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长高的真正秘密!0-12岁都适用!这才是朋友圈靠谱的知识!

 越都邮驿 2016-04-01

最近朋友圈的育儿公众号,几乎一窝蜂的在写宝宝如何长高。这些文章说春季三四月正是宝宝长高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时机啊;然后巴拉巴拉一堆如何长高的“科学”建议。我们仔细看了以后,感觉这些说法要么并不科学,要么是靠谱和不靠谱的混一起了,会对宝妈造成知识的困扰。所以今天口袋育儿顾问的这篇文章,就专门聊聊孩子长高的真正秘密以及一个简便、具有可操作性的增高秘诀。


当然我们首选要说明,身高和遗传关系很大。这里不讨论先天遗传因素,只讨论养育。事实上如果养育好了,完全有可能弥补遗传的差距!

 

1
身高公式是怎么回事?

在网上一直流传一个预测孩子身高公式,据说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的,大概是这样的:

 

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其实这是“靶身高”的计算公式。“靶身高”(Target Height)是英国儿科学家James Mourilyan Tanner等人在197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根据父母的身高来预测儿童身高潜力。“靶身高”主要应用在临床上对发育过矮儿童的筛查,而不是正常儿童的身高预测。“靶身高”的公式和样本有很多种,而上面这个公式是根据瑞典儿童的样本来测量的(FPH),其实不符合中国人的体质。中国做过自己的样本数据(FPH-C)得出的公式和上面的完全不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看一下我们附录一的论文)。而最需要说明的是,这里±5.29cm这个数据,不是说你吃好了多运动了就能高5厘米——这个±5.29cm是统计的标准方差修正参数而已!

 

所以简单的说,上面这个网络流传甚广的所谓身高公式,当然和世界卫生组织无关。它对筛查发育异常的孩子有一定意义;但对正常发育的孩子,没任何实用价值!宝妈不要被误导(比如父母身高不错,就疏忽孩子的身高)。

 

2
睡眠和身高,可能没多大的关系

几乎所有谈论身高的公众号文章,都说孩子要睡好,这样才能长得高,意思是人在睡眠的时候,生长激素才能分泌旺盛。表面看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你细想一下:孩子身高发育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长达十几年的持续过程;而孩子总的说来,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睡眠质量应该是相对正常的,不可能长达十几年都有睡眠问题!(如果真这样,那孩子的发育就出现大问题了)。所以,说改善睡眠有助于宝宝长高,对宝妈你其实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你的孩子,从十几年发育这个维度来看,睡眠是足够ok了,还能怎么改善?!

 

事实上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来看,也是认为没有强证据能证明孩子睡眠和身高相关。比如,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收录的一篇1990年的论文《Sleep habits and height at ages 5 to 11》,在对5145名孩子研究之后认为,睡眠时间的改变对孩子的发育没有重要影响。(It is concluded that variation in sleep duration between children is unlikely t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growth)又比如AAP收录的2007年的一篇论文,《Sleep Duration From Ages 1 to 10 Years: Vari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Growth》,在对305名孩子研究之后也认为,任何年龄段都没发现睡眠时间和生长发育相关(An association between aspects of sleep duration and somatic growth was not observed at any age)

 

3
运动和身高有关,但很多人做不到

运动和身高有关!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论文。这里仅举一例,比如河南体育运动学院黄海清的论文《体育运动对儿童身高及骨龄影响的调查》,在对郑州3240名12-16岁中学生调查后发现,经常运动确实能避免矮身材。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调查还发现每周的运动时间长短对身高的影响不大(看来只要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就ok)。

 

宝妈知道运动有可能促进孩子身高,肯定会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这里只提醒一点:运动促进身高,有可能是因为运动经常是在户外,而阳光照射合成维生素D较为充分,从而促使宝宝长高。所以如果要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在选择运动方式上不要选择早晚跑步——这可能是最普及的运动,但早晚跑步恰恰没有或少有日照!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的孩子确实不喜欢运动,这可能还不是少数;所以对这些孩子,运动促进身高的效果不会很显著。

 

总之,运动促进身高,这几乎和“运动能瘦身”一样,是真理啊是真理,但就是坚持起来挺难的,只有少数孩子能做到,缺乏普遍可操作性!


4
日本和美国的经验

也许有的宝妈还不知道,日本人平均身高从1950年以后就超过中国人了。在上世纪70年代两国差距最大;后来中国经济条件好了,慢慢追了上来,但直到2000年中国儿童平均身高依旧比日本低1.73cm(男)、0.78cm(女)

  

从1950年之后,日本人为什么身高反超中国?因为他们实行了一个国家战略:“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1954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学校午餐(给食)法》和《关于促进乳品业和养牛业的法令》,明确了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法律保障。每天强制要求学生喝一杯牛奶!

 

也就是说,日本其实用他们全体国民,从50年代开始,以长达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为我们做了一个宝宝如何长高的“大样本测试”,结论就是:喝牛奶!


(日本小学生午餐分发牛奶,目测200毫升左右,每人一瓶。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静茹)

 

而美国的经验,更值得我们思考:美国市售的纯(鲜)牛奶,一般都是添加了维生素D而国内的纯(鲜)奶不含维生素D!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差异!


(美国市售鲜奶绝大多数都强化维生素D。图片来源亚马逊网站)

 

5
中国标准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长不高,因为我们的饮食习惯造成孩子普遍对奶和维生素D这两样东西的摄入都不足!

 

先说奶。这里有两个数据,一是AAP建议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奶量不高于900毫升;而我们国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不小于350毫升;二是对9岁以上的儿童,《美国膳食指南》建议不高于700毫升;而我们的建议是不少于300毫升。大家发现了吧?美国的建议都是“不高于”,我们国家的建议都是“不低于”——因为美国人真实情况是喝奶往往超标,所以专家建议“不高于”;而我们喝奶往往不够,所以专家建议“不低于”

 

再说维生素D。诚然,维生素D可以通过阳光合成和部分食物获得。这使得太多中国家长认为宝宝2岁之后就没必要再继续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了。对比美国,因为维生素D补充剂是强化添加在牛奶中的,所以无论多大的美国人,只要喝奶,就等同于每天在吃维生素D补充剂。美国鲜奶,一般1夸脱(900毫升左右)就含有400IU的维生素D。为什么美国会强补维生素D呢?——这里要特别强调维生素D的摄入量。美国的建议是1岁之前每天400IU,1岁之后每天600IU,而且是排除日光照射之后,依靠食物和维生素D补充剂的摄入量。而中国推荐的1岁之后每天400IU,是包含了日光照射的。这使得很多家长认为,日照加上食物已经足够400IU,不需要再给宝宝维生素D补充剂了

 

那么,关于奶量和维生素D,到底美国标准靠谱,还是中国标准靠谱?你看看美国人和中国人平均身高差异,不就一目了然了?!

 

6
让孩子长高的真正秘密

说到这里,让孩子长高的真正秘密就呼之欲出了——1岁以后,每天喝奶,同时补充维生素D直到青春期!喝奶,每天最好不低于500毫升;额外补维生素D,每天200-400IU(参照美国比例)——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长高就不难了!不过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奶量在500毫升以上,建议喝脱脂或减脂牛奶。具体原因看这篇文章:《1岁以后,你给孩子喝什么奶?喝多少?》


文章写到这里,有些话我们想和宝妈聊一下:朋友圈有很多类似“宝宝如何长高”的文章,它们往往是给你3个招数,5个方法啥的;看起来眼花缭乱头头是道,但那些文章其实多数都经不起推敲,那些“知识”只会干扰你,宝妈不要被迷惑而耽误自己的孩子!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总有人感觉三四月份,孩子在一年中长得最快呢?其实是因为三四月份天气暖和了,孩子会多在户外活动,日照更多,维生素D合成更多,相对冬季就给家长带来长得更快的感觉了。



引用资料:

1,http://www.docin.com/p-1118968272.html

2,http://www.ncbi.nlm./pmc/articles/PMC1792403/

3,http://pediatrics./content/120/4/e769

4,http://www.cqvip.com/qk/80481a/200312/7950020.html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6,美国膳食指南

7,http://wenku.baidu.com/view/665e488aa0116c175



口袋育儿(koudaiyuer):高端原创内容,面向中产阶层,专注0-3岁科学育儿和亲子养育。不鸡汤,不煽情;有态度,有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