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挑战》童书妈妈读书分会享会

 zy上帝是女孩 2016-04-01





第二位演讲者郭凌云的分享:“幸福与界限”很有意思,她先抛出了一个凡是新手妈妈都心有戚戚焉的问题:“怎样才能睡到自然醒?”睡觉,跟这本书能有关系吗?她的答案是:太有了!养育孩子(当然也包括怎样睡觉)是挑战,她藉由养育孩子中的问题来审视自己:父母的界限是什么?为人父母之后就不能有独立的休息和工作时间来吗?还能享受二人世界吗?孩子的界限是什么?哪些是孩子自己可以自理和分担的?什么情况下是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的?界限确定以后,该怎么建构?在分享的最后,她欣喜地告诉我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睡到自然醒的方法!理顺了和孩子的关系,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位演讲者王超的分享主题是“孩子:挑战什么?”,她分析、整理了书里谈到的养育方式中的可为和不可为,可为的方面包括:平等的关系、规则中的自由、持续的鼓励和高质量的陪伴;不可为的方面包括:奖励和惩罚、唠叨和说教、批评和挑剔、取悦孩子、权力之争、过度关注和过度保护,还有焦虑。书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能够启发读者觉察到养育中的不足之处,深究孩子问题背后的问题,最终在尊重个体、尊重具体情形的前提下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家庭的几代人。




第四位分享者付瑞娟的主题是“家庭教育的历史演变”,她谈到家庭教育的方式从父母独裁到父母主导再到父母赢得孩子合作,那怎么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呢?——给孩子归属感。她总结出归属感由以下几点构成:爱、满足感、认同感和权利。不动摇、无条件的爱是归属感的基础;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鼓励和肯定,这种认同感是构建归属感的框架;孩子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帮助他人、或者为家庭做出贡献来获得满足感,这是搭建归属感的“砖瓦”;孩子同时也享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权利是完成归属感的补充。


第五位分享者张询是一位资深幼儿教师张洵,她的读书心得和育儿经验密切结合。她认为,孩子不是一天成长的,必须经过训练,这就要求家长放松、从容、慢下来。跟掌握某项技能比起来,拥有“坚持”、“自信”、“勇敢”这些品质应该排在前面。


第六位分享的是付菊红,她的收获是通过阅读《孩子:挑战》这本书学习觉察、了解、接纳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她重点提到当孩子有情绪时该怎样倾听?首先要将情绪和事情剥离开,还要注意先倾听情绪再谈论事情本身。



第七位分享者滕晓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卡耐基讲师,她重点选取了“鼓励”这个话题,根据她多年的经验,就赞赏而言,每个人的心都是一片干涸的田地。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家长们需要学会鼓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鼓励孩子。比如,鼓励说“你要做个好孩子”,那是在暗示对方“你其实是坏孩子”。当孩子没做好时,家长要避免描述孩子是失败者的言行。家长赞美的应该是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仅仅赞美“结果”。


第八位分享者姜宏宇认为,孩子是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如何与成人交流就该如何与孩子交流,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心的建立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或者技能,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解决的方法,克服困难,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徐莉伟本来是本次活动的“替补选手”,她发挥共产党员的精神,临危受命,熬夜写出了精彩的心得,成为第九位分享者。她选取的角度非常新颖:“新时代构建中国新家风”。社会结构变化带来了新问题,没关系,新问题也带来了新方法。家长要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相信自己柔和的力量,构建自己的信念。而且,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也不是没有价值,教育不是潮流,而是科学。



在精彩纷呈的演讲过后,书友们分组进行讨论,大家谈到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谈到这本书对自己对影响,也谈到读书时的困惑。随后,四个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总结下来,大家的困惑主要集中在生活中的执行与书中理念的矛盾,比如:过度关注的“度”该怎么把握?对于犯错的孩子们如何做到一视同仁?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的界限是什么?当家人的教育理念和自己不一致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仅仅在读书会上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在会后的微信群中还在延续。正如一位书友所说,书友会让我们觉得不孤单,成长路上有大家相伴。


活动最后,三川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二月要读的新书《教养的迷思》,据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引起了轰动,作者居然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对人格发展没有影响!这本颠覆以往儿童心理学常识的书已在2月27日的书友会上进行心得分享,场面非常热烈,有些人甚至兴奋到误了飞机,有些人半夜两点才睡着。请静候我们整理分享。




童书妈妈读书会

第一季阅读书目



孩子:挑

[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 / [美]薇姬·索尔兹(著) /  甄颖(译)

出版:童书妈妈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该书第一次把个体心理学应用于儿童教育,也第一次在现代民主社会框架下讨论儿童教育。大量的实例和方法让家长读者大喊收获,他们往往还会在手上涂满荧光笔,到处都是金句。


教养的迷思

[美] 朱迪思·哈里斯(著) /  张宗庆(译)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本完全颠覆你教育认知的书,该书的全部目的,是为了证明:孩子的成长跟父母没有什么关系。该书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包括《新闻周刊》《纽约客》等大部分媒体都报道过该书。该书销量已达几百万册,并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这是一本任何人看了都有吐槽欲望的书。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

[意]萨尔曼·可汗(著) / 刘婧 (译) 

出版:湛庐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能够让所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如果能够让教育改变底层命运?……美国印度裔人可汗用线上免费教育可汗学院给出了漂亮的回答。可汗学院不但改变了孩子们学习的方式,还改变着全世界的教育者。


爱的教育

[意]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著) / 夏丏尊 (译)  / 丰子恺 (插图)  / 晓华 (英文朗读)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因斯坦说,爱是全宇宙最伟大的能量,比核聚变的能量更巨大。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他甚至能够写出爱的方程式。虽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精确算出爱的能量,但所有人都明白这种力量的重要性。《爱的教育》是150年的一本老书,是一个三年级小孩的日记。然而,这本从孩子角度观察爱、记录爱、谈论爱的小书,是对当代美国影响重大的书、是法国人认为的”有史以来人类佳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图书“,也是出现在中国小学生教材的书。


《爱的教育》在中国有上百个版本。童书妈妈读书会版本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双语版。该版本由翻译家和教育家夏丏尊译,丰子恺插图,英文部分采用Lsabel F Hapgood版本,由国际广播电台晓华主播朗读。为目前所见最上架版本。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