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下)

 老骆驼4753 2017-06-22



      乾隆在搜求古代瓷器的同时,十分重视本朝制瓷业的生产情况。景德镇荟萃了国内的名师巧匠,由皇帝派专人(唐英和老格)主持窑务。这一时期, 不仅明代曾经失传的官窑生产工艺得到全面恢复, “复古”的“不易”已不复存在, 而且新工艺新品种还不断推出, 不用玛瑙末同样也能烧制出宝玉般晶莹的釉色效果。文献记载宋代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值得一提的是在唐英督陶期间, “其规范, 则定、汝、官、哥、宣、成、嘉靖、佛郎之好样, 萃于一窑; 其彩色, 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 随宜而施……有陶以来, 未有今日之美备”。景德镇御窑厂所造瓷器, 在造型、釉色、绘画、工艺等方面, 真正做到了仿官超官, 仿汝超汝, 即使是当时被视为神明造化、秘不可测的“窑变”等技术, 其规律也已为人们所掌握。


珍陶萃美


      因乾隆酷爱宋代五大名窑的产品,所以诏令御窑厂仿烧五大名窑的釉色品种。为了迎合乾隆的意思,御窑厂生产了许多创新样式的品种,很多器物都是奉乾隆的旨意而专门烧制的。往往由“大内出样,荐御窑厂烧制”,皇帝本人直接参加了瓷器的生产过程,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情况。虽是仿烧,并非与宋代一模一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与发展。同时仿烧各种工艺美术品求精、求奇、求巧,如仿玉石、古铜、戗金、镂银、漆器、螺钿、藤编、竹木等特种釉色层出不穷,模仿效果逼真。象生瓷中仿花生、石榴、藕、海螺、蟹等物品,制作精巧、维妙维肖,与原物难分伯仲,令人叫绝。这种瓷业繁荣、求新求变的大势正是乾隆一朝鼎盛发展的具体写照,反映出了盛世之君对陶瓷器钟爱而产生的特别效果。

      作为当时亲力亲为督造仿烧古瓷的君主, 面对这样的陶瓷, 自豪和陶醉之情溢于言表:“铁足腰围冰裂纹, 宣成踵此失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 复古诚知不易云。”(御制诗四集卷之三十九《咏官窑瓶》)这种自豪和陶醉, 除了有他面对的陶瓷制品的确精美等因素外, 他是会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的, 因为这些制品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他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他是当时的皇上。



      乾隆帝对陶瓷的钟爱还实实在在表现在他的诗作中。乾隆爱写诗,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水平自当别论。在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仅题咏陶瓷器物的就有199首,时间跨度从乾隆七年到乾隆五十七年, 年龄从32岁到82岁, 年轻写到年老, 可谓乐此不疲,足见其对陶瓷的酷爱与欣赏。


北宋 青白瓷枕


宋~金 定窑 系白瓷划花如意枕


      乾隆不光作诗,而且还把诗作直接镌刻或烧制在自己喜爱的瓷器上。每得到一件宋官瓷,特别是五大名窑的作品,他必要赋诗一首,同时命工匠把诗镌刻在器物上,传之久远。如他的《咏小官窑瓶》曰:“三寸犹然未满之,簪花雅合砚傍披。官窑今已晨星看,以小怜他耐久时”,表现出了乾隆的珍爱之情。现珍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上,几乎件件刻有乾隆御题诗句。

      耐人寻味的是,诗中,乾隆不仅考订作品的窑口与年代,也表达出个人对釉色、皮壳和烧制痕迹的看法,且因多半从“官窑”的角度切入。因此透过御制诗,能了解乾隆皇帝探索官窑历史脉络的想法。


北宋 汝窑 青瓷无纹水仙盆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北宋青白瓷枕”上刻有:

      磁枕出何代,哥哥类董窑。

      金丝铺荇藻,铁足节。

      文并榴重,尔非翡翠浇。

      赠宜漆园吏,梦婕态逍遥。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北宋青瓷无纹水仙盆”上刻有:

      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

      便是讹传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

      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

      乱棋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汝窑天青釉碗”上刻有: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上刻有: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他往往能就一物一事, 引发出联想和感慨。而这种联想和感慨, 又往往具有较为积极的意蕴, 有时还不乏自警和自励。

      他在咏“南宋官窑青瓷葵口洗”时就暗含隐喻:

      宣和陶器用功巧, 修内督之奄竖伦。

      设曰葵花喻忠赤, 师成辈岂果其人。

      北宋宣和年间, 徽宗昏庸, 奸佞乱政, 直至断送江山社稷, 徽钦二帝被虏, 如此奇耻大辱, 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不可能忘记。葵花是7月的花神。古诗云:“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在中国古典文学上,葵花表现的是一种倾慕之心。青瓷葵口洗以葵花造型,  但负责督造此葵花洗的太监们对主子是否忠赤, 可就真得大打问号了。乾隆以南宋官窑青瓷洗葵花造型比喻忠贞,这对徽宗来说简直无异于辛辣的讽刺。


南宋 官窑 青瓷弦纹贯耳壶


      特别是,乾隆皇帝降旨刻诗,并非整批送交,而是分次交办清宫专门负责的如意馆和懋勤殿处理,间接反映出镌刻御制诗背后所存在加以选择的意向。乾隆皇帝选择的品味,从以北宋汝窑、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类型作品居多中,可以看出,他其实意图透过对宋朝官窑的追溯,为乾隆官窑,创造出一个可以依循的典范。

      总之,乾隆的陶瓷鉴赏观,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优质陶瓷象征帝王的德行。二是不同的器形与釉色,代表不同的人格特质。三是鉴赏陶瓷绝非玩物丧志。酷爱艺术的乾隆皇帝凭借盛世之昌隆,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艺术,其艺术水准与鉴赏能力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平。而当时大众的审美是以皇室宫廷的艺术品位为中心,可以说,乾隆皇帝艺术品味确立和引领了18世纪的美学标准。


《艺术品鉴》2012年10期*物志*栏目

(版权所有  如若转载  请标明出处)

———————————————————

2017,《艺术品鉴》杂志全面改版,现正在火热征订中,详情请致电029-89180088,欢迎咨询。

感谢一路上有您陪伴,即使风雨兼程,我们也从未感到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