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佳趣——乾隆皇帝陶瓷品味

 独孤式 2016-03-31


清高宗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在位六十年(1736-1795)。退位之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帝,仍然掌握政权。是长寿且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因此有十八世纪皇帝的称号。在位时,曾经亲自考订文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置清宫典藏;故也有人把他看成是首席博物馆馆员。特别是分别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与南京博物院中的传世藏品,因多数皆可追溯出乾隆皇帝亲手典藏的痕迹,而明显地反映出他鉴赏文物的经过。

堪称历史上最喜欢作诗的乾隆皇帝,传世留存有近两百首歌咏陶瓷的御制诗。其中多数皆针对古代官窑而作,诗中,他不仅考订作品的窑口与年代,也表达出个人对釉色、皮壳和烧制痕迹的看法。且因多半从「官窑」的角度切入,故透过御制诗,能了解乾隆皇帝探索官窑历史脉络的想法。

特别是,乾隆皇帝降旨刻诗,并非整批送交,而是分次交办清宫专门负责的如意馆和懋勤殿处理,间接反映出镌刻御制诗背后所存在加以选择的意向。乾隆皇帝选择的品味,从以北宋汝窑、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类型作品居多中,得知他在晚明鉴赏观之上,其实意图透过对宋朝官窑的追溯,为乾隆官窑,创造出一个可以依循的典范。同时,因御制诗瓷器所见纪年铭款,多半出现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以后,故能和造办处档案记载相呼应,说明乾隆皇帝降旨镌刻瓷器,其实与他积极重建清宫典藏密切相关。

总之,以现代语汇整理御制诗中所传达的鉴赏观,大概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重点:一、优质陶瓷象征帝王的德行。二、不同的器形与釉色,代表不同的人格特质。三、鉴赏陶瓷绝非玩物丧志。

《珍陶萃美》和《精陶韫古》两本图册,绘制于乾隆五十年代。每一本画有十件瓷器,每页作对开装裱,上页为品名与图画,下页纪录尺寸、釉色、形制、款识和前人的品评。画中收录的作品,透过原载品名,得知为定、官、哥、钧、龙泉窑,以及明朝宣德、万历官窑制品,从中展现出来的艺术品味,其实与乾隆皇帝降旨镌刻御制诗对瓷器的选择一样,深受晚明鉴赏观所影响。透过图册与画中瓷器的对照,具体地传达出乾隆皇帝的鉴赏品味。

南宋 官窑 青瓷龙纹洗

4.7cm,口径18cm

- 钧窑天青海棠式碟

2.6cm,口径 22.5*12cm

万历 青花梵文碟

3.1cm,口径15cm

南宋 官窑青瓷葵口洗

3.4cm 口径12cm

北宋- 定窑系白瓷划花如意枕

14cm

南宋 官窑 青瓷弦纹贯耳瓶

26.6cm 口径9.3*11cm

东汉 绿釉陶罐

38.7cm,口径27cm

北宋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洗

6.9cm,口径23*16.4cm

北宋 青白瓷水波纹枕

11.2cm 17cm 11cm

宣德 宝石红釉碗

7.6cm 口径17.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