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阅世|说说南北战争

 zhangsanshi211 2016-04-01


说说南北战争


文/岑瀑啸





抵美20年来,浏览了不同观点的史书,深感一个社会恍如一种生物,免不了兴衰荣枯,举凡财富的积聚或损毁,无不具有一呼一吸,一张一弛的不可避免的定律。

开头几年,我居住美国东北部:先在纽约任了三年内科住院医生,继而到费城接受了三年心血管训练。一开始读了一些有关中国历史的书,那是来美前没机会看的。对于美国的历史,则是在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三年心血管专科训练期间,经由夜间旁听该校的历史课程有系统地研读。迁到佛罗里达的十三年间,就经常利用周末休假间暇,到各州的一些历史胜地作短途旅行,采取“行万里路”的方式从书本外实地了解美国历史,以及不少“另类史实”,从而有可能尝试从南方人的角度,以有别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美国国内战争。

在美国这个政治结构比较稳定的国家,各种不同的看法均能相对自由地各自表达出来。虽然大部分属于所谓“正统”或为主流所接受的看法,通常反映的是北方人对内战的看法;而南方一些到现在为止仍对内战有不同看法的人,他们的观点难以载入中小学历史教材。但尽管如此,后者仍然有写出他们的意见的自由。所以,不乏历史学家勇于“反潮流”,写了一些对于南北战争或者叫国内战争的起源、过程和后果持不同看法的书。

南北战争是中国的叫法,在美国被称为国内战争(Civil War)。对此,我觉得美国的叫法不大合理,因为一个国家发生内战,无不缘自参战双方(或三方以上)争夺控制全国的权力,而美国南北战争的起源,却不是因为南方的州想控制整个美国,而是他们想脱离美国的合众国---那是当初经13个州同意建立、并于1787制定宪法正式诞生的,该宪法并没有禁止任何州脱离合众国。

不少南方人至今还认为,在南方宣布脱离合众国、自组邦联的两个月后,北方也就是林肯政府所属军队侵入到南方南卡州,实质上是侵略外国,南方不得不自卫。最终北方因为多年来对南方经济上的榨取,财大气粗,藉此打赢了这场仗。

所以当北方认为,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是正义压倒邪恶,南方的不少人却认为这只不过是拳头大于公理。

南北战争中死亡人数达60万,当时美国只有3000万人,按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算,相当于现时的3亿人口中有600万美国人丧生。

到现在为止对南北战争起源、必要性和战略,南北方仍有争论。在打仗之前,绝大部分美国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无论北方和南方都并无预计到结果会变成两败俱伤,而且伤得那么严重和历时那么长久。

再说此前的1776年的《独立宣言》,其实也并非当时所有的人都赞成的。据估计大概四分一到三分一居住于美国的人,都是表态愿意效忠于英王的。这些人觉得那些鼓吹独立的人主要是拥有财富或土地者。后者希望不再受英国管辖,而这些有财有地的人以“要自由”、“要抵抗乔治的暴政(包括高税收)”为口号,煽动余下的没有他们那么富裕的人造反。其实当时英国在对法战争历时七年之后,有许多债务要付。这七年(1754-1763年)战争主要是为了保障这13个殖民地的利益,所以乔治三世觉得后者也应负上部分债务,有义务以缴税的形式去帮王室偿还欠债。即使如此,英国本土的国民仍然比13个殖民地的人所缴的税多很多倍。

说到1754-1763年的七年战争,虽然在北美名叫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Indian War),但实际上是法国跟英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英国这样称它,美国当时是英国的一部分),缘自当时大部分印第安人失去了他们在美国东部的土地,他们仍然希望在美国的西部和南部生活,而法国和英国一向在北美争夺土地,法国占领了加拿大的一部分和密西西比河南部、路易斯安那那片地区,但一直与印第安人比较和平的做皮草等等生意。而美国人希望能在美国西部和南部多占领一些地方。英国也希望在上述地区巩固自己的地盘。所以英法兵戎相见,打了一场仗。基本上印第安人是站在法国人一边的。

说到底,这场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主要肇因于美国人想侵占印第安人的地盘,但触及了法国人的利益。印第安人觉得与法国人的贸易向来比较和平。当然,山高皇帝远。而英国的殖民地当局直接在美洲大陆残暴驱赶印第安人,令到印第安人站在法国人一边。但当1763年巴黎签和约时,并没有将印第安人包括在谈判桌上,只有英国人和法国人。所以,签约后基本上美国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属于印第安人(签约以此维护法国与印第安人得以继续贸易),如果在美国的英国人希望向西部和南部的佛罗里达征收土地,或修建道路等等,都要向印第安人取得允许证(License,Permit)才可进行。

而在美国占有土地的一些南方的农场业主,如华盛顿、杰克逊等人,再加上北方一些同工、商业界有密切关系希望将土地、市场推向美国西方的人,比如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和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有财势的人,一向对西方和南方富于占有欲。而在北部不那么有钱有势的人,不同意这些大财主对西部、南部的虎视眈眈,不同意脱离英国—他们受到1763年英法在巴黎签的和约的约束,不可以贸然向西部、南部拓展。所以,这些有地有钱有奴隶的人希望脱离英国,不再受巴黎协议的约束,这一批人就是用独立宣言夸张地罗列了乔治三世的所谓罪行,包括高税收(前面已说过税收并不比英国本土的人税收高,后者其实比美国殖民地的人的税收高8倍)。当时这七年战争所花的钱主要是为了这13个殖民地的安全,使之不受法国和印第安人的骚扰。所以乔治三世觉得美国人理应承担一部分义务。

当然,在独立宣言起草人的心目中,他们不能很公正地讲出这部分的事实。但有历史学家,特别是近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独立宣言是鼓起战争的有效煽动工具。




再说1812年的战争。现时的美国人很多都不大了解这场仗役的来龙去脉。当时,农场业主是希望将西部,甚至企图把加拿大都拿来发展大农场的主要力量。而北方的厂家、商业、银行等等,他们是希望与英国继续维持非常融洽的贸易关系,对南方这种向英国再次宣战的做法不是很同意的。这些企业家,商人,和银行业主,在1812年与英国打仗前夕曾秘密谈论过脱离合众国。也就是说,脱离合众国这种言论不只是在南方在南北战争前夕(也就是1860年12月至1861年1月)首先提起的,而是1812年北方已经有某些地区鼓吹脱离合众国。

1812年战前各州直接和英国人交易,战后既然是同英国撕破了脸皮,在1814-1815年后,这些州被迫在相互间通商更为广泛。而那时美国人开始觉得各个州可能合起来成为一个国家,因为他们自己同自己通商的范围很广,不是仅仅各个殖民地、各个州独立同欧洲通商。正因为此,中央的联邦政府的影响逐渐增加,不再是只对附近的几个州具有影响,而是对美国各州的影响都越来越大。

联邦政府通过提高从欧洲进口到美国商品的关税的形式,作为收入的一大部分。这关税令所有日常用品的价格上涨,南方以输出棉花为主的各州觉得很不公平。因为南方的州80%的经济靠输出棉花,烟草等原料,比较少工厂,所以南方人都要靠进口成品。这些产品如果直接由外国进口,本来价格不是那么高,但自从美国联邦政府逐年提高海关进口税,这些物品的价格就不断增高,而北方银行家、企业家、工厂业者,不少多是投资生产制造这些产品的。

北方提高了自己这些产品的价格再卖给南方。南方人就不免觉得他们辛辛苦苦生产的棉花,供给北方的工厂,而北方却拿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加工品高价卖给南方,南方人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一种另类的税收。而且北方的联邦许多政策多受有钱人操纵,联邦政府除了用提高海关税以增加联邦收入外,其开支很多都是对北方的工业家和财主们有利的。

比如,联邦政府帮助铁路公司,以低价收买土地卖给他们,他们把这些地再分割来卖给其他人。当一条铁路计划要通向某个地方,沿线的地价就会上涨得很厉害。联邦政府往往在赶走或杀害印第安人,掠得他们的土地之后,以极低价大片卖地给有钱开铁路、开矿、开厂的财主,那些财主又通过建立这些设施来令土地再涨价,然后一转手卖给能买得起土地的人。

这一切使南方的州觉得北方的州或联邦非常不公平:用提高入口税令所有食品的价格升高,将由北方的厂制造出来的食品卖给南方,而南方的棉花被他们将收购价压到特别低。另一方面联邦聚敛的财政资源很大部分是给北方人用了,被那些有钱人用开厂、开矿、开铁路的形式用了,

于是,南方人慢慢觉得要脱离合众国。首先脱离的是南卡州,时间是在林肯当选总统还不满一个月。因为当时林肯政府正副总统首次均由北方人担任,不是属于南方的奴隶主。而美国到那时之前,总统竞选都是一正一副分别由南北方人出任,至今仍是如此。但那一年两个都是北方的。南方人觉得这一回真是要离开合众国了。

南北战争之前,绝大部分美国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他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些对战争的报道,比如说,1812年美国同英国的战争由杰克逊(Andrew Jackson)统率的美军在新奥尔良得胜,时维1815年1月。此前的1814年12月24日双方的外交官员已在比利时一个镇根特(Ghent)签订和约,正式停战。但因当年交通不便,和约的消息没有及时到达新奥尔良。美国国内的报纸很风光地宣扬安德鲁?杰克逊的殊勋,它令许多美国人觉得,美国的力量、正义是可以很快打赢一场仗。

现在世界看美国当然是将美国看成一个国家,但建国初期,即1776年宣布独立,不再在英王乔治三世管治之下,十三个殖民地是各自为政的。1787年5月至9月整个炎热的夏天,55个来自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举行闭门会议,最终在几乎破裂的关头,各方妥协立宪,希望彼此能够和平相处。所以当时订立美国宪法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这13个地区的利益,保障它们各自的独立自主权。宪法是没有规定不准脱离联邦的。

而当时南方的州只是想脱离合众国(Union),成立自己的邦联(Confederation),叫做美利坚邦联(Confederate States ofAmerica),跟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希望脱离之后与合众国仍然有和平的经济交流,彼此和平共处。

继南卡离开联邦之后,密西西比随之,然后是佛罗里达。1861年开头那两个月,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州接踵效法。随后这7个州在阿拉巴马州制定了一个新宪法,杰斐逊?戴维斯(Jefferson Davis)成为美利坚邦联国(CSA)总统。

上述7个州脱离联邦,林肯政府并未指其为叛徒(traitor),或暴民(rebel)之类。盖美国宪法并无明文规定不准脱离联邦。南卡州(South Carolina)查尔斯顿(Charleston Harbor)有个联邦的军事基地(Fort Sumter),华府商议到了要供应粮饷时将该基地的联邦军队撤走。也就是说,基本上林肯政府似乎容忍这7个州脱离。

但到了1861年3月份,美利坚邦联国(CSA)宣布他们制定的(对欧洲)的海关税比美利坚合众国低得多,这令北方大商家十分不安,因为如此等于失去了南方的市场----南方可从欧洲直接进口日用品、农场工具等等,而将他们的棉花直出口到欧洲,也就无须靠北方的工厂。于是北方失去了原料地和市场,虽不是完全失去,但已不像过去那样可从南方低价买进棉花原料,再向其高价售出成品。南方既然成了另一个国家,就不可以用联邦之名高压逼迫其接受制定价格。

所以随着3月份南方宣布降低进口关税,北方就决定要动武了。根据这个时间表,南方有很多人认为北方不是为了解放奴隶而发动战争,而的确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诉诸武力。




从南方的角度来说,他们在不违宪的情况下,要求脱离合众国,合情合理合法。北方的利益财团竟仗着财大气粗悍然宣战,这是明显的恃强凌弱之举。另一边厢当时北方人存在内部分歧,例如最著名的黑人弗莱德里希·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一位22年前从南方逃出来的奴隶,参与废除奴隶制的活动非常活跃,史书上称其与林肯合作良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其实我读其自传,觉得他在南北战争前与林肯的看法也并非完全一致。

当南方只是在说要脱离联邦,但尚未成立CSA,戴维斯也未宣誓就任总统之际,道格拉斯希望南方真正分离出去。因为他觉得历史证明反奴隶制和支持奴隶制的人,在联邦政府谈判中屡次都能达成协议,最后都不能废除奴隶制---毕竟那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事实上,北方有很大部分财经与南方息息相关,那不单来自同南方蓄奴州的贸易,还有直接来自贩卖奴隶的收入,所以在内战之前几十年,北方一直是反对和支持奴隶制的人互相角力之地。而许多法律都是两方面都作出某种让步后制定的。这些法律在道格拉斯看来,反映出政治家不敢触犯大财团的利益,而牺牲或推迟解放黑奴。所以,他宁愿南方分开,那可以激励北方人或者令北方的财团鼓动政府包括林肯去打仗。这样打赢了南方之后,可以一劳永逸地为林肯效劳,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去废除奴隶制。而林肯却很希望南方不会离开,这样就不需要打仗。

所以,道格拉斯当时对林肯并非完全信任。他觉得林肯也是政治家,希望延续几十年来的做法,即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不断让双方谈判关于奴隶制存废的问题。

林肯政府似乎默许南方7个州脱离,皆因此举并不违宪。但当南方宣布要大幅度降低海关税时,北方海岸港口如波士顿、纽约的进口商就说,既然南方降低关税,我也要拒绝缴交联邦政府规定的高关税,因为我也要降低成本以便使我的进口商品可以便宜一点。这样一来,北方政府既失去南方这个市场和来自南方的庞大关税收入,又面对本地进口商拒交关税的严峻局面,于是主战派的呼声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联邦也拒绝南方把南卡州军事基地的驻军撤走的要求(当时每个州的海岸都有联邦驻军以防外国入侵),林肯并在该基地粮饷即将耗尽时,派军舰运送补给。南方视之为对自己的新国家的挑衅而必须自卫。北方就说南方人打响了第一枪。各执一词。

那南方是否每个人都想打仗呢?当然并非如此。跟北方一样,许多人都不想打仗,其中一个原因是,南方四分之三的白人并无拥有奴隶。在同一个合众国里如果继续遭到北方压迫,损失最大的是少数拥有农场的农场主;大多数南方人认为,北方舰船驶入领海,理应奋起自卫,正义在他们一边。即使他们没有蓄奴,也无法认同北方那些头脑不正常的人所想---南方农场主宣称北方人讲空话、无理智、无常识,认为黑人白人应绝对平等;其实绝大部分北方人并不这样看,但南方白人确实以为北方主张黑人白人绝对平等。这样如果北方人打赢了,可能他们南方的社会非常不稳定,因为有这么多黑人奴隶(他们视之为容易生事的次等人)。这种不稳定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除此之外,南方有一半的财富离不开蓄奴,而北方不少的州自行决定废除奴隶制时,该等州政府对蓄奴者是有物质补偿的。所以南方人认为如果要废除奴隶制,也应像北方那些州一样给以补偿。但林肯政府宣战的时候就说,不会给他们补偿。他们担心果真那样的话将会白白损失一半以上的财富。这会严重影响南方所有白人家庭的生计。所以南方白人中占四分之三的人虽然并不拥有奴隶,却也非常支持对北方进行自卫反击。

南北两方的歧见还不止此。在向西部扩展的问题上,尤其各有算盘。

不言而喻,美国这个年轻国家不会困守东部,它肯定是要向西拓展的。扩展的过程中,各方不同的口味、特长或者不同的主要经济来源,决定了各自对商业运作的形式有不同的选择。南方是大农场社会需要大量人手来做工,未完全机械化的年代尤需输入黑人劳工。北方却非如此。

关于输入黑人到南方的必要性,我在评述《1491》和《1493》的两篇文章中讲过。简而言之,当时美国南方疟疾横行,白人的佃农到南方做工,死于疟疾的机会比黑人高出很多。这是因为黑人特别是美国从非洲输入的黑人,多半来自西非和中非,他们在非洲几千几万年疟疾肆虐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不少人的基因里有镰刀型贫血症,那是对疟疾相对免疫力很强的。所以,由于气温的缘故,蚊子的生殖周期为三个星期,加上疟疾的原因,南方农场所需人手是要靠输入黑人,它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烟草和棉花,又认定了那里的土地不适拿来开厂或开矿的,等等。庄园主最快的收入就是用这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

前文所述的美国200万平方英里新增土地,位于西部和西南部,很多地方都是比较适合开拓这种农场的。所以南方的农场主希望那里也跟他们一样以务农为主。然而因为这些州都是地产商(东北部和南部有钱人)先去侵占,至于将来用什么形式发展,可不可以运去奴隶都是以后再决定。因此每建立一个新的州都有一轮争议:这个州应是蓄奴州或不是蓄奴州,包括德克萨斯州被美国硬从墨西哥抢过来之后,起初也很大的歧见,到后来才确定划属于蓄奴州。




再如加州被从墨西哥抢来后,不少人认为其地域辽阔,应分成北加州和南加州两个州:北加州是没有奴隶的,南加州则是以种植业为主的蓄奴制地区。争议很久未有定论,也成为内战众多导火线之一。

事实上,直至仗打起来了,也没有人将废除奴隶制作为战争的目的之一。因为北方的白人都不认为黑人跟他们是平等的。他们或者不同意继续奴役黑人,但也并不认为黑奴应被解放。在这一点上,无论被放火南方大部分白人看法并无不同:彼此都觉得,奴隶制可以让这些次等人安分守己,做好本分而不会犯上作乱。

历史上每一场仗刚刚打完、两败俱伤时,许多人都会反省,觉得那是很无谓的仗。所以,内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无论北方南方均有此种想法。南方人尤其气愤,因为输给了北方人,遭其肆意践踏。而北方也死了许多士兵,丧生的60万人的家庭都觉得,拍板打这场仗的人决策未必正确,对拖延四年之久也有许多不同意见,认为这场仗是糟蹋了一代人的一场仗。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每经历一场新的战争就会对以前的战争作重新解释。一次大战之后,许多人认为这是很无谓的战争,毫无必要地造成极大伤害,伤亡人数极多。此时回顾美国南北战争,似乎又觉得它有点道理。因为美国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去参与一战,对其胜负结局起比较大的作用。之后经过二战再回望,就完全把南北战争说成是正义的战争。因为二战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为正义而战的战争。当时倘从丘吉尔的角度是为英国的利益而打仗,从斯大林(或译史达林)的角度是为了苏联向西方夺取多一些欧洲的土地,斯大林的对手希特勒,目标则是通过打赢敌国来与英美对峙的。

正因为此,斯大林埋怨英美,他一直认为诺曼底登陆推得那么迟,是英美故意等苏联红军伤亡更加惨重后才行动,藉此造成将来两种社会制度对峙。总之每个国家都是为本国的利益而战。但打完仗或正打仗时都用正义之名来宣传。所以二战之后胜方对南北战争正义的主题更加着力大肆宣扬。

其实从黑人的角度,觉得把南北战争说成为解放黑奴而战,是又一次把他们放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也就是说,黑人是那么弱小,不能为自己的自由而战,而要靠几百万白人。虽然在南北战争后期有20万黑人加入了北方的军队。这是由于北方慢慢兵源不足,不够人手作战,1963年1月林肯发表宣言,以战争特权宣布,凡是叛乱的州的黑人均可获自由。但当时有4个拥有奴隶的边界州:特拉华州Delaware),肯塔基州(Kentucky),马里兰州(Maryland),密苏里州(Missouri),属于北方的合众国;这4个州的奴隶并无获得解放。

可见,所谓“解放黑奴”只是一种宣传策略,借以鼓舞更多黑人逃离南方,加入北方的黑人一道去参军,帮北方打仗。二战之后把南北战争的正义性高唱入云,诸如什么为了人权、为了黑人的自由,等等。但事实上我也认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可能设想:在150年前美国的白人就可以为解放黑人而打这场仗。否则就不会搞到黑白人种分隔了那么多年,直到60年代兴起人权运动,南方的学校才不再实施把黑、白学生格离上课。即使如此,直到今天,黑人仍然是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当然,人们回头解释历史,总是胜方决定解释的基调。一些死者的亲属也觉得,如果是为正义牺牲了自己亲爱的人,他的死就有价值。所以当一场仗打完,如果太多人说这场仗是没有意义的,参与者会觉得非常委屈,就如越战那样。越战的战士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迥异于二战士兵退伍后获得的对待。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越战是没必要的战争。

诚然二战确有其正义的一面,但当时美国决定打主要是出于自身策略、领土、经济等等的考虑,那都有直接关系。当然每场仗一旦开打了,就很难再每一步都计算得那么准,所以,我觉得仗最好是不打。因为战端一开,不可预计的事太多,而每次出现不可预料的事,人们又会添加一些“意义”到自己面对的这场战争上去,于是把战事推向更加难以终止的地步。

就算南北战争如同幻想中或童话中那样,李将军(Robert Lee)和格兰特(Ulysses Grant)在弗吉尼亚握手停战时,那场景好像很感人。其实两个将军一直认为签了协议后,对方是违反了协议,因为彼此对停战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南方认为自己是被北方的拳头逼得别无选择,只好认输。但并非输在欠缺正义上,而是输在物质上。按照当时的协议,北方说,南方人如果放下武器,就可以不作为战犯受审,所有士兵可以回家,过自己的生活。在南方人听来,这句话的重点是可以回家过自己的日子,不受干涉。也就是意味着像以前那样重新经营自己的农场,用黑人做奴隶。所以当他们发现北方的人向南方掠夺财富,压价收买他们的农场(南方极之疲弱,很多农场主要贱卖土地,北方有钱人乘机捞一把),还要干涉他们原有的社会制度,包括要解放奴隶等等,自然十分反感。

也就是说,南方人特别是罗拔?李将军觉得,北方人说话不算数。而北方觉得南方人毁约,因为让你们解甲还乡,那是基于你说回去要做一个合法的国民,即守纪律的国民。不过这纪律其实是北方人决定的一些经济程序。所以格兰特觉得与李达成停战协议之后,对方没有守信用。南方则觉得食言的是北方。

由此看来,一些电影、文学中讲他们两人如何互相敬佩,握手言欢,只是小说家的笔法而已。

这里应当指出,美国宪法条文很简短,宗旨只是规定了各个州的主权不受干涉,南方便觉得既然没说不让离开,就像参加一个协会,自愿参加自愿离开都可以。而他们这种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1783年宣布宪法时,并非所有的州全都即时接受的。北卡和罗德岛(Rode Island)一年多之后才同意,而马里兰州3年之后才同意。




当年美国13个州脱离英国独立,不等于它们马上组成合众国。它们是13个相对独立的城邦。独立宣言并不是宪法,而宪法的制订也不等于每个州即时同意。北卡(NorthCarolina)和罗德岛(Rode Island)一年多之后才同意宪法。德克萨斯州十多年后才同意宪法。所以它的旗只有一颗星,自称一星城邦(Lone Star State)。因为在那十年中它其实只是一个美利坚合众国以外的城邦罢了。

再说独立宣言1776年6月写成,送到印刷厂注的日期是7月4日,美国国庆日定为7月4日。马里兰州是1776年3月(较国庆日早3个月) 脱离英联邦而独立。罗德岛是1776年5月(早2个月)独立。南卡(South Carolina),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两州在1776年4月(早3个月)就已经独立。弗吉尼亚州(Virginia)是1776年6月(早一两个星期)。也就是说,脱离英联邦而独立的时间并非每个州都是1776年7月或6月。

从这些时间的先后可见,加不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是自愿的。所以南方人认为,离开也不应受约束。

非但如此,在1812年美利坚合众国英联邦打仗前夕,早期有些北方的州想不参与当时对英国的战争,希望本州岛脱离美利坚合众国以便继续与英国保持友好关系,进行贸易。因此南方提出脱离联邦不算什么大逆不道的启先河之举,只不过是南方7个州: 南卡罗来纳(SouthCarolina)、密西西比(Mississippi)、佛罗里达(Florida)、阿拉巴马(Alabama)、路易斯安那(Louisiana)、乔治亚(Georgia)、德克萨斯州(Texas)将此付诸行动。邦联国(CSA)的新总统戴维斯(Jefferson Davis),还希望到华盛顿与刚履新的合众国联邦总统林肯建立外交关系。而且戴维斯允许北方的州也就是合众国继续免费使用密西西比河。因该河道是水路的重要运输干线,但从地理位置上说,其主权是属于美利坚邦联国(CSA)的。

有鉴于此,南方很自然地觉得,林肯不让他们和平地脱离合众国自行立国,并拒绝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是很霸道的做法。

南方人甚至认为,他们才是忠于美国开国的原则的州。这7个州成立 邦联国(CSA) ,政府的形式和美利坚合众国相似,国徽上图案为华盛顿骑在白马上指挥战争,表明他们忠于开国元首华盛顿。维珍尼亚,阿肯色(Arkansas),田纳西(Tennessee),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亚利桑那(Arizona)后来加入邦联国(CSA) 。

当我在费城受训的时候,因为选修了美国历史这个大学课程,并兴致勃勃到处访寻历史遗迹,起起码去到一些发生著名战争的现场凭吊,其中包括参观弗吉尼亚葛底斯堡战役遗址。在那里我看到对国内战争重新演绎的场景,参与者有战士、平民,他们穿着完全按照当时的军服样式制作的服装,使用以当时的技术制造的枪和炮,不过没有装上真的子弹或炮弹。该项演绎为期整整3天,是在夏天进行的一项活动,说得上惟妙惟肖,历史重现。

此后我迁居南方,在佛罗里达的13年中,经常利用周末去一些南北战争遗址,例如乔治亚的亚特兰大(Atlanta),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Austin)和达拉斯(Dallas),参观著名将领的墓地或雕塑。在新奥尔良见到当时的戴维斯总统的一个墓碑。他曾是美国参议员和众议员。又是美国和墨西哥战争中的英雄将领,还是前任美国总统的国防部长(Secretary of War)。

在佛罗里达的迈亚密(Miami)有一个南方士兵的墓地,写着“1861-1863我们的英雄(Our Heroes)”。佛罗里达的迈尔斯堡(Fort Myers)则有一个铜像,上书“李将军(Robert Lee)”。南方有不少这类纪念当年己方的将士(包括总统)的景点。

在那场仗之前非常多的南方人是不主张打仗的,包括一些老社区的骨干人物,他们认为北方财大气粗,担心惹恼对方,那些财主们会一意孤行,不惜违宪入侵并获胜。反之,很多主张不惜一战决雌雄的南方人是青年,这些血气方刚的后生觉得他们的战争是正义之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其实他们从未经历过战争,一厢情愿地以为会在很短时间内结束战事,荣归故里。

另一部分不主张南方从合众国分裂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另起炉灶,以后倘若奴隶逃跑到北方,对方可以不必送还奴隶。因为彼此已变成两个国家;如果还是同一个国家,按照当时的法律,对方有义务将其还给南方的奴隶主。换句话说,一旦分裂了,南方等于”把加拿大放在自己的门口”(加拿大没有义务将逃跑奴隶还给南方的奴隶主)。

内战中维珍尼亚是被打得最惨的,因为它是位于最北部的南方的州。这个州当时很不想脱离合众国。他们知道战端一开自己势必遭殃最剧,而且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属于最懂得历史哲学科学的一些人,当选的总统最多。而北方其他人较易走极端,唯利是图。南方的人则较为老土,尚处于农耕社会,工业化程度低。

但当仗打起来,他们觉得要是留在合众国,就会成为国会中拥有奴隶的少数州,前途堪虞,会被国会中代表北方商家的势力欺负。当7个州离开联邦之后,南方其他一些州跟着效法,也是出于同样的顾虑,即将会被另外20个非蓄奴州欺负。

弗吉尼亚的西部是比较支持合众国的,因此战事正酣的1863年夏天分裂成两个州:继续留下跟南方邦联作战的仍叫弗吉尼亚,而分出去决定退出战事的版图部分,称西弗吉尼亚。

前面提过,南方很多人都觉得南方被打很委屈。绝大部分的仗战场在南方,他们更觉得北方是侵略者。2010年末南北战争150周年纪念日之际,在查尔斯顿(Charleston),即南卡罗来纳第一仗发生地,开了一个极为盛大的舞会,郑重纪念当年的分裂。与此同时,在阿拉巴马的盟歌马列(Montgomery),戴维斯宣誓就任总统的仪式被重新上演。这两个事件说明,南方许多人至今不认同中小学校教科书的主流论调——北方得胜是正义得以弘扬之说法。

前面也说过,南方大部分白人并不蓄奴。他们参与战争是出于一个爱国愿望--保护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文化不被外来人干涉与统治。而北方的白人又为何要支持他们的统帅率军打到南方去呢?

北方的国内战争宣传有别于南方,而是着重理念——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自由(Liberty)而战,宣称合众国是每个普通人都有平等发展机会的,而南方是由一些思想陈旧的、拥有奴隶的贵族阶层,就如英国那样的世袭家庭主宰的古老结构的旧社会,如被其翻天就不得了了。

于是,无论南方、北方,每个士兵都认为自己爱国而且是为自由、正义而战。

在北方还有20万黑人加入北军。1863年,北方人同意林肯的解放奴隶宣言,这样吸引许多黑人参军,而且当时北方死伤甚多,兵源已经捉襟见肘。




现在来说战后的情况,那有点像独立战争前后:当时有不少人不希望脱离英联邦,于是移民前往英国属地加拿大或加勒比海岛国,或者搭船回到英国。约有7万5千美国人选择前者;另有2万个黑人效忠英国,也去了上述两处,并在英国战败后随着英国的船离开。

那些黑人之所以一走了之,是由于他们知道在整个美国13个州,无论是不是拥有奴隶的白人,都把他们视为次等人。因为19世纪初,事实上18世纪中下期开始,已经有一些伪科学,包括一些人类学家和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学者,宣称人种有优劣之分。黑人或不是白人的人均属劣等民族。所以虽然独立宣言宣称人人平等,但黑人不在内,因为他们是次等人,即不能考虑其为完整的人。有些开明一些的白人,尽管他们认为不能奴役黑人,也不等于认同黑人可被平等对待。在其心目中黑人不够格做美国公民,没达到参与投票的水平。

此外,也有人主张解放黑奴以后那些黑人要离开美国,比如说到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等地方。其实早在1820年2月份,就开始有船在东北部即费城、纽约等地开去非洲西部,把这些人运去当殖民地的开拓者。

有一特殊的情形是,这些从美国被送去的黑人中有些肤色显得稍为浅一些,而且自认是基督徒,比当地的黑人高尚,对本地的黑人很不友善。他们奴役当地的黑人,因为后者不是基督徒,在其眼中又不如他们那么文明。这些黑人有了一点点白人血统,皆因当时美国白人与自己的女黑奴所生子女,但这些混血的孩子仍然是奴隶。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少南方人他们有足够资金,前往美国西部,有的去了古巴,有的到墨西哥或南美洲。

美国历史上离开美国的人,不会觉得自己不爱国或叛国,而是秉承了美国建国时期那种“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的理念,所以他们认为离开美国都是因为自己有美国精神,追求个人幸福。比如说,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萧条时期,许多美国人为了找工作,被苏联社会主义的神奇所吸引,又以为大萧条正是证明了资本主义严重的缺陷,基于此,有11000名美国人去了苏联,而苏联也很欢迎他们。因为当时苏联很需要科学家、机械能手、农艺家等等,一些黑人将种植棉花、淤草的技术带去,这些黑人觉得在那儿没受歧视,反而很受尊重,收入也不低,比留在美国失业好很多。

可是斯大林上台后,这个多疑的独裁者要求他们:全部要加入苏联国籍才可继续留下。但有很多不远万里而来的美国人并不想放弃原有国籍。他们大多选择离开苏联。小部分加入苏联国籍仍然得以留下的,后来被斯大林手下谋杀,或送去西伯利亚做苦工冻饿而死。

60年代、70年代越战时期,也有3万美国人拒绝受召入伍而去了加拿大的。

南北战争后,黑人依然一如既往遭到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压迫。20世纪初,1910年左右有150万黑人离开美国南部,去到北部如纽约、芝加哥、匹兹堡等地做工。所以黑人的大迁涉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南方的黑人虽然名义上得到了自由,但社会地位仍处于最底层。被隔离和遭到暴力威胁的情况司空见惯,即使到了北方也依然受歧视,只不过没有南方那种在本州岛法律保护下的种族隔离。

至于60年代美国人权运动,本来是着眼于争取工作机会的。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的游行,目标并不是使黑人不受歧视,而是争人权——包括所有人均可获得工作的机会。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排在第十,即倒数第二个演说者。他没有专注讲工作和经济主题,而是用富有文采的措辞大谈人权的平等。

当天每个人的讲话都重要。金的特点在于不空谈具体策略、政策如何改变,却直抒胸臆,讲一些提高士气鼓舞人心的说话,结果青史留名。

这里不妨探讨一下林肯在解放黑奴中的作用。大部分人都感到或认为,解放黑奴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林肯大声疾呼,似乎唯一的英雄就是林肯。其实我们讲历史经常把历史个人化、英雄化,用中国传统戏曲的角色比拟,有白鼻子丑角,也有正气凛然的大英雄。

在林肯之前,已经有很多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他们反而觉得林肯拖延废奴,做不了决定而对之失望。在华盛顿我见到争议颇大的纪念奴隶解放纪念雕塑(EmancipationMemorial)。

当初1866年选择的雕塑家名叫霍斯默(Harriet Hosmer),他的构图是把林肯放在中间,周围一圈是黑人,由奴隶到不同职业到变成士兵,自觉地求解放,不再受压迫,这当然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所以碑高65英尺,给黑人以很多专业身份。但政府鉴于太多人持异议---他们反对给黑人这样一个纪念,即令北方都觉得黑人不值得这样被平等对待,于是政府没有拨款。民间一些黑人努力筹钱也未成功。

后来另一个雕塑家贝尔(ThomasBall)的方案,纪念碑小得多了,而且多不为黑人所认同的。碑上矗立着很高大的林肯,他右手拿着独立宣言那张纸,左手悬空放在一个单膝跪着的黑人的头顶上方,那个黑人似乎在问:难道我不能跟你一样站着吗?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人们见到一个白人的英雄,奴隶则放在一个看似较低下的位置。这个铜像至今没有被拆,让不同思维立场各异的人大家都可以去看看。

到了独立宣言后直到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才使北方拥有奴隶的州那些奴隶得到解放。不过,被解放后的黑人其实并无享受平等待遇的机会,就在肯尼迪总统宣誓就任后一两个星期,马丁?路德?金在1961年1月向他提出,希望可以有一个更清晰的文件,更彻底的解放宣言。肯尼迪总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接纳此议。

其实林肯在1863年1月签署解放宣言之前,他给南方奴隶主一百天时间放下武器,说如果你们现在解除武装,就可以继续拥有自己的奴隶;已经解放了的奴隶可以全部运到其他国家。这就解除了许多美国的白人的担心:他们唯恐解放了的黑奴闹事和加剧国内的矛盾。

但当这一百天的宽限期过去,他签署宣言时就取消了将黑人运出美国这一条。也取消了“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又放弃奴隶,我们可以给你们一定的补偿(作为奴隶这个财产的补偿)”这一条,却加上了“如果你们不放下武器而输了的话,叛乱的州的奴隶全部都要解放”。

林肯运用战时权力(War Power)宣布南方叛乱的州的奴隶可以被解放,他不可以改变宪法说全美国所有奴隶,包括合众国内那4个蓄奴州的奴隶都一样可以被解放,因为这4个州并没有跟联邦打仗,他们是属于联邦的一部分。所以林肯的战时权力不可以干涉这几个州的自主。

现在有人批评林肯将该宣言作为战争工具,表面是解放黑奴,真实目的只在希望敦促南方的人能提早结束战争,又鼓励更多在北方的黑人参军作战。我觉得那些人的批评站不住脚,虽然他不是把400万奴隶全部解放,仍然剩了40万左右的奴隶在合众国内,但他毕竟没有违宪。

另一个批评指他加上把黑人送出美国这一条,是对黑人的极端歧视。对此我亦难以苟同。作为一个总统,林肯要解决一个非常严重的种族冲突的问题,他不可以在结束一场战争之后,又面对另一个烽烟四起的局面。




的确,1863年1月林肯签署解放宣言时,把“已经解放了的奴隶可以全部运到其他国家”这个条款取消了,但一直以来仍然有人批评说:签署之百天前,鼓励南方放下武器时,林肯是承诺这条款的。我觉得这个批评不值一驳,因为他确实是要解除南方的顾虑——一旦这么大部分的人口由奴隶变成自由人,他们有些人可能与别人积下宿怨,又无财产,且未受过教育,谋生能力不足,其衣食无着时可能会抢掠、做坏事,进而酿成非常严重的种族冲突。将之送去外国不失为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办法,这样说有助于促使南方人解除武装。而后来对方不从,林肯即把前议删除,表明其内心并非认定黑人横劣不可共处。

当然,从南方人即美利坚邦联国戴维斯总统及其国民的角度来说,解放奴隶宣言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一个独立国家,你北方侵入我国还要说这说那,改变我们的政策,这些废话跟我们完全无关。你说与不说,都不关我的事。入侵本身就是违宪,你还开空头支票以期怂恿奴隶逃往北方或就地起义,实在是太岂有此理!不是堂堂正正地打仗,还要玩这些小动作。

就黑人而言,普遍早就认为自我解放才是唯一正途。不少继续被奴役的黑人偷偷地学习、充实自己,或趁去教堂做礼拜之机讨论这些问题,而北方自由的黑人如杜格拉斯和一大批主张废奴的人联手合作,一直努力了几十年。并不是只有林肯一个在那里呼吁。只不过是时势造英雄,林肯被捧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他拥有了关键性的权力。黑人不认为把这个宣言过于林肯化是对的。可惜美国以至世界大部分人都将解放奴隶归功于林肯个人。

再说尽管南北战争之后黑人不再是奴隶,但全美国绝大部分白人的优越感依然故我,不认为黑人可跟自己平起平坐。所以种族歧视依然非常严重。事实上南北战争后,美国政府继续对印第安人采取不人道的举措,非常残忍地杀害和驱赶他们,可见“人人平等”这个概念,在美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尚未成熟。

七年战争即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and Indian War)---也就是前已说过的法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在1763年结束,巴黎协议是法国和英国签署的。英国因此战债台高筑,故对美国提高了税收。这一点被富兰克林、杰斐逊、华盛顿等人利用,一直发展到1776年的独立宣言,令这些人有更多机会侵入西部,置1763年法英两国上述协议于不顾---那上面规定美国人不可随意侵入西部,即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n)山西面。

当然,那些限制主要影响的是有钱人,如杰斐逊、麦迪逊(James Madison)、富兰克林、华盛顿这些人,而一般白人其实不受影响,他们没有资源向西部大幅度拓展。做土地买卖、投资的有钱人,也就是签署独立宣言的那些人,他们是大地主。独立宣言可以说是鼓动战争很有效的一张纸。

我们要认识到,印第安人一直处于被欺负的地位。因为英法签订巴黎协议时竟然没有印第安人在场。所以当时一些会说英文的印第安人领袖不明所以,非常焦急,其中一位甚至向英国在魁北克的州长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1783年巴黎协议后,印第安人和在美国住的多数美国人同时觉得,他们有权拥有阿巴拉契亚山西部的土地。而他们相互之间没有办法协商,因为上述那些美国人没有钱去买地。于是干脆诉诸武力,将印第安人的部落一个个消灭掉,使之几乎灭绝,之后强力霸占西部的土地。然后为了决定这新的州是否属于蓄奴州,南北两方产生很大分歧,各执己见,裂痕日深,终于导致南北战争爆发。

几百年前、一千年前的仗,范围往往比较局限于一隅。当时的通讯设备和政府宣传的手段,跟现代社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较少像近代战争那样烽火连天,烧到差不多每个洲每个角落,甚至成为世界大战。

另一个因素是,以前的战争很多时候是上层经济和宗教的冲突。它可能是某国的人在农民中招兵买马,组成临时的军队;更多情况下是各种城池或城邦政府间兵戎相见。一次大战前很久,各个城邦政府还不是一个国家,比如说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当时都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众多城邦。例如德国有普鲁士(Prussia),那是其中一个城邦;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米兰都不是有共同统治者的,他们之间是独立的。法国也如此,有许多小王国。

这些城邦打起仗来有时是自己国家组成军队,但更多的是在周边的国家雇用一些军人。这些军人打仗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民族仇或世仇,不会那么容易将战争一步步扩大,以致冤冤相报。交战双方都用雇佣回来的战士,战士也希望拿到薪酬打完仗交差,早点回家。所以规模并不大。

再者以前的城邦一般不像现代国家那样结成联盟。或者结盟没有那么广泛。冷战期间的联盟最典型,但一战和二战的扩散,很大原因是由于参战国各自形成联盟,原本没有涉及战争起因的一些国家被牵扯进去。何况现代发达的通讯手段和宣传手法,令发动战争的人可以很快煽动起强烈的民族情绪,便更如火上加油了。

我觉得将国内战争或南北战争过分美化,其另一个害处是会误以为一场战争可以解决非常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曲解一些战争和想象用现代化的武器,可以短时间内一箭定江山,一仗就可以解决文化的冲突、社会的问题。即使战争发生了(由于某些政治家或一小撮人劝说怂恿,取得足够的支持把战争发动起来),也不等于后面的人不得不把战争继续下去,他们都可以想尽办法使战争提早结束。每一方都不可过于自信,以为己方代表正义或居于道德高地。如果大家都谦虚地检讨一下,或者相信自己有时会判断错误,有时动机不纯,那就可能有助于避免战争或提早结束战争。

纵观人类历史大部分的仗都是如此。许多男人上战场并非为了自己泄愤解恨,而是为了爱。自己受苦可以看开点,可以忍,但如果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家人的安危受威胁,身为大丈夫就要奋不顾身,保家卫国。所以鼓动起战争很有效的方法,一定不是抽象地讲对方多么可恨,而是讲对方对自己的威胁、对自己所爱的人的威胁有多大,年轻人听了就会热血沸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战争是最残酷、最缺乏文明的一种行为,但差不多每场战争都被发动者说成为文明而战,为防止我们的自由、独立或民主、文明被侵害而战,或者是把我们的文明的曙光、民主自由带给野蛮人,为了这些而战。其实,尽管所有战争都标榜文明,但战争行为本身其实是最野蛮,最不文明的。有一种说法:最坏的和平也比最好的战争好,我觉得不无道理。

我深爱美国这个国家,在这里我平和地过了20年怯意的生活,满意自己的工作条件,劳碌,充实。身处各民族的大熔炉中,美国人民早已是我的同胞。在本系列的文章中,我之所以从并非最荣耀的角度谈论美国的历史,是因为我不希望如此美好的国家,因对自己的过去存有过分美好的幻觉而自大,进而由于藐视他国而到处树敌。有褒有贬地看待本国本民族的昨天,才能正视今日的自己在地球村中适当的位置。




说明

本文写于2010年,选自岑瀑啸《医者阅世:一位心脏科医生的思考》(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