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岁左右的小娃只会玩?你太低估他们啦!走进3月IC主题课--衣物

 昵称30501711 2016-04-01
家庭是孩子们品格塑造、安全感建立及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场所,衣物则是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部分。选择衣物、学会独立穿脱衣物,不仅锻炼孩子的手部动作,而且会增强孩子的成就感,提升自我照顾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三月心元IC班(独立行走~3岁)孩子们的学习主题便是“衣物”。


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与衣物相关一些知识,提升他们的相关能力呢?老师们在各个领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我们一起去看看可爱的小不点们都做了哪些活动吧。


1
日常生活教育区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说:一个孩子能够独立地完成某项工作,其自尊和自信就可以得到发展。通过发展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即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蒙氏教室里,穿脱衣物、折叠衣物、整理衣物筐等都是日常的工作,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孩子自己穿脱及整理衣物,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加自信心


(点击了解:20个月蒙氏宝宝的一天--孩子的潜能,超乎想象!


2
手眼协调区域


手、眼、脑协调是一种特殊的技能,即当眼睛看到物体后,通过大脑皮层中的感觉中枢,进行由手操作的运动来完成整个协调活动,是孩子多项能力发展的基础。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曾提及到:“双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给予心智的工作永远不要超过给予手的工作”。在这个区域,我们增加了很多和衣物相关的元素。


在贴工盒的工作中,增加了很多衣物相关的图案。孩子们通过胶水把自己选择的图案以一定的顺序粘在纸上,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及对美的鉴赏能力。

孩子通过缝纫的工作,可把衣服的几个部分通过针线连在一起。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感官袋是将一些物品放在袋子里,孩子在看不见的情况下通过手指来辨识是哪一种衣物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触觉的一种练习,更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触觉感官经验并使其精致化。在这个工作中添加了很多衣物的复制品,如帽子、鞋子、裤子等:


  • 分类物体感官袋:孩子手伸进神秘袋,然后说出手指触摸的衣物名称;或者老师说出名称,孩子从袋子里找出来;

  • “配对物体感官袋:孩子从袋子里找到和老师指定款式相配对的衣物。




3
语言教育区域


词汇是人类大脑活动的基础,思想通过语言得到发展,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们每天在午睡前都会说说自己身上的衣服:棉背心、运动裤、秋裤……也会讨论老师和同伴的衣物,短裤、袜子、毛线衣、围裙……


孩子和妈妈的联接最为密切,凡是妈妈身上佩戴的物件,孩子认识起来也最为容易,有的小朋友经常说,妈妈背的包很漂亮,妈妈穿着裙子很美丽……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说说与妈妈的衣物有关的话题。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认识了很多衣物的样子及词汇。


在这个学习区域老师们增添了很多种类的衣物复制品和衣物的卡片。


乐乐(化名)拿起帽子复制品戴在小朋友的头上说:“这是帽子,是戴在头上的。”


认识了一些实物及复制品后,进入到了卡片的学习。在我们看来这些只是简单的卡片,但却是孩子们从三维学习(平时看到的立体实物)过渡到二维学习(简化为卡片)的过程。


琪琪(化名)当小老师,给小弟弟和小妹妹们示范语言卡片的工作。


4
自我表达(艺术)区域


这个领域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到另外一种不同的自我表达的方式,并且培养孩子对于美的欣赏。我们带领大家做一些衣物相关的小手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一件件美丽的小手工,别提多有成就感了,有的小朋友做的时候就想着要送给家人呢~~


大家一起动手装扮衣物


用轻粘土装饰帽子



制作小拖鞋


孩子们自己制作帽子


孩子们利用褶皱纸、固体胶、双面胶制作春天的裙子,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


 

我们把自己设计的衣物穿戴在身上,跟着音乐大胆地表达出来。



衣物的主题还在延伸,我们希望孩子们将衣物的工作更多地体现在家庭中,选择衣物、独立穿脱衣物、整理衣物等等,在这个孩子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主题中,真正体会与爸爸妈妈的亲密而独立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