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作文从幼儿教育开始

 江山携手 2016-04-01

作者:王国斌

写好作文从幼儿教育开始

四川省资阳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王 旭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开始,到高中、大学毕业,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练习写作,但作文质量一直不高,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感到从作文里表现出来的现在的中学生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语言的准确表达,大多数学生常常不喜欢作文。我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到孩子的语言表达,作文思维,想象能力等,我们都不应该要等到孩子上学,才引起重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遗憾的是,许多人在成年后变得贫庸无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没有抓住早期教育的机会。的确,孩子在幼儿阶段,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就应该有开发培养孩子这方面潜能的意识。许多家长可能只是注意了孩子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对孩子的语言思维,想像能力却没有很好的开发。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拔苗助长,这么小就要这样教那样培养,这不是为时过早了吗?这样做是不是在摧残下一代,会不会把孩子的身心过早地压垮了?其实这些都是多余的顾虑。因为,孩子如果承受不了家长交给他的各项任务时,孩子是会作出强烈反应的,家长老师完全可以把握好尺度。德国教育家也说过,早期孩子教育语言是关键。所以,孩子在幼儿阶段,家长或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开发训练好孩子的语言思维,注意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孩子作文的兴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有早期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意识,注意想象能力的培养,那么,就能为今后把孩子培养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开发孩子语言思维,如何培养其想象力,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从而养成孩子的写作习惯呢?我在这方面有些体会,也做过一些尝试,下面谈点个人不成熟的体会。
    婴儿从小时起就对人的声音和物品的响声非常敏感。“小宝宝睡着了,月亮姐姐和星星娃娃就会悄悄地来到窗户外面看着小宝宝,可爱的星星娃娃还会跳到枕头上亲亲小宝宝红朴朴的小脸…… ”这是许多孩子在幼儿时代,他们的妈妈或爸爸哄宝宝睡觉时讲的童话故事。这美丽的故事常常让人在温馨中甜甜的入睡。我想每一个被爱包围着的孩子心中泛起的那份恬静的涟漪,会叩响许多人甜美的琴弦,会催生好多美丽而纯真的梦吧。我曾经就在许多美丽的故事中进入童年幻想的精彩世界。我们若能在孩子6岁以前加紧教其准确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教孩子准确而完整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曾让我终生难忘,并且时常唤起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们知道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幼儿们会深深为之吸引,这样的故事会增长孩子知识,发展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但是教育孩子不会是很简单的工作。这一点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感触最深。我儿子快三岁时,特别喜欢听故事,他拿着书兴奋异常,乐陶陶边摇晃着脑袋迈步,边口中念念有词,一副招摇撞骗的样子,纯真得令人陶醉。我同许多家长一样,从儿子还不会说话开始,咱夫妇俩就期盼着他快快长大,会说话,会听故事,会看书,会讲故事,能说会道……
    我们知道,3-4岁的幼儿注意力最容易受影响,应为其选购颜色鲜明、画面清晰、主体突出的单幅图书籍,以便培养阅读兴趣。5-6岁的幼儿视力与观察力都得到提高,可以逐步选择单页中有双幅直至多幅图的图书籍。因此,当孩子会讲好几个简单的小故事时,我们又早早地为他买了许多图书,还专门挑带有彩色图片和文字的儿童读物,希望尽快教会儿子识字。但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漂亮的图书,动听的故事并不能完全吸引他的注意力,刚开始给他讲故事时,他一会儿要听这个,一会儿要听那个,一会儿要玩汽车,一会儿又想听歌曲,弄得我无所适从。但我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儿子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联系认识差。于是我就从他熟悉的动物开始,从简单重复的故事情节开始,使用夸张的讲述语气,发稽的动作表演,丰富生动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他。如《美丽的小公鸡》《小羊和狼》等故事,连续讲三四遍,他每一遍都听得津津有味。为了孩子对在书上看见的东西更有直接的感受,我还经常带孩子在大自然里去找乐趣,如看蚂蚁搬家,捉蝴蝶,和孩子一起玩泥土等。孩子一玩就是半天,常常玩得不愿归家。原来,一只蹦跳着的蚱蜢,一只飞舞着的蝴蝶,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在孩子的眼里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充满了秘密,吸引了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儿童这份纯真和好奇心,才可以让孩子永葆旺盛的求知欲。正是如此,通过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大自然中体会自然界的美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孩子有了对生活许多直观的印象,这样大大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丰富了孩子幼稚的内心世界,也更增加了孩子许多信息,这为今后作文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随着孩子年龄渐渐地长大,认识的东西多了,理解能力强了,孩子听故事就会自主选择了。要求孩子自觉学习就不是难事了。此时,大人就要有意识进一步要求孩子自觉选择看书,并把自己看懂的故事能讲出来给大人听听了。
    因此,从小有意识的多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并也尝试让孩子表现自己,把他(她)在父母、其他大人、小朋友、书本、电视上获得的故事讲来听听,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形中交流思想,培养感情;更重要的是,这样有目的的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他(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让他(她)终生受益。
    培养教育孩子,不要让孩子明显知道他是在做一件大人给他的预定任务,而应该让孩子在很自然很乐意的情景中去做他们喜欢的事。这样的心境就会让孩子在一种没有压力而愉快的环境中去发现,去探求知识。为此,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些一起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尝试的。
    最初,我得让自己的孩子看见我,或看见别的小朋友拥有许多属于自己喜欢的各类书籍。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羡慕之情,这样会为我下一步开展工作垫好基础。当我诱导自己的孩子也对书产生兴趣时,这时的我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爱看书的娃娃,并且,爸爸妈妈会给宝宝也买许多宝宝喜欢的图书。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顺着大人引领的求知路,走进看图识字的大门,从而逐步迈进知识的殿堂。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自己的许多时间和空间都分给自己的孩子,家长是会很辛苦的,但当你看见孩子在一天天成长时,你会收获快乐与幸福的。最初,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孩子的带有彩色图案和文字的书,并和孩子玩看书讲故事比赛的游戏,看谁最先把看懂的故事讲出来。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动物都喜欢做游戏。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小狗和老狗咬架。人也特别喜欢游戏,所以可以根据此规律,和孩子一起玩学习的游戏。但幼儿在开始时都不可能坚持多久的,因此大人一定要有耐心,一定不可以动辄责备或放弃孩子。当这样的游戏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会丧失原有的兴趣。此时,大人又该改变一下游戏方式了。于是可以进一步让孩子把看见的故事添枝加叶地复述出来,同一个故事看谁讲得更生动逼真。等以后孩子能写字了,再慢慢尝试着让孩子将故事写在本子上。最好大人和孩子一起写,无论当初写出的东西多么简单拙劣,也要把结果进行多方比较。此时,要多夸夸孩子的成功。如此变换着花样,坚持到一定时间,一直到孩子会自觉要求看书并有欲望把看到的东西主动要告诉大人。这时千万不要有功成告退的想法。接下来是要孩子坚持把一次次获得的东西用文字记下来,如果暂时有不会写的字就告诉孩子可以学查字典或问大人。有了这样的能力了,就可以着手教孩子写日记了。让孩子写自己喜欢的人、事、物、景……随心所欲地写,字数不在多少。如果孩子开始写日记了,就要告诉他,日记是记下自己最真实的东西,它可以是自己神秘的领属之地,任何人未经本人同意,是不可以轻易侵入的。这样做让孩子有受到尊重的自豪,更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这是一种很好的的思维训练方法,比起直接式的思维训练方法更易被孩子接受,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父母有意制造一种情调,离开孩子让其单独在家中度过一些时间,于是,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形:有的表现出胆怯,有的表现勇敢;有的表现急躁绝望,有的表现冷静坚强;有的表现出模仿大人似的独立;有的表现出百般的弱小和依赖……事后,鼓励孩子将所经历过的心路历程记下来,这就是在进行作文训练了,而且还是很好的思维、情感训练。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幼年时代的日记,今后对孩子将更加有趣,并且也将是他的子女最有趣的读物。大人有意识这样的培养孩子,不但开发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且会增强孩子对生活的信心。
    当孩子渐渐长大进入小学学习了。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时又能进行作文思维、想象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训练,这就会将幼儿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比如,孩子进入小学生活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O”,有的孩子抢先回答“是零”,也有的说是“一个圆”,教师不表态,鼓励孩子充分去想象。又有的孩子说是“蛋”“面包圈”。于是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兴趣高涨:“是铁环”、“不,是项链”、“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是叔叔脸上的小麻坑”,孩子们一阵哄堂大笑。教师又在圈上加了一条曲线,“O”图案的答案就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苹果”、“秃爷爷头顶上的一根头发”,还有的说“是从盒子里逃出的蛇”。同学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学会了发散思维的方式。以此类推,在其他学科类的活动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这样训练实际上是培养孩子敢于大胆创新,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许多惊人的发明,也都是想象的结果。因此,对孩子来说,“想象比拥有百万家财还重要。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卡尔●威特的教育》语)。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作文的能力,而且对人的一生都有无限意义。从小培养孩子想象力,在小学阶段练习作文时就可以大胆地\'放开\'了。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放\'。1、放开内容: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2、放低要求: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学的东西就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这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顺其规律,加强引导,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大胆想象,放开手脚去写自己很想表达的思想、情感。3、放开表扬: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孩子没有快乐写作的纯真感受,更没有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如果学生辛苦的劳动得不到关注,甚至换来的是白眼,那么,劳动者只好逃避劳动或者应付劳动了。作文本来就是很劳神的一件事,对学生辛辛苦苦交上去的作文,教师多给一些表扬,又没有多付出什么,为什么就这么难做呢?这恐怕与教师习惯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惯以报刊登载的范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关系吧。这实在是和学生过不去,也是和自己过不去。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如果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凡之人。而写作能力能从小注意从语言思维,想象能力,写作习惯等方面着手,孩子作文就不再会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可见,早教孩子说话,及早注意孩子语言思维的训练,从一开始就教孩子准确而完整的语言,善于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孩子不成才都是不可能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的老师,加大表扬孩子写作文的力度,就能增强孩子在作文方面的信心。只要孩子敢写,而且语句通顺,标点准确,就应该给予大力地表扬。让孩子多阅读,注意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作文,学生就会觉得作文真的很容易了。不仅如此,在学生写作文有困难的时侯,家长、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在这样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四川省资阳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王旭
联系电话:手机  13982963536  住宅:0832—6550837
Eeil  weiyuanwx@sina.com
QQ:   641900866
2007-1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