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化反应中的“合纵连横”

 sky.ae 2016-04-01
 写在前面的话:最近在看一些双功能催化剂的相关文献,觉得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见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讨论,如果我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尽情抨击,不要留情,哈哈

言归正传,首先还是允许我卖弄下历史知识,什么叫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合纵指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指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今天先讲讲”合纵”。

对催化反应或者催化剂而言,什么是”合纵”,为什么需要”合纵”,该怎样进行”合纵”呢?
下面请大家耐心听我一一道来。

1. 什么是催化反应的”合纵”?(其实也并不局限于催化反应)
对于一个复杂的催化反应而言,反应过程往往包含了多个断键成键过程,因此需要多个活性中心。有的时候单一的催化剂可能同时具备这几种催化中心,但更多的时候,可能需要多种催化剂协同作用才可能实现选择性催化。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某种催化剂可能对于整个反应来说并不好,它在反应中只起到活化某一步的作用,但是由于催化剂的复合(最好催化活性中心的互补)就有可能实现整个催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定义:催化反应的合纵(其实就是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指将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催化剂进行复合,通过中间产物的关联,最终按照理想的催化反应路径进行反应,实现选择性催化反应。

2.  举例说明:合成气制低链烷烃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反应不会陌生,最近大化所包院士的Science(Science 2016, 351, 1065)和厦大王野老师的Angew.Chem. Int. Ed. (10.1002/anie.201601208) 都报道了在这个反应取得的突破,而两篇文章所采用的策略也都差不多。

那么他们采用的的策略是什么呢?就是合纵!

A .“强敌”是什么呢?
合成气制低链烷烃的反应,包括两个关键步骤:1)CO加氢;2)C-C偶联。传统催化剂(Co,Fe, Ru等)之所以无法高选择性地得到低链烷烃(C2-C4),其主要原因在于CO加氢生成的CHx在该催化剂表面无法选择性的进行C-C偶联,因而得到了比较宽的产物分布(Anderson–Schulz–Flory distribution),最高产率限制在58%。

B.  为什么需要“合纵”——催化反应的目标是什么?
对于催化反应而言,选择性的得到目标产物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个反应而言,目标自然是要高选择性的得到C2-C4等低链烷烃,让产物的分布尽可能窄。而传统单中心催化剂,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点,因此需要设计多功能催化剂。

C.   “合纵”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点非常关键。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显然不是简单的1+1>2,它们之间一定需要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就是反应中间体。对于合成气制低链烷烃而言,最简单的思路是将两步法(CO+H2到CH3OH,CH3OH到烯烃)的活性中心结合到一起。在这个问题上,包老师和王野老师的思路是一样的。(请注意,这只是设计思路,真正反应并不是采用这两步进行的)

D.  如何进行“合纵”?——应该哪些催化剂以哪种方式进行复合?



这是最精彩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部分,两位老师的突破也正在于这个部分。
选取什么催化剂?包老师选取的是ZnCrOx+MSAPO,王野老师选择的是ZnZrOx+SAPO.其中SAPO是很好的MTO(CH3OH制烯烃的催化剂),不必细说。值得注意的是ZnZrOx或者ZnCrOx本身对于CO+H2制CH3OH来说并不是最好的催化剂(最经典的,也是工业上使用的是Cu/ZnO/Al2O3)。这里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来说,不一定是强强联合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包老师文章中提到,ZnCrOx与MSAPO两者能够很好地互补,反应的中间产物CHx在ZnCrOx上生成,然后转移到气相中,进而在MSAPO上进行下一步反应。请注意,如果中间产物CHx不能及时转移,反应活性会很差。因此两种催化中心混合得比较均匀是利于协同反应的。王野老师的文章中通过球磨的方式让反应中心尽可能离得近,以加速协同反应。

关于两种催化中心如何协同,具体反应机理是什么,相信大家都看过包老师的文章,可能比我还要熟悉,我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要继续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双功能催化剂两个催化中心的空间距离的问题,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基本有用的规则——亲密接触原则,来自Weisz的这本书:Polyfunctional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dv. Catal. 13,137–190 (1962)。具体说来,就是活性中心空间距离太远的话,反应活性会下降。


但是,是不是两个中心离得越近越好呢?也不是,这里给大家再次介绍下K. P. de jong的Nature 2015, 528, 245–248。这篇文章以双功能Pt-Y-Al2O3为模型催化剂,探究了Pt中心与酸中心之间的空间距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两个中心并不是越近越好,纠正了人们一直以来的思考误区,提出从纳米尺度来设计双功能催化剂活性中心空间位置的重要意义。



好吧,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个技术活,真的需要慢慢摸索,这里,再次对以上几篇文章的所有作者致以敬意!

E.     如何采用“合纵”的思维来解决催化反应中的问题。
这里我简单地举一些例子哈,大家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思路去思考一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帮助。
1)  以水分解为例,目前PEC(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的主流是SC (semiconductor) + EC(electrocatalyst),也就是说一个负责吸收光,一个负责分解水。PEC的实质和通过太阳能光电板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再用电水解得到H2和O2一样。
2)  又比如说环氧化反应,可以通过H2+O2+底物变成环氧产物,其实质是将先通过H2+O2到H2O2,然后通过H2O2+底物到环氧产物。
3)  What else? 交给大家啦,哈哈哈哈。
  

最后分享一句我的座右铭给大家共勉: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听别人的教诲,而是悟自己的道理!


备注:本文优先发布于公众号rationalscience,相关文献请查阅本帖附件,欢迎大家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