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是可以这样写

 湖光月影入窗来 2016-03-31


昨天诊断“切”字时,提到“爱”字,意犹未尽。今天容我把“爱”字展开说一说。

看书画频道一档书法比赛节目,几名入围少年在命题书写的作品中,“爱”字都少了一点。评委当场指责此写法为错者有三。最后一次评委说,你们还小,要写规范字。

 






 

至于在“书法比赛”中该不该要求选手写“规范字”,本诊所不再妄加评述了。重点还是看字写的有没有病。

孩子们真的错了吗?如果说错了,为什么都错在一个地方上了?我先不作答,先看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吧。

 











 

这几个古人写的“爱”字,有的一点不少,有的少了一点。那么,是少一点的错了呢,还是一点不少的错了呢?我说,都没有错!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字的结构。它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从上到下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爫、冖、心、夂。

钟繇的“爱”,四个部分没有任何穿插,“心”就一点没少。而其他书家的“爱”,“心”和“夂”有了穿插,就少了一点。这不是书家的疏忽造成的,而是有意为之。因为“夂”的第一撇穿过了“心”,如果再把“心”的右点写上,“心”就成了“必”字。所以,原则上是不能再写右边那一点的。古人在这样的时候,采取了“用行书的笔意写楷书”的办法。即“心”的第二个点写完后,顺势做掠笔撇下,使这一撇穿过“心”的部分取代了第三个点。隶书是汉字演变的关键过程,我们也可以从汉隶中找到作证。

 





《西狭颂》和《张迁碑》中的“爱”字也都少了一点。我们不好说从钟繇到赵孟頫的楷书,是不是沿袭了隶属的写法。也不好说他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是否心存“用行书的笔意写楷书”之念。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么写是没错的。

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当代书家写的“爱”字。

 






康殷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的“爱”字,都与钟繇的写法相同,“夂”的第一撇没有穿插到“心”里,所以没有省点。



而房弘毅先生和田英章先生的“爱”字,“夂”的第一撇穿过了“心”,于是,都省却了右边的一点。

经过以上诊断,这几个入围少年的“爱”没有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