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羡煞鸳鸯共为仙

 願隨身 2016-04-01


羡煞鸳鸯共为仙

刘小斌 

 
  “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作为岭南的仙山福地,不仅是一座宗教名山,更是岭南医学的肇始之地。罗浮山上不仅留下了众多的仙迹,也留下了医家济世救人的传说。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晋代岭南最着名的医家葛洪及其妻鲍姑同志同梦,治病救人,着书立说,共同隐居山林中。民间传说葛洪夫妇在罗浮山修炼成仙,共同飞升,称其夫妇为“小仙翁”和“鲍仙姑”,并建有“葛仙祠”、“鲍仙姑殿”来纪念他们。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岭南度过。葛洪自幼刻苦勤学,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其从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得仙号葛仙翁,专炼其丹,秘术传弟子郑隐。葛洪从郑隐处学炼丹术,悉得其法,后又师事南海太守鲍玄,兼综练医术,鲍玄深重葛洪才学,将女儿鲍姑许配葛洪为妻,两人同志同梦,情好有同画眉,日后共为岭南名医。  
  葛洪晚年归隐罗浮山养身修道,创立“冲虚古观”在此养身修道貌岸然,炼丹制药,行医治病,长期隐居民间,接触流传于民间的医药知识和经验,观察岭南地区的一些急性传染病,他的着述很多,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着述篇章人富于班马”。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着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着作还多。各代史书和地方志共记载葛洪的着述有20部,共235卷。可惜现在仅着的只有《肘后备急方》和《抱朴子》两部。肘后,即随身常血之意,书中所列疾病,有传染病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和虫毒伤等,尤其对岭南地区常见多发传染病如恙虫病、疟疾、结核、麻风、天花、狂犬病等的认识与防治,具有一定科学性,其中对于“沙虱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恙虫病”的描述,细致准确。一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才逐渐发现了恙虫病的病原是一种比细菌小得多的“立克次氏体”,并弄清了携带病原的恙虫(沙虱)的生活史。而他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就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的地点、感染的途径、预后和预防,弄得较为清楚,还指出此病见于岭南,与今天临床所见竟无二致,这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事实。葛洪的着述反映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民间疗法。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亦记载有用植物治疗疾病的内容。书中所介绍的药,多为山乡易得之物,如黄苓、桅子、葱、姜等。治疗疟疾,则取随处可生的青蒿绞汁服用。在当时,用青蒿治疗疟疾不仅疗效显着,更为现代药理研究提供了线索。据称,开始研究青蒿秆覆盖治疗疟疾时是按制药的一般途经制作的,但却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后来人们从葛洪生用青蒿秆覆盖绞汁的经验中得到启发,低温加工,最后才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使之成为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疾新药。青葱素及从青蒿中提取的其他成分在治疗疟疾上的作用,对现代中药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葛洪还是我国化学药合成的始祖。在《抱朴子·内篇》里,葛洪记述着:“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又叫朱砂,就是红色的硫化汞,将它回热后,分解出汞(水银);汞再与硫化合,又生成红色硫化汞。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是炼丹术在化学上的一大成就。葛洪还在实验中发现了多种有医疗价值的化合物或矿物药。至今,中医外科普遍使用的“升丹”、“降丹”,正是葛洪在化学实验中得来的药物。葛洪的炼丹术,后来传到了西欧,也成了制药化学发展的基石。  
  罗浮山现仍存有传说是当年葛洪炼丹采药遗址,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