写给朋友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酬答诗。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更有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此诗的首联写山城早春的荒寒与冷落,颔联写冬去春来之际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颈联抒发身在山城的孤寂和乡思,尾联是诗人自作宽解。

    艺术特点: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是此诗的显著特色;情感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工于发端。首联一问一答,起得自然超妙。

                                    春日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