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谜的规则

 拜书为师 2016-04-01

灯谜的规则

 

无论是猜谜还是制谜,都必须遵循灯谜规则。底面不相犯,扣合无闲字,成谜须别解,事例符事实,是猜谜的四条主要原则。

一、底面不相犯

所谓“犯面”,即在谜底出现了谜面上的某个字。对灯谜来说,“底面不相犯”是制谜和猜谜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一旦相犯,谜味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犯面”历来被谜界公认为猜谜的大忌。如:

1)西出阳关无故人(电影名)人生

2)悬崖勒马(国家名)危地马拉

这两则谜都是底面相犯的病谜。第一则谜面、谜底都有“人”,第二则谜面、谜底都有“马”。

二、扣合无闲字

“闲字”是指谜面或谜底中没有着落的某些字。制作灯谜要求面底紧密相扣,不宜出现无法扣合的不相关的闲字。如:

1)联欢晚会(花名一)夜合

如果以“晚会”作为谜面,刚好与底“夜合”扣合。这样“联欢“一词便成“闲”字,显得多余了。

2)晚会(花名一)夜合花

前者说过“晚会”可以猜“夜合”,但如果谜底多了个“花”字就不行了,因为谜面上找不到可猜“花”字的对应部分,因此“花”字便成画蛇添足了。

三、猜谜须别解

别解就是故意对字词进行曲解,不按本意去解释。它是灯谜最基本的特点。与别解相对的叫直解。直解是指谜面与谜底扣合没有别解意思,完全是按面底词汇的原义即按语文范畴的含义去解释。如:

1)太阳升起(电影名)日出

“太阳”解释为“日”,“升起”解释为“出”,这是完全按照词语的原义解释的,这样的谜就毫无谜味,相当于词语解释。

2)清明前一日(节日)寒食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是纪念春秋的介子推的。这样谜面就不需要别解,而只相当于回答问题,这样也不能成谜。
  
、事例符事实

灯谜是文学作品中用字最少的一种体裁。成文的谜面隐含多种含义,让人去猜射。如果谜面记事,那么所列的事例必须符合事实。如果谜面与事实不相符合,就会使猜射的条件和意义丧失,谜就不能成立。如:

1)正月无初一(字)肯

2)公历初一(广西地名)阳朔

这两则谜均不符事实。第一则,正月怎么会无初一呢?这只是为了“正”字少“一”而乱造所致;第二则显然公历是不存在初一的,公历每月第一天叫1日或1号。

    需要说明的是:

    引用一些现成的诗句、词句或戏剧、相声中的夸张、虚构的语句或名称来制作灯谜,也是允许的。如“关公战秦琼(体育术语)打时间差”。谜面是取自相声《关公战秦琼》而制成的(相声就是利用这种不可能,达到嘲讽、谐趣的目的)。关公是汉末人,秦琼是隋末唐代人,两人相遇是不可能的。但它是灯谜艺术加工和袭句的用法,不能认为“事不符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